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鹰潭日报》担任要闻版和综合新闻版的编辑任务,每天下午是最繁忙的时候,这时记者写的稿子大多已到齐,要及时编稿、组版、排版,安排出报。而新闻网站要及时把重大新闻用视频的形式播发出去.下午也很忙.有时简直忙到一块去了。有时常遇到这种情况,日报的总编催着我赶快把新闻版编出来送审,而网站又来电话要我上楼去录音,视频新闻要抢时间尽快播发。我有时真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法,同时去做两边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关注今年新闻界前三个月的发展脉络,精心解读新闻界“五个三”,也就是:三次会议解读现实,三个周年传递启示,三人炒作深层剖析,三本专著感悟真知,三项教育催人奋起,颇有心得,写出来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3.
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从“催”到“等”所想到的凡当了几年编辑的,都有约稿、催稿的经历,我亦如此。这几年,承蒙几家出版社和杂志社的错爱,我也跨身于“作者”之行列。因此,我也备尝被责任编辑三番五次催稿的滋味。同时,当“作者”之后,我还增加了一种当编辑时所不曾有过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无疑,网络,是这个时代的新星,有消息称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有9600万网民,名列全球第二,堪称网络大国,用奇迹来形容并不为过,这时,我对网络指手划脚,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秦皇岛电台坚持深化新闻改革,努力生产时效性强、质量好、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使新闻立台落到了实处,成为了整个广播事业发展的强力催剂。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宣传秦皇岛先进单位,2003年度和2004年度又连续两次获得唯一的奖项:宣传秦皇岛特别组织奖。  相似文献   

7.
顾海春 《视听界》2004,(4):65-66
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化信息的迅猛增长,构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 新闻剪报资料从文献资源型转变为电子网络资源型,新闻剪报已不再是单纯的印刷报纸,其载体、类型、来源呈多样化趋势;新闻剪报的存储和分类、标引方式以及与用户的交互模式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的上架、借阅、催还、装订合辑等工作已不复存在。网络环境为新闻剪报的采集、加工、存储、查询等业务带来了全新的概念,给新闻剪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新闻剪报资料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了空前复杂而有利的条件,也对新闻剪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女儿刚上学时,因为离学校远,我总催她快点起床,上学别迟到。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狗叫阿黑,一天晚上,主人对阿黑说,明天咱们早点起,一起去打猎。第二天早晨阿黑5点就起来了,等着主人,但太阳都老高了,主人才起来,急急忙忙收拾东西。阿黑因为起得太早,  相似文献   

9.
网络以下不可阻档之势冲着我们的生活,被人称为“第四传媒”的网络传媒,对传统传媒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面对这一现状和趋势,就传统传媒之一的报纸而言,该如何应对,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依笔者之见,其对策之一是建立我版面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丽 《记者摇篮》2007,(1):14-15
日历翻到了2007年,作为一名网络新闻工作者,我和东北新闻网一同经历了4年的探索和实践。从无到有。所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和其他同事一道,每天感受着网络新闻工作的无限魅力,也感受着网络新闻竞争的巨大压力。那么,在新的一年中.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编辑,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呢,借《记者摇篮》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站在新年新的起跑线上,不由人不感叹时间之流逝。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作为地方新闻网站,我常自问,我们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了吗?  相似文献   

12.
刘敬东 《青年记者》2007,(14):144-145
网络的出现,使新闻记者大受其益,比如外出采访成稿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将稿件迅速传回,这种传输方式方便、快捷、安全,而且交互性强,费用低而随着网络的普及,记者在更多的时候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完成特定的采访,即所谓网络采访。网络采访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依托网络环境,寻找新闻素材,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并通过下载和编辑等方式整理、补充有关新闻要素,最终完成新闻文本。  相似文献   

13.
知道《网络传播》是在去年底,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建议我有时间看看这本杂志,认为“是本很值得一看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张奕 《新闻记者》2000,(9):41-43
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记者可谓 是新潮的职业。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部门还未核发过网络记者证。所谓的网络记者,其实是一批持有传统媒体记者证,但向网络发稿的记者。那么,它究竟与传统的记者有何不同? 我是1999年进入解放日报的大学生,主要负责网络版滚动新闻的编辑和网络新闻的报道。在这之前,我曾经在解放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工作。可以说,从国内新闻部到电子网络版,我经历了从传统记者到网络记者的变化,有幸初尝了网络记者的滋味。 网络记者的亲密伙伴 …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中,新闻稿的选择通常表现为鼠标的几个动作,即:网络粘贴。但是,这些动作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网络编辑主观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过程。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一个更加张扬的时代,这不能不归功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功能的强大。从古老的聊天室到经久不衰的QQ,从BBS的灌水到博客的吐槽,从郑重的Email到便捷的“@我”,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而诞生的网络语言及其规则,则走出电脑,融人生活,渗透到新闻用语中。这有利亦有弊,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与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 《新闻三昧》2005,(8):32-32
上海新民晚报实施报料制度以来,扩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面,确实出现了不少好的社会新闻。我平时特别喜欢看该报刊登的那种富有警示性的社会新闻。比如7月8日A7版上有一篇题为“骗子又出新花招——取款机前连裆演戏”,揭露了上海耀华路上一家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有三个“连裆模子”,一个用障眼法使取款取不出卡,后二“敲边”,催取款“去找银行工作人员帮你取卡”,一待取款离开,他们就能轻易地得手,取出卡来逃之天天。这伙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搞这种行径十分可怕,万一得手,老百姓受害太大了。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6,(8):40-40
别问我是谁:我的生活用“一日生活制度”支配,用“四菜一汤”养胃,用“体能训练”洗肺,用熄灯号催睡,用规定的时间晒被。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江苏省一位年仅14岁的初二男生通过网络汇款购买成人性用品,被母亲发现后因害怕责罚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20.
其实,最早接触网络的时候我是排斥它的。城市来的同学都已经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而我——一个来自边远小镇的女孩——还得为记住键盘而练习打字。我不明白有报纸为什么要看网上的新闻,更惊诧于可以对面说话却要上网聊天,也不懂所谓的即时性、虚拟性,只是本着一个自我保护的原则远离这些让我感到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