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事实上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人们对现场的感知主要通过对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把握。因此,要使观众通过电视屏幕对现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知,出境记者对真实新闻现场的时空要素的运用至关重要。记者在现场该说什么,怎么说,事实上都要围绕现场的时空要素来考虑安排。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的空间内容主要是现场新闻和新闻现场两方面,通过报道主持人对新闻发生的时点和事情进行实时报道和现场还原,从而对观众进行特定的新闻叙述,通过重建现场,将听众的心里现场和新闻发生现场以及报道时空的现场进行连接。  相似文献   

3.
张晗 《新闻窗》2007,(2):90-92
德国传播学者舒尔茨指出,社会真实的“正身”无法验明,所有人类感知的社会真实,都是某种建构的结果。因此,重要的是去追问媒体是根据哪些规则建构社会真实,哪些新闻要素决定了新闻的选择及新闻的处理①。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媒介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新闻现场不是狭义地单指新闻五要素中的"where",而是作为一种空间,不仅包括新闻现场空间的实践活动,还包含现场空间的社会关系。传播权力的释放、话语权的增强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使新闻现场发生新的变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泛滥,曲解新闻现场空间,新闻现场成为新媒体环境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电视直播现场参与实地采访并面对镜头的记者,即出镜记者,见证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刻,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能够对现场的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报道,通过他们的实时报道,传达新闻事实的真实和较强的感知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时空要素的运用入手,分析现场报道的叙事顺序以及对现场的空间解读等问题,探讨现场报道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环节,为解决现场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有句俗话:新闻的生命是真实。①这说明,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因素,离开了真实的本质,就颠覆了新闻的意义。新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所报道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是否客观。真实贯穿于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而目。  相似文献   

8.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新闻,其生动鲜活的报道形式提升了节目的品质,增加了媒体的竞争力。但是一些记者的现场报道只是为了出镜而出镜,新闻导语式的报道内容与现场情况完全脱节。其实衡量一段现场报道是否有必要存在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去掉这段现场再看新闻要素是  相似文献   

9.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媒体公信力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如何坚守职业精神,是一场考验。一、走进新闻现场,经受住"客观真实"的考验走进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业行为。自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微信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记者的采访大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致于有些记者忘掉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甚至有的记者过度依赖电  相似文献   

10.
隐性采访的双重制衡--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阳 《今传媒》2005,(2):20-21
一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其一,记者隐去了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即隐性采访是记者带有主观故意的行为,这与采访不期而遇的目击性新闻有所不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真实性,新闻的本质也就不复存在。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事实必须真的发生或存在,有据可查,有证可验;新闻要素必须完全真实,  相似文献   

12.
新闻,按照六要素说.是指“事件”(What)、当事人(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如何发生(How)。这六个构成事实的要素,即保证新闻真实的六个要素.它们是我们为读者提供新闻的基本的质量标准,也是新闻工作者取信于新闻消费者的诚信标准。如果我们不按这六个标准来生产我们的产品.那就是伪劣产品,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是一种标榜,是一种职业追求.新闻人就是以提供真实的事实来满足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片面性新闻报道,是指新闻报道部分事实,没有反映出事实的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它反映记者和媒体在选择、描述、反映新闻事实上存在着片面性,从而导致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责任是负责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的、具有新闻性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则消息,只要记清楚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即新闻五要素),如实地反映记者听看到的新事件,就算是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了。 然而现实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信息(包括新闻背景资料)的提供者无意或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展示给记者的只是新闻事件的一种貌似真实的表象,而隐蔽或剔除了其中的部分信息甚至是影响新闻受众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报道的空间要素包括事件空间、报道空间和心理空间。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对事件空间进行"聚焦",通过移情效应将自己的空间联觉传达到受众。媒介融合的技术偏向,将实现传受双方的"时空趋同"。  相似文献   

16.
刘苏阳 《新闻知识》2005,(8):74-74,65
新闻摄影是指具有新闻特性的摄影作品。新闻特性在前,摄影技巧在后。既然属于新闻范畴,那么,首先就应该具备新闻的特征和要素。此外,新闻既然是记者编辑从每日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或刊登在报刊,或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输,自然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应该具备一定的重要性、特殊性、接近性、趣味性、引导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齐蕴泉 《新闻知识》2006,(9):78-78,64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部在探索时政新闻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时政新闻中大量运用同期声。所谓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的表现符号之一,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新闻人物的谈话、现场的声音以及记者的现场报道。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声画共时,声音是依附于画面上的,画面因为同构共时的声音,更生动真实地再现场景。本文着重论述的同期  相似文献   

18.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电视而言,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同期声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音,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摄录电视画面的同时通过电子设备记录下来,用在新闻报道中表现新闻现场主体的各种声响。  相似文献   

19.
肖燕雄  郭妍 《新闻界》2023,(4):21-33+46
技术可供性之下,新闻生产发生转向。这在时空逻辑上体现为从“时间消灭空间”转向“空间压倒时间”。新闻生产逻辑的“空间化”背景,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与实证调查法,以2022年度Sigma Awards入围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了数字新闻生产关系网所形成的空间样态,考察了数字新闻的建构逻辑与生产图景,提出了技术可供性背景下数字新闻的空间“塔架”图。  相似文献   

20.
林小宇 《东南传播》2013,(7):126-128
"新闻空间"是新闻报道的构架,是一种宏观新闻的概念,任何一种传播媒体,都要依据自身特点,来构架新闻空间,而构架新闻空间的材料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方针政策、审美理念、时空概念,还可以是写作技巧,在这些新老元素的组合中,创造出新的新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