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是西突厥兴昔王可汗阿史那元庆之子,袭父封为兴昔亡可汗,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蕃将,为唐朝经营西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考察阿史那献及其有关事迹,对于进一步研究唐朝在西域的活动以及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公主外嫁蕃王,唐朝与西域各国的和亲盛况,堪为我国历代王朝之最。和亲外交是唐王朝对西域各国关系的一大特色。公元625年,西突厥遣使至唐请婚。唐高祖问裴矩:“西突厥道远,缓急不能相助,今求婚何如?对日:“今北狄方强,为国家今日计,且当远交而近攻,臣谓宜许其婚,以威颉利。俟数年之后,中国完实,足抗北夷,然后徐思其宜。”高祖从其计。  相似文献   

3.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讲了唐朝边疆哪两个民族?(生:突厥、回纥)(在简图上贴突厥、回纥卡片。图略,见教材)唐和突厥的关系怎样?(生:贞观初唐太宗派10万大军击败东突厥,左当地设都督府;后来,唐朝又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安  相似文献   

4.
7世纪中叶,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以后,在西域建立起军政合一的都护府制度进行统治。都护府制度有力地执行了唐朝的政令,完成了管理西域、保卫祖国边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一、安西都护府的设立经过隋末唐初,哈密地区已成为西域东部门户,隋朝在那里设有伊吾郡,直接归隋统治。隋末国内动乱不定,于是哈密又为西突厥夺占。唐初贞观四年(630年)伊吾首领石万年倾慕唐朝,就乘西突厥内乱时机,摆脱西突厥贵族的暴政,而举所属七城归附唐廷,太宗即在其地置西伊州,贞观六年又改称伊州。  相似文献   

6.
川教版初中历史第二册第23页说:“唐朝初年,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有一个西突厥建立的高昌政权。”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唐朝初年的高昌政权应是汉族所建。  相似文献   

7.
西突厥初期的王庭位置考苏北海一、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的关系突厥诸部兴起于6世纪中叶,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从公元552年到744年将近二百年时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突厥汗国的统治者出于阿史那氏族。据史籍记载,阿史那氏曾从属于柔然(蠕...  相似文献   

8.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唐朝的民族关系》一节,讲到突厥族时曾说:“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置了都督府”,“为了加强管理西突厥地区,640年,唐政府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702年“设立了北庭都护府”。不少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都督与都护两个官名是怎样来的?唐代在突厥地区设立都督府、都护府的情况怎样?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略加解释,供同志们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粟特商团事件后,西突厥汗国遂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并联合拜占庭帝国对萨珊朝波斯进行了多次军事进攻.学者皆认为西突厥汗国与拜占庭的结盟是贸易联盟关系,笔者通过东西方史料论证其盟约的性质是政治联盟,并对两国结盟后的影响作一评论.  相似文献   

10.
贞观年间唐朝与突厥可汗阿史那氏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既有和平共处,也有矛盾斗争,经过双方不断磨合,最终发展为友好的统一关系。本文以唐朝贞观年间为主线,探讨突厥可汗阿史那氏与唐朝关系的发展。研究双方的关系,以史为镜,对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突厥汗国建立之后继承了达头、阿波、贪汗、潘那四汗的传统封域,东与东突厥汗国划界分疆,南与波斯角力争锋,重点西向拓宇,葱岭东、西域邦诸国尽入其版图。统辖地区极为广大:西至里海,南至乌浒水,东至金山、大碛。这片辽阔的地域依其自然景观又可大致以天山、药杀水为界分为南、北两区。以北是一片延绵无际的丰富草原,乃西突厥诸游牧部落活动的基本领地,以南则乃所属城邦诸国。一西突厥的游牧部落西突厥本部传统上以碎叶川、伊丽水为界,分为左、右两厢。以东属咄陆诸部游牧地,以西属弩失毕诸部牧地。滨临里海岸还另外存在着一支强大的曷萨突厥部,该部同东罗马的关系至为密切,而同两突厥本部关系较为疏远,本为铁勒诸姓之一。西突厥强大起来以后,  相似文献   

