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科学教育背景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具有科学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一、初中课堂实施“五育并举”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如何在科学教育中贯彻“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想 《福建教育》2023,(45):5-7
<正>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于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做了顶层架构,其中提及“创造条件丰富内容,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动员相关单位,服务科学实践教育”。可见,科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也为广大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科学教育“加法”提供了研究方向。2021年起,福建省教育厅连续3年开展“省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引导科学教师研究科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着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应从六个方面展开:一次新的伟大飞跃、“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三个课题的成功探索、“四个自信”的集中表达、五个善于的集中体现、“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的系统概括。教育出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刻理解把握“教育强国建设,出版何为”这一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网文撷英     
《中国科技教育》2023,(7):60-61
<正>观点2023-07-03中国教育新闻网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高质量人才发展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7/t20230703_2111063942.html北京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一是呵护兴趣与培养志趣的结合,“人无志则不立”,成志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适应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新背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实践新方法,打造新课堂”主题,借助“学习科学友善用脑项目”,实施第二轮“双新”课改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升级区域教育供给,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生态的重建,奠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用“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24,(4):21-23
<正>青教监[2024] 1号为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工作部署,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其民族观教育问题事关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要把握其理论的、现实的和价值的必然性,回答好“为何教育”的问题。要着重阐释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强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回答好“教育什么”的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的形成、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自我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从扎根民族观教育的历史经验、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拓宽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方面厘清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基本思路;从健全和完善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制度法规、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主渠道建设、提升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大众传媒功能等方面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机制,回答好“怎么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现拔尖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就是要在全面审视学校育人实践的基础上,以更为系统的思维去改进和优化科学教育实施体系,进而赋能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化学校科学教育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更适合中国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策略,可从“课程育人结构化”“课堂学习探究化”“实践活动项目化”“学科融入差异化”“学习资源多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六方面做顶层设计,以此在校园开拓持续不断的“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创造性应用科学”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的发展需要,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了更为明确的遵循、更为有效的武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形成的系列重大成果构成了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构成了科学体系的主线,“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科学体系的精髓,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构成了科学体系思想鲜明、创新性强、逻辑严密、系统全面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中国话语来保驾护航,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新比喻,作为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别具一格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中国梦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精神上的钙”喻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第一粒扣子”喻青少年的价值观;以“石榴籽”喻新时代的民族关系;以“同心圆”喻最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以“空气”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以“惊涛”和“春雨”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声势与效果。阐发这些精彩比喻,从中能领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取譬说理、以理服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对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纲要”课专题教学相结合,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深刻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本质,明确“纲要”课专题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功能作用,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纲要”课专题教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进行了系统、整体、科学的设计谋划,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引了航向,明确了路标。  相似文献   

14.
林兆星 《福建教育》2023,(45):10-12
<正>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创造条件丰富内容,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动员相关单位,服务科学实践教育”。科学实践被摆在了科学教育极为关键的位置上,更多的单位与资源被卷入科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有意义地将科学实践纳入科学教育活动中,让科学实践活动适当、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本文拟对科学实践的教育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当下的科学实践活动实施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伟  陈旭远 《人民教育》2023,(24):45-47
<正>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推动各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此,吉林省精细部署、砥砺奋进,聚集省内优质资源共同助推吉林科学教育振兴发展。省内各地科学教研员、教学校长、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研讨活动,旨在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探索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操作范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白洁 《教育评论》2024,(2):156-164
科学明确的教育目的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环节。陈鹤琴立足救国卫国的现实需要,掌握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做人品格,从自身教育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提出了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核心的“活教育”目的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内涵丰富、与时俱进,从宏观的“做人”到具体的“做现代中国人”,从幼年儿童教育到青年教育,都充分彰显了“活教育”目的论的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活教育”目的论极具前瞻性,对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具有借鉴价值,有助于强化对当前一体化教育理念的领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切实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可采取“四步走”模式,以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因时而变、随时而制,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尼平 《西藏教育》2023,(9):10-11
<正>基础教育党支部紧紧抓住这次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静下心来、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基础教育各项工作、改造主客观世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人民教师担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光荣使命,生态素养是高素质教师的必备素养。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生态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要以系统观念来提升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生态素养。  相似文献   

20.
赵华 《江苏教育》2022,(7):35-37
<正>江苏省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花园实小”)秉承“尚美”校训,积极开展崇德尚美的新时代礼仪教育,培育学生“向善向上”的品格,构建“乐仪正心”的新时代礼仪教育实践样态。一、新时代礼仪教育的核心价值何谓新时代礼仪教育?它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培根铸魂的新时代要求,扎根中国大地砥砺时代新人“约礼和正仪”的品格锤炼。《礼记》有言:“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