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三福 《甘肃教育》2011,(22):30-30
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意识的增强。班级是学生实现成长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和建设良好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唐知石 《教师》2011,(6):16-16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教师应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以高中生为主体的一套自律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把高中生从"被动的管理"变为"主动的自主管理",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形成自主意识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实施中学生自主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对高中班级自主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将高职课改思想引入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形式,实施项目化的班级管理和考核方式,开展基于班级认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证明,该管理办法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最多、最深,而QQ乐园进一步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造班级文化,形成班级合力,提高学生素养,必须从学生角度着眼,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支点",我们只要稍微用力,学生就会被高高的"托起"。只有教师真正的放下"高生一等"的架子,视学生为"同窗",为"网友",学生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班级管理中,辅导员事无巨细、一包到底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加大了班级管理工作难度,还造成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级管理质量逐步下降。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班级自主管理,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开展和落实的主体,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刚性管理不完全适合职业学校的管理。进入职校的学生往往是普通学校中成绩与纪律性都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中学可能没有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因而往往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进入职校后,对刚性管理可能有天然的逆反心理,有时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而这一切我想,仅仅靠"严师出高徒"的"刚性管理"是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们教师何尝不可以变换角色融入他们当中,也能达到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因此,我认为在职业学校应该将柔性管理模式融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来。  相似文献   

7.
班级管理四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四字经教育原则,使其在班级管理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8.
李小惠 《考试周刊》2011,(12):236-237
班级管理是学校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管好班级是学校教师的难题。班主任将数学思想中的"整体思想"、"分类思想"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利用数学思想管理班级,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风格1.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分数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指标。由于教师的管理过于权威和专断,学生被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形成了"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班级管理观念。教师是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班级管理主体之一。在教师文化诸多内容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是必要的,教师文化影响下的班级管理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  相似文献   

10.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用"心"去管理班级,更要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学生。分别从班级管理先"有为",后"无为"及关爱学生,多角度入手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秀 《中小学电教》2012,(9):157-157
经不断摸索,我班初步形成了"以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鼓励实践尝试为抓手,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自主、自理、自控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笔者认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既离不开班主任和众教师的管理,又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密不可分。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相当重要。由于科层管理的载体"金字塔"型组织(科层组织)结构的优点,现阶段,教师(班主任)仍多倾向于采用科层管理的方式。但自党的十六届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许多教师习惯于采取"师道尊严"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与要求都是"命令式"、"指派式",学生在整个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少具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这种管理模式看似获得了成功,实际上学生投入程度不高,自主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在管理与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民主式管理作为手段,有效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恒明 《考试周刊》2012,(36):188-188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不仅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班级灵魂"的班主任更需要用新的理念智慧管班,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自我"管理中达到"自主"提升的目的,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15.
刘俊 《贵州教育》2011,(21):25-27
一、选拔班干部,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选拔班干部是一个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必须认真策划。班级常规管理与建设是一项精心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职院校教育及学生的特殊性,提出此类院校中班级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抓好班干队伍建设,建设良好班风,在管理过程中用心沟通,因人而异,做好各类型学生的教育,尤其是要认真对待"问题学生",积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以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心理效应,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心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不但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用于班级管理,不但可以用于宏观调控班集体的凝聚力,还可以微观调控个别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和管理中应巧妙的利用"心理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序善诱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钱拯宏 《考试周刊》2011,(80):229-230
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较多地采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权利。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学习、成长,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入手,分四个方面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了阐述:转换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充分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  相似文献   

20.
曹秀海  王新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214+216-214,216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班级管理引入职业化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管理理念,创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模拟企业管理情境,实现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职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