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索超星学习通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评价效果。方法:结合护理管理学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选取三年制高职专科护理学10班、11班为研究对象,将11班作为实验组62名,10班作为对照组59名。实验组将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法引入护理管理学教学实践中,采用超星学习通APP混合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授课。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结果:90.3%的学生满意超星学习通移动式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式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完善,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超星学习通、幕课等智慧学习平台已逐步被不少高校所运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运用,并打造出了不少“金课”。文章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简要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实施和应用,并简要总结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纲要》课程教学为例,对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超星学习通的功能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最后从课前学情分析、课中教学活动及管理、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纲要》混合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院生理学教研室在应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分析了传统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优缺点,并对开展混合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应用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是护理等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效果较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可能。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21级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主要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孙格格  李新 《科教导刊》2023,(2):156-158
目的:探讨基于BOPPPS模型结合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由五名水平相当的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小讲课和技能培训,试验组采用BOPPPS模型结合超星学习通进行混合式临床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进行评估,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两组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及建立临床思维。结论:BOPPPS模型结合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入手,借助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探索物流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以《物流装备与技术》课程为例,对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分析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智慧课堂更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BOPPPS教学模式为方法,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高职英语课堂的新路径,不断优化高职英语的课程目标定位、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教学程序,建立智慧课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英语素养,创造智能方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个性学习、全面学习。  相似文献   

10.
齐岩 《林区教学》2024,(2):71-7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被广泛应用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介绍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及高职航空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超星学习通平台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职航空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史璇 《海外英语》2024,(7):223-225
针对高职英语“学用分离”的难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以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为支撑,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新职业英语(基础版)》Unit 6 Transportation为例,运用POA教学流程(驱动-促成-评估)的内容,从产出任务设计及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对象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流程四个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并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和育人的效果,以期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大班教学的全校性公共数学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实践案例,运用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突破高职大学语文传统教学痼疾,以老舍《我的母亲》为例,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前端分析、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课堂活动,践行课前自学新知、课堂内化提升、课后拓展延伸等教学流程,从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师生交互力度。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加深知识理解和学会迁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通+对分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是将线上平台-超星学习通与对分课堂相结合,并实施到高职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分析教学模式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同时实验前后的成绩对比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习通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学习通教学平台为依托,构建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认为学生线上的自主学习必须围绕线下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互联网+高等教育”的理念推动着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入融合,通过信息化提升高等教学质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是目前主流的教学改革方向,而智慧教室对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质量有显著作用。文章基于助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从智慧教室建设的功能诉求出发,提出了智慧教室的系统架构体系,并阐述了如何有效衔接课堂教学改革与智慧教室,充分发挥智慧教室助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杰华 《广西教育》2024,(5):126-128
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前优化课程设计、课中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课后加强知识巩固等进行施教,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移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分析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总结三个阶段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临床营养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表明,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互动教学模式可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等的变革。立足于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移动端教学平台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本文以超星学习通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例,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孙道层 《职教通讯》2022,(3):102-106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新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于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和整合教学资源库,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阐述“课前线上预习+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线上巩固复习”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并结合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对实际考核需求建立了详细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机制,最后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