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自它产生之日起便盛传不衰。立足文本加以解读,可发现其成为唐五代社会一个独特文化现象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红叶意象所具有的美丽而凄凉的美学特质,唐五代人好奇的心理和审美情趣,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等,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阐释,可以揭示唐五代宫女的悲剧生活以及当时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假子制度的类型及其相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社会尤其在军阀势力中很盛行假子制度 ,成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唐五代的假子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究其根源主要是受胡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其盛行的社会条件主要是兵制的转化以及藩镇割据局面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3.
藩镇割据是唐五代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清代史家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多次谈到唐五代藩镇问题,对藩镇兴起与演变,藩镇割据原因,藩镇骄兵,藩镇暴政以及历代控制藩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考证、归纳和评述,这些评论对研究唐五代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词自晚唐便形成“艳科”的传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仙道文化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影响人们似乎重视不够。道教的享乐主义特征,迎合了文人的心理需求,于是借仙述艳就成了唐五代文人词的一大特征。唐五代文人词的仙道意蕴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大量摄入有关仙道文化的意象、语汇;2.借助“游仙”题材,表现文人世俗生活,隐曲反映求仙觅艳的心理;3.表现女冠的生活情事,重在刻画女冠思凡恋俗的性苦闷和热烈的爱情追求。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童蒙教育较为发达,其教材多样,既包含儒家经典,又有自编的地方教材,思想内容广泛;教育体制相对完善,有州县等官学,也有家学、义学等私学,且有特色的寺学教育。唐五代时期敦煌的童蒙教育在传承中原传统文化,提高当地民众素质,培养当地民众的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以及规范当地社会风俗,普及教育,打破贵族对学校和教育文化的垄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一时期敦煌童蒙教育作用的分析,可为当代文化传承及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小说为文本,通过对唐五代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分析,展现文人对商人态度的变化,反映唐五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唐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以往论著皆给以负面的评价,该文认为:唐五代藩镇割据与春得战国诸侯争霸有异曲同工之作用,藩镇的割据和战争,促进了均田制的最后崩溃并带来了封建社会固有等级制度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唐语林》具有重要的语料学价值,但其语料所代表的年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以《唐五代语言词典》为参照,考察两者共有的口语词和名物词,从而确定就词汇角度,《唐语林》可以作为唐五代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同时,《唐语林》中尚有大量未为《唐五代语言词典》所收的词语(包括口语词和名物词),这更突出《唐语林》在唐五代词汇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郑炳林,高伟酿酒业是汉唐以来敦煌地区的主要手工业之一,尤其到了唐五代时期,受饮酒风气的影响,发展成最具特色的地方手工业。关于唐五代敦煌酿酒业,敦煌文书中存有丰富的记载。在敦煌僧俗留下的酒帐、粟麦帐中,有大量归义军时期用酒的记录;其...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6):74-81
从社会与文化变迁的视角考察古代莆田木雕的发展历史,认为可分为三个时期:唐五代及以前的滥觞期、宋元时代的发展期、明清时代的繁荣期。指出莆田木雕具有稳定性与脆弱性的双重特点,在社会与文化变迁历程中呈现出缓慢的盛衰与流变。  相似文献   

11.
道光<徽州府志>是研究徽州社会与历史的基本原始文献.通过对其所载各类"文化人物"以及文人著述的统计,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徽州自唐至清中叶文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唐五代时尚不发达,宋元时期渐长渐高,明清时期则如日中天.此种趋势的发生,除了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徽商的作用外,理学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崇嘏女状元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流传甚广,自唐五代至宋元明清,见诸小说、戏曲、笔记、诗文集、书画录等各种体裁。崇嘏故事的主题随时代变迁自有其演变轨迹,其中,古代科举文化在黄崇嘏故事发展中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小说中,胡商作为相当活跃的商人群体而存在,它的出现,构成了唐五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化现象,探讨胡商的来源地、来华原因、从事的职业、在中国的分布和胡汉融合的趋势以及唐五代人对待胡商的复杂心态等问题,有助于对唐五代小说中的胡商现象进行整体的把握,并由此探寻胡商现象所蕴涵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梵志诗是来自民间土壤的白话诗,它以广阔的社会内容、通俗的语言表达在唐五代诗中独树一帜。以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为基本语料,对流行于唐五代民间的口语俚词从语义角度进行描写和分析,可初步展现唐五代俗语词的个中面貌。  相似文献   

15.
安徽在隋唐五代时期有重大的发展,本文概论其历史发展的五大特点。其一,隋唐五代时期,安徽区域经受了三次全国性战争的洗礼。其二,这一时期,开凿并且持续维修的大运河穿过安徽区域,直接带动境内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其三,这一时期,全国社会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其四,五代时期,藩镇之间的军事冲突频繁,安徽区域恰恰成为支撑几大政治势力的重要经济区,社会进一步发展。其五,文化教育出现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16.
《全唐五代小说》是一部唐五代时期的断代小说总集,它为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文本。但书中还存在微瑕,文中对该书的校勘提出了十余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关中诗人的律诗中存在着不少失律现象,从其类型及其分布来看,与唐五代关中方音声调密切相关,不同的失律特征反映出唐五代关中方音声调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8.
追寻唐五代婚恋小说中“姻缘命定”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从宿命观视点剖析:在清新、活泼的时代气息表象下,终唐五代婚恋领域不自由的态势与实质。  相似文献   

19.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千古文化的积淀,包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卜是民俗现象之一。唐五代笔记小说描述的占卜现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希冀,亦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不发达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一部唐五代词丛编,《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在词学史上具有其特殊的地位。与《词录》比勘阅读,可以见出王国维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其跋语中体现出王国维对唐五代词人的贬褒态度,成为《人间词话》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