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沧 《中华武术》2006,(10):43-44
应广大读者的需求,刘敬儒先生的《八卦掌》一书增订本即将问世。这值得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高兴和庆贺。 当过几天编辑,我有个“职业病”,见了什么都喜欢琢磨琢磨。二十多年前,我与敬儒相识时,对他的这个大名“敬儒”就琢磨过。  相似文献   

2.
顾禹 《收藏》2001,(3):25-26
久慕姜晋的大名。最早对他感兴趣是常见他发表于报端的散文,写得热情奔放。与他相识是在数年前,他调往当时的《苏州消费报》当记者时,与他谈天说地,发现我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收藏,作为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又作为书友、集友我对他了解得更多了。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1,(3):69
2010年1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当代十大名窑"颁奖典礼取得圆满成功。2011年2月,由《收藏》杂志社主持编辑的《中国当代十大名窑艺术》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十大名窑艺术》一书由十大名窑企业负责人以及《收藏》杂志社相关人员组成编委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1,(4):84
2010年1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当代十大名窑"颁奖典礼取得圆满成功。2011年2月,由《收藏》杂志社主持编辑的《中国当代十大名窑艺术》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十大名窑艺术》一  相似文献   

5.
走近杨之光     
2006年5月23日下午,在朋友卓锦和先生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三人有幸采访了中国当代杰出的人物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杨之光。从去年开始撰写《岭南画派——中国新国画的创始者》一文以来,杨之光的大名不时撞击着我的耳膜。他那跌宕起伏、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卓越超群的绘画才气及在中国画坛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使我对杨之光充满了敬仰之情。带着对杨  相似文献   

6.
袁江 《围棋天地》2013,(8):109-110
吴清源先生的夫人去世的消息,促使我不由自主找出,并漫无目的地翻开了吴先生的一本著作《人生十八局》。对于我来说,吴先生的大名在学棋伊始就早已知晓,但有关于他的书籍,却一向比较缘悭。不过又有两次特殊的记忆,至今印象深刻。一次是我在地摊上无意间发现了两本吴先生的著作:《黑布局》和《白布局》。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初,那时很少有电视机,我在收听广播节目中记住了一位演员的名字叫白英杰,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当初他唱的快板书有《犟姑娘》、《奇袭白虎团》、《莫斯科的上空》、《送猪记》、《综合利用谱新章》、《大庆英雄赞》等,他说的相声有《最后二十秒》、《赫哲新  相似文献   

8.
我学侧踹腿     
男儿有梦想练就少林功少年吐真言习武忌心急──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田勇磊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他练习武术基础动作侧踹腿的经历编辑叔叔、您们好!我是少林寺塔沟武校的学生。我非常喜欢《中华武术》斯开辟的《少儿演武厅》栏目。看到自己喜欢的杂志中终于有了属于我们的固定栏目,我真是高兴极了。随信寄去我写的《我练侧踹腿》,请编辑叔叔阿姨们多提意见。祝万事顺意。学生:田勇磊1996年,我采到少林寺塔沟武样习武,当时抱着习武可以行侠仅付义,象移民一样云里来,雾里去的奇想。但事买却使我大失所望。我的第一位教练叫李士…  相似文献   

9.
我对北京市武协四民武术研究社知之甚少。 在一个小型的座谈会上,我结识了该社秘书长马青柯同志,他给了我许多有关资料。 我发现著名女作家杨沫同志是这个武术社的社长。我要是记得不错,她已是一位年逾八旬高龄的老人了。在她的成名之作《青春之歌》发表时,我在《中国青年》杂志社当文艺编辑。为指导广大青少年读好这部作品,我曾去请教过她。那时我只知她是湖南人,大家闰秀,热爱青少年、才华横溢的革命作家。 三十年后,我偶而在1985年第一期《武术健身》上读到《文武英豪两姐妹》一文时,才得知杨沫同志曾是一位武林中人。  相似文献   

10.
球迷信箱     
《当代体育》2011,(14):109-109
《扣篮》的各位编辑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位篮球迷,第三重身份就是《当代体育·扣篮》的粉丝了。  相似文献   