12.
后西突厥两厢可汗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突厥汗国的灭亡并不意味着阿史那汗统的结束,入唐后这一汗裔继续分主两厢,对内称可汗,对唐称都护,后西突厥两厢可汗是阿史那汗统的历史继续和尾声。  相似文献   

13.
开元时期是西域形势趋于复杂的关键时期.只有理清了此时期唐、吐蕃、大食与突骑施在西域斗争的脉络和纲要,才能更好地把握各方势力对西域争夺的实质.通过中外史料及研究成果的结合,对唐朝与突骑施、大食与突骑施、唐与吐蕃在此时期对西域的争夺进行了考察,认为突骑施对大食东侵的抵御的内部原因在于其试图接替原来西突厥对西域的宗主地位的意愿;吐蕃最终能主导西域局势不仅在于自身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唐朝的衰落,更在于其能围绕进入西域这一中心而灵活改变作战方略,从多方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4.
沙陀原是唐朝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弱小部族。沙陀没有记录本族历史的传统,而相关史料也缺乏准确、详细的记载,最终导致后世在沙陀来源认识上出现差异。笔者认为,学术界占主流的"沙陀源自西突厥别部处月"的观点是错误的,沙陀源自于射脾部。  相似文献   

15.
《文山学院学报》2016,(4):16-21
武则天时期唐朝的边疆封授政策虽然有着积极主动的一面,但总体上显得被动和滞后,甚至存在率性而为的情形,致使边疆危机四起。武则天对后突厥首领大大提高封授级别,然而这种优宠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导致后突厥轻视唐朝,数次反叛。在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叛之时,武则天册封粟末靺鞨未成,导致震国即后来强大的渤海政权的建立;以封授西突厥来经营西域而未达到效果,致使吐蕃势力在西域继续壮大及突骑施的崛起。结合彼时局势可知,这些失误与武则天边疆谋略缺乏、极力维护自身皇权、专注于内政而忽略边疆的做法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对缔造中国古老的历史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公元六世纪从突厥族中分立出来、活动在我国西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的西突厥,即是其中的一员.西突厥部族对于隋唐中央王朝,由一般的贡使关系,发展到直接的隶属,经历了一定的过程.这里拟就这种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解决唐代西域史上的一个悬案而作。后西突厥两厢汗国衰亡后,突骑施汗国成为阻止大食东进的屏障,曾与唐朝长期结盟,双方盟与关系的破裂原因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双方争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贸易纠纷,而在于突骑施苏禄汗国兴起后,迅速包举了西域大量的游牧部族,与唐朝离强合弱、分而制之的意图相悸,其军力之盛,大有成为一个继东西突厥及薛延陀汗国而起的新的北方雄主的气势,已成强藩震主之势,使得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突骑施与吐蕃的交通,给了唐廷新的北方孤形包围圈正在形成的巨大震憾,加重了二者攻战的危机。苏禄对唐的几次武力讹诈,加深了双方的猜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开元二十二年的绢马贸易纠纷保不过提供了战争的口实。  相似文献   

18.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君主在位期间,对外政策有承续亦有变化,在战争这一对外关系表现形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唐高祖隐忍怀柔,为积蓄国力创造稳定的外部空间;唐太宗时期国力恢复,开始出兵不守臣礼的四夷,威恩并施以树立唐朝宗主国权威;唐高宗时期国力更强,频繁征伐进一步巩固唐朝宗主国地位。三代君主对外政策的承续和变化,为树立唐朝的宗主国地位和对外关系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意大利在十四、十五世纪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美术繁荣的关系,法国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经济发展与美术的关系,唐朝的经济与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美术的繁荣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随后便向周围地区扩张势力。吐蕃势力进入云南洱海地区,威胁着唐朝的西南边疆。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洱河地区,成为唐朝遏制吐蕃势力的西南屏障。南诏的扩张与唐朝的利益发生冲突,导致战争爆发,南诏遂弃唐而投蕃。吐蕃对南诏实行的民族剥削和压迫政策,使南诏再次归附唐朝。唐朝与南诏结盟,共同抗击吐蕃。这一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唐朝、吐蕃及南诏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