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9期《应规范校名中数字的写法》一文中,有关校名写法的建议我赞同,但我认为第一段不完全正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第4.2条规定:“使用阿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并不是“汉字或阿拉伯数字都可以用”。对于文件上的数字。我认为也应尽量按“国标”书写,而不是“以用汉字为好”。  相似文献   

2.
大头回信     
《红领巾》2014,(5):60-61
大头:首先要谢谢你的热心和对“红红”的爱护!然后,让我来解释一下吧!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芒果”来称呼那种肾脏形的黄色热带水果,不过,在编辑的行业规范里,“枉果”才是准确的写法哦。  相似文献   

3.
成语“蓬筚生辉”的“筚”,又写作“荜”,许多词典没有对此作出规范。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成语使用的第4题用了后一种写法。我认为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因为在这条成语里“筚”是本字,“荜”是借字。筚,《说文》:“藩落也,从竹毕声。《春秋传》曰:筚门圭窬”;《辞源》:“荆条竹木之属,可以编成篱落或简陋的门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与《辞源》基本相同。荜,《说文》未载。上引其他三部词典和字典,均释为:(1)荜拨,草名;(2)同“筚”。可见“荜”是借字,而且仅是一个“字”,连语素…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围绕“卢美美”事件的电视节目中,一个网友时卢俊卿说,你的钱挣得不干净,所以你捐钱做慈善不会得到大家的喝彩。他讲完这一掷地有声的话,现场一片喝彩。这种喝彩让我很局促,如果我在现场的话,我想问观众一个问题:什么钱是“干净”的呢?假如你自己搞个慈善事业,别人来捐赠,你收不收?  相似文献   

5.
说“采”和“彩”北京四十一中学顾博泉采和彩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常用字。这两个字音同形似近义有交叉,再加上“”、“”等异体字的干扰,使用情况相当混乱。是“丰富多采”还是“丰富多彩”;是“采矿”,还是“矿”;是“喝彩”,还是“喝采”,等等。推本溯源...  相似文献   

6.
写字课上,我在田字格里为孩子们示范写“找”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和‘我’字的写法相似。注意,第五笔是斜钩……”我一边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讲解要领。写完一看,我纳闷了:明明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怎么看起来不太像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下面的学生看出问题了,来不及举手就唧唧喳喳地说起来:“老师,您那个提手旁写高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下水例文导写法”有三条途径:一是“一例一题”配套作文;二是采写结合的“一源多体”作文;三是办报作文。在这三种教学形式中都贯穿着“下水例文导写法”。下面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8.
为别人喝彩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被评为“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它班高在何处。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而欢呼雀跃时,唯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由此,我还想起一次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幅横幅,上面用中文写…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园地里,我辛勤耕耘了十几年。我是语文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但我一贯坚持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教材中的两处疑问。一是“祗”和“祗”的写法。《马说》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见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课第14页),这句话中的“祗”,在本书中的生字表(见第264页)中却写成了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写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四册教材中第31页,有“万以内数的写法”;第七册教材中第7页,有“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第八册教材中第38页,有“多位数的写法”。三本教材对写数的法则进行了理论上的指导、归纳、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吕俐敏老师在《谈谈“壬”和“王”的写法》(《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中提到“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有很多细节的内容需要处理”,并且就“壬”(ren)和“壬”(ting)字的音形演变及规范的书写作了阐述,特别提醒教材的编者们要注意做好规范汉字的表率。云云,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六册已经学习过《通知》的写法,第七册第二单元再次安排了写通知。其目的是复习巩固。如何巩固练习好“通知”,达到掌握运用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建议。一、回忆通知的写法1.谈话激发兴趣,引导回忆通知的写法。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看谁最聪明,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了“通知”的写法,  相似文献   

13.
我把“为他人的成功喝彩”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后,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 “张子千小提琴考过了六级,我为他感到高兴。”“陈雨露在作文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我为他的成功喝彩。”“刘子豪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三名,我祝贺他。”……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优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赞美,班干部得到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好像一切顺理成章。再看看那些普通的学生,平常的目光,平常的表情,平静地用双手为他人鼓掌,好像这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14.
答读者问     
周祥文、胡荣栋、李根培、毛爵云同志:来信提出的问题,简复如下。关于“木、禾”等字,无论是作部首或是作偏旁,它们都应是中竖,不能写成“竖钩”。有些字帖可能不规范,把“中竖”写成“竖钩”,教师应指导学生遵照语文课本田字格中的楷体字写正确。一般字典的写法也是正确的。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游园不值》中“应怜履齿印苍苔”句,我们认为我刊一九八一年第七期黄伯言和第十一期辛耕两同志的解释是正确的。应,可作推度辞解,如杜诗“此曲应是天上有”  相似文献   

15.
官涛 《小学生》2009,(6):30-30
打一个响指,吹一声口哨,我们班的男孩们就聚到一块儿了。 “踢球去!”我们班的男孩们活跃在了运动场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瞧:曾鹏凌空一脚,李强当头一顶,张雷左路射门,踢在门柱上,我跟在后面一脚补射。“好球!”先是体育委员喝彩,接着便是男孩们的齐声喝彩:“OK!球进了!”嘿!我们班的男孩真棒!  相似文献   

16.
王虎森 《湖南教育》2008,(12):37-37
《囚绿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一文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小问题:“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在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答案是这样的:怀绿其实也是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相似文献   

17.
“异形词”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阅卷点反馈来的信息,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的得分率是近年来同类题中最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无疑是这道题出现的异形词最多。所谓同词异形,是指同一个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几种写法都是规范的。如“跌荡”,也写作“跌宕”,“烦琐”也写作“繁琐”,“耿直”,也写作“梗直”、“鲠直”。为了表述的方便,人们有时把这种具有几种不同写法的词称为“异形词”(按,此处为特指义,与一般所说的异形词有别,下同)。异形词早就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如1987年第二题,要求“选出字形、注音全对的…  相似文献   

18.
前后不一     
课本第21页:《尼德兰革命》一图中的“莱因河”与彩图第4页中“莱茵河”的写法不统一。这二者按音译地名的要求都正确,但一些常见的地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写法,所以课本在编写时应尽量用习惯写法,力求严谨。前后不一$山东省青州市第六中学@张彦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6年第5期有篇《有第二人称写法吗?没有》的交流文章,仔细研读,发现该文论据论点不正确。文章说,用什么样的人称写,“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由此得出“第二人称写法”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的“矛盾”说法,并举例说明用第二人称“你”进行叙述时,也还是作者站在第一人称“我”的点上进行观察和叙述,也应属于第一人称写法,只不过第一人称“我”“不出现”,是无形的。我们也不妨借用该文作者的逻辑来探究一下第三人称写法:当文章用“他(她)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作者的观察点和叙述的立足点还…  相似文献   

20.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