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环节,影响课程衔接的因素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课程评价方法缺乏有效衔接。优化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衔接途径有: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避免重复;突出职业能力,改革中高职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过渡和衔接。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中高职衔接提出了必然的要求,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重复学习、模式守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跨层次、跨专业衔接、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将英语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考量和引入职业资格考试证书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重要教育政策分析,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经历了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尝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纵观发展历程,这四方面似应受到重视并努力为之,即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前提、实践发展需求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点、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服务区域经济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核心内容。结合中高职英语教学不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英语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衔接的对策,以促进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影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建设的核心因素是课程的定位、目标和评价等理念性问题,而非课程实施手段等技术性问题。通过在院校、专业和教师间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从建立科学的课程目标入手,正确解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特色校本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及应用,以构建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是指小学校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优化或重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小学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责任主体,加强小学课程建设是教育发达国家幼小衔接的普遍做法,做好小学课程建设是幼小衔接政策的趋势。当前,小学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协同性、系统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单一、课程建设的加法倾向、课程建设的经验思维。为此,在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需强化主体协同,构建家园校三方互动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增强科学意识,准确把握幼小衔接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层次清晰的幼小衔接方案;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幼小衔接课程整合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高职英语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信息技术的介入,在给高职英语课程的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因此,要使高职英语云课程真正落地实施,必须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指导。针对遇到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规范化的高职英语云课程,转变课程执行者和受益者的观念,提高云课程教学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深入研究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教学目标、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实践、考核综合评价五个方面,并以高职英语课程“求职应聘”单元为例,探讨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为新时期高职英语课程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智慧 《海外英语》2023,(23):235-237
为提升高职人才走向社会后的英语水平,以某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思政课程理念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展开分析。调研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分析此项工作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意义。英语课程属于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公共课程,教学过程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可为课程思政的持续融入提供相对便利的条件;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应用性并重,所有语言类课程都具有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形成了良好的人文协同教育效果;课程思政与英语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交叉与重合,在教学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特点,更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开展互动环节以加强课程思政与英语课程的融合教学以及深挖教材内容融合思政元素的创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两者融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为什么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英语课程教学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融入什么课程思政内容来展开论述。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元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英语课程教学实施中,需要精准定位课程思政点,即结合职业素养、行业精神、价值元素发掘具体教学知识内容所蕴含的思政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过程要提前设计,多渠道疏通教学实施各个路径通道,为我国其他开设有相同科目或其他相关课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课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雯婷 《海外英语》2022,(21):237-23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公共基础英语课程本身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内容链接中西方文化,课堂氛围极易受到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英语课堂是课程思政前沿阵地。但由于现代信息快速更新与英语教材开发的相对滞后,囿于教师的视野局限与接触面,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思政元素,影响了高职英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快速准确地选取合适的思政资源,有效融入日常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梳理高职公共基础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研究现状,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课程资源库建设路径与应用方法,并基于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初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教师应用的课程思政资源库,以期促进教师应用课程思政资源库实施精准课程思政教学,发挥英语课堂作为课程思政主阵地的重要作用,提升英语课程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的内涵与现代高职教育的特征入手,研究了两者衔接的基础,为人本教育视角下探讨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可行性。笔者以此为前提,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论述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主要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设置策略。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课程方面做到有序衔接,保证中职到高职的顺利过渡,是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在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开展了中职信息技术二类专业对口单独招生、并组建中职生源班方式的人才培养。针对中高职衔接背景以及基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和改革,探索出了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泉州市经济发展特点及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依然仅围绕语言技能开展教学,未能与学生职业需求相衔接,未能有效服务泉州市经济发展。高职英语教育应改革课程设置,服务学生职场发展;积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职场“软实力”;以职场产出为导向,提高课程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开设的《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出现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衔接不上、课程教法陈旧、学生接受程度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微电子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提出适合高职的《半导体器件物理》教学内容,探索实施“实验向导”方式的教学活动,采用四维形成性考核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教学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修造船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应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艳玲 《广西教育》2023,(6):54-57+78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以教学单元“Job Application Materials and Career Etiquette”为例,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阐述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过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核心,而小学低段在幼小课程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低段应采取积极的幼小课程衔接策略,开发融相对对口与整合的衔接课程于一体、融社会化课程与个性化校本课程于一体的幼小衔接课程,设置校、园、家、社四位一体的幼小课程衔接环境,以此促进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课程衔接,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劳动课程学段进阶及有效衔接是该课程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劳动课程衔接遵循经验生成的逻辑、课程层次的逻辑和认知发展的逻辑。然而,研究发现:当下劳动课程在具体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课程目标断层化、内容离散化、实施封闭化、评价静态化等不衔接的问题,影响其有序实施和目标达成。为了确保该课程学段进阶及合理衔接,研究认为,劳动课程设计必须保持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注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协同性,坚持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体现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发展性等,才能形成有效衔接及进阶,也才能有序实施和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中小衔接仍是被忽略的研究点,笔者在理性分析初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的视角挖掘教育资源,以运动课程、心理课程、读写课程、家校课程为实践平台,依托大数据的信息反馈,就中小衔接的学校管理、工作方法、推进路径、实施策略,进行了有效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