11.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6,(4):76-77
两道死活题 围棋天地的编辑们好!今年第3期贵刊《天才逸事》一文中有罗洗河九段小时候入门考试的两道死活题,由于刊登的是原件的照片,我看不清题目。有位朋友开玩笑说,想看看现在的他和罗洗河小时候谁更适合下围棋。呵呵,恳请在下期里弄个清楚的图,谢谢! 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12.
别人称他“小巨人”的时候,视角让我感觉是一种在上的俯视,我想这一定是姚明不喜欢这一称谓的原因之一。对于《当代体育》,对于我这个惟一的CBA编辑和记者,在1998年开始编辑一位上海记者的稿子时,我就试图减少文字里出现频率过高的——甚至多于“姚明”两个字的“小巨人”三个字,我的直觉告诉我:人不喜欢让自己的身体特征被别人拿来说  相似文献   

13.
当然二月河的名字如雷贯耳,大名久仰也,他的三部帝王系列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大帝》,洋洋千万字恢弘巨著,不能说是“肝胆涂地”,也是“披心沥胆”之心血结晶呢! 不少人说二月河一定是位大天才,但却不知他真可谓是大器晚成了,他上小学时因考试不及格重上一年,初中又因考试不及格留级一年,到了高中又因考试不及格再留  相似文献   

14.
从读书时,就知道李希凡的大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与蓝翎合作撰写了批评俞平伯先生“红学”研究观点的文章,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视。研究生没毕业,李希凡就被调往《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他曾历任文艺部的评论组长、常务主任等职,当时全国新闻媒体对他做过大量报道。春节前夕,我和黑龙江出版社资深编辑程俊仁来到李老的家,李老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5.
袁水清 《收藏》2013,(3):149-151
2012年12月21日这天是农历壬辰年冬至,刚下过一场小雪的古城西安格外寒冷。下午3时许,我在编辑一篇急稿时突然接到浙江金华李烈初先生次子李也红的电话,说他父亲虽经医院全力抢救,终因医治无效于昨天去逝,享年85岁。闻此噩耗,我的眼眶立即湿润了。令我伤悼的原因,是李烈初乃我敬重的一位耆老、《收藏》杂志的一位资深书画  相似文献   

16.
天蔚的天空     
当代体育的编辑:你好!我是《当代体育》的老朋友,我叫梁云正,我原先在《当代体育》登过有关我的资料,我找了两个朋友,一位是河南洛阳漳西区的张婷,另一位是大连的张黎,但我们现在失去了联系,我想你帮我再登一下我的资料,希望能找到这两位朋友,并结交更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董良义 《收藏》2011,(3):I0037-I0037
收到杭州读者徐元金的来信笔者先是一惊。作为《沙龙》栏目的责任编辑.收到的读者来信很少有读者是手写的,且一写又是洋洋洒洒八大张稿纸。询问了本刊原《读编飞鸿》栏目的袁水清编辑,他向我介绍了来信读者徐元金的情况.徐翁已经七八十岁的高龄了.对《收藏》又一直爱护有加。他嘱咐我不要怕麻烦。要好好阅读这位读者的来信……  相似文献   

18.
刘晓平 《垂钓》2002,2(11):1-1
《垂钓》诸位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锦州的钓友。我的钓龄很短,直到2002年初我才开始接触钓鱼,所以在钓技方面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说起《垂钓》,我却感到非常亲切,我正是在《垂钓》杂志的影响下才开始钓鱼的。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编辑发给我一份电子邮件,嘱我为一幅绘画作品写几句话。打开电脑,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到了我的面前,啊,原来是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由于我长期生活在杭州,又曾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浙江的书画家我都比较熟悉,特别是陆俨少先生,我还曾为了编辑《京杭运河书画集》去陆先生家组过稿,跟他当面有过交流,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陆先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  相似文献   

20.
尚立和 《钓鱼》2013,(10):17-19
我年逾古稀,七十一岁,钓龄却只有13年。我是新旧世纪之交才学钓鱼的。第一位师父是于瑞亭先生,他教的是传统钓法;不久,我又有了第二位师父,衣善新先生,他教我悬坠钓法:两位良师益友,手把手地教我绑钩、调漂、抛竿等钓鱼技术。老衣还把他订阅多年的《钓鱼》杂志送给我学习,从此,我又有了第三位师父——《钓鱼》杂志;这位师父又引领我在《钓鱼》上结识了好多师父,可以说,我的师父遍天下;虽然好多师父素未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