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洪成教授撰写的《生斯长斯 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书,2004年12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一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2.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进入了“黄金阶段,”又创造了“战时教育的奇迹”。50年代后期,梅贻琦又在台湾新竹筹建清华大学,从而实现了他终身服务清华的夙愿。  相似文献   

3.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洪成教授撰写的《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书 ,2 0 0 4年 1 2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 ,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一项空白。该书的第一个特色是学术性强。大学校长们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块块丰碑 ,对他们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实践业绩的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以清华大学发展历程为背景 ,全面解读了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的生平和事业。清华大学以美国“退款办学”为历史渊源 ,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登上历史舞台 ,几经变革终于成为享誉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1931—1948)。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事儿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不  相似文献   

6.
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清华进入了梅贻琦时代。在梅贻琦治校时期,清华校务运转顺利,教学与科研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经历了抗战前学风凌厉的躁动不安阶段。在此期间,梅贻琦的治校思想与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得到了完美结合,教授会在治学、民主管理以及维持学风等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清华走上了抗战前发展的辉煌时期。在此意义上,梅贻琦成就了清华,清华也成就了梅贻琦。  相似文献   

7.
樊彩萍 《滁州学院学报》2006,8(2):98-102,121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长达17年之久,是清华师生公认的对清华大学发展最有贡献的校长。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他的“通才教育观”、“大师论”和“教授治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字月涵)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为人公正廉明,澹泊名利,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终身不渝为清华梅贻琦生前常用“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相似文献   

9.
徐百柯 《教育文汇》2004,(10):49-50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10.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黄延复一、“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本世纪初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游美预备学校”。初建时名“清华学堂”,是因校址设在清室遗园清华园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名“清华学校”。由于她有“庚子赔款”这个历史背背...  相似文献   

11.
迄今8位获诺贝尔奖华人学者中,有3位出自梅贻琦执掌时期的清华大学,这是与梅贻琦持之以恒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密不可分的。他主张"明明德"、"新民",养成整体之人格;坚持"知类通达","通重于专",注重通才教育;倡导各学科融会贯通,养成广博学识;提出"大师"论与"从游"论,强调教师的特殊作用。这些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其治校方略、师资建设、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诸环节,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当今大学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作为两岸清华大学共同的精神财富,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办学经验值得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12.
梅贻琦德智体美劳群诸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内容包括 ,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 ,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群育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用的通才。梅贻琦对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 China)为工具,在清华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数据库中通过分年级完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被试,采用最后回收并有效的889份问卷,总体揭示2010年度清华大学与美国同类院校本科生在学习性投入五大可比指标上的水平差异;对正在进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院系进行案例分析,以揭示清华大学本科教育的走向;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对清华自主招生学生、学业排名前5%学生、获国际大奖学生等学生亚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专题分析.报告对进一步改进清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信息化发展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华大学信息化通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整合提升阶段,在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学校学术支撑环境的重要组成。面向未来,清华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将不断应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全面支撑学校事业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冯友兰同时也是教育家,他执掌清华大学文学院18年,凭着真挚的爱心和卓越的才华,为清华大学文学院做出了重大贡献,招揽并领导了一大批一流的学者,恪守学术的独立,维护大学的尊严,创立了深具影响的清华学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沿革入手,分析校友与校庆活动在清华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校友与校庆活动既是清华大学的传统,又是其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还承担着培养和理解组织文化的使命,使清华的组织文化得以更好地传达、传播,并在管理导向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完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为祖国兴旺的百年学术奋斗史。本文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程分为七个发展时期,梳理每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发展情况,呈现清华学术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继而历数了不同时期、各科类的学术精英,展现清华百年人才辈出之画卷。最后指出,清华要着眼于未来新的百年,人文日新,科教兴国,为了人类的光明未来创新不止,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8.
通才教育思想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对清华大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十七年间,梅贻琦以通才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开创了清华大学校史上的"黄金时代"。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疫情期间,为响应清华大学提出的“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号召,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推出了“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以云课堂的形式开展在线教学实践。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梳理了云课堂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接着设计了包含三个模块(即前端、中台、后端)和一个平台(即清华终身学习平台)的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随后,文章介绍了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满意度和应用效果,总结了其特点和实践经验,并反思了其不足。最后,文章提出了未来云课堂教学系统“一个中心、三个着力点”的构建思路。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的设计与实践可为高校继续教育在线教学的组织运行与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清华大学校园发展的历史,并从中得到对今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