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湧滨 《东南传播》2016,(11):37-38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涌现出了一些知名的法制节目,但这些节目的案例大都是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以案释法,而以法院庭审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节目却不多,《第一帮帮团》"庭审直击"节目是目前福建惟一一个以庭审为主的法制节目。本文拟通过对"庭审直击"如何寻找"好"案例、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如何提高庭审节目的法制含量、如何丰富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画面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来探讨如何提升庭审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郝丁瑶 《视听》2016,(7):42-43
"情景再现"是当前电视法制节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段,它以复现逝去的情景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显示出特殊价值。"情景再现"在增加节目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传递出些许负面影响。目前对于电视法制节目创作者来讲,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将事实的原貌再现,而又使其充满正能量,是电视法制节目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法律与道德》是全国最早的法制专栏节目,至此法制节目迅速兴起,以央视《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为代表的法制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庞大的受众市场也是法制节目发展壮大的巨大动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200个法制栏目,有11家法制专业频道,法制节目的兴盛在带来增"量"的同时,其竞  相似文献   

4.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内容,以普法、释法和指导用法避免或减少犯罪为宗旨,关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电视节目,为我国实现法治化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法制节目的繁荣,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除目前法制节目娱乐化、同质化现象备受关注之外,法制节目本身存在的"乱象"也愈渐明显,这与法制节目倡导的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本文从"乱象"入手,探讨法制节目"乱象"的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翟延峰 《青年记者》2007,(20):45-46
《文涛拍案》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一档法制节目。在节目中,凤凰名嘴窦文涛以亲民的视野、新颖的说书人风格为观众演说号称"大案、要案、奇案、公案"的社会传奇,将一个法制节目办成了一个说书场。节目在形式上综合运用各种影视手段起承转合,丰富了情境,强化了感染力,被称为"新派电视评书体"。可以说,这档有点"另类"的节目有很多值得内地传媒机构和电视工作者借鉴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术彬 《今传媒》2012,(4):96-97
社会转轨期矛盾加剧,利益博弈日趋激烈,大量冲突纠纷以诉讼方式进入司法程序。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服务大局的社会功能,办好法制节目显得更为必要。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均开办了形式多样的法制节目,但有些法制节目的生存发展空间遇到瓶颈。本文结合南通电台十佳节目《刘宇说法》节目的实践和探索,为地方电台法制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一五"普法宣传的提出,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开始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之后,伴随着我国的法制进程与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形态到节目内容和时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从电视法制节目诞生到现在,法制节目始终是电视观众的收视热点。但是综观其节目形态、内容、采访、编辑、表达方式、镜头的设计与运用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基本可分为四种形态:一是以案说法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二是专题性法制节目,如长沙电视台"方圆之间";三是谈话法制类节目,如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浙江卫视的"人生AB剧".四是现场法制新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与国外法制频道相比,我国法制节目类型相对较少,表现形式单一,在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需要有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法制节目逐渐陷入"模式化"的困境中,法制节目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产生脱节,群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他们希望法制节目不仅仅是以案说法来宣传法律知识,还希望能有权威的团队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或服务。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法眼》栏目的"法眼服务团"工作实践为例,探讨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如何整合资源,让法制节目普法形式更多样,更贴近群众,服务好群众。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法制紧密关联,法制的基础和依据是科学规律。立法的目的在于统一社会成员按科学规律去规范各自的行为。在当前各法制节目普遍侧重它的严肃性、强制性,而忽略它的科学性和必然性的情况下,更应强调注意宣传法制中的科学成分和合理内核。一、科学地认识法制体系,把握宣传量的布局。不少法制节目的记者、编辑只把眼光盯在公安、检察、法院,不惜把大量的精力、笔墨用在破案、审判、警示上,不是说这样的节目内容不好,需要提请注意的是量的把握。一个国家的法制是一个庞大的法制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这个根本大法的规定下,…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各地电视台法制类专题节目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法制类专题节目、法制栏目,甚至是法制频道已然成为各地参与收视竞争的重要砝码。在竞争过程中,法制类专题节目形式多样,其中,以中央电视台午间时段的以案说法类节目《今日说法》最有代表性,成为各省、市电视台法制类专题节目纷纷效仿的对象。目前,丹东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法制类专题节目《人民调解》,就是立足于"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栏目定  相似文献   

12.
笔者是一位从事电视法制报道的记者兼主持人,从法制报道的实践看,法制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有一般主持人所具有的品质外,同时还要具有法制报道的个性特色。要成为一个法制节目主持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有独特的形象气质主持人所依托的大众传媒机构是一个系统,节目制作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主持人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法制节目与其他电视社教节目一样,必须具有可视性,并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这就决定了法制节目主持人必须按栏目的整体风格和宗旨调整自己的形象,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不靠漂亮的外表…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概述和电视法制节目主持的现状 电视法制节目的含义及由来.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载体,借助电视的制作和表现手段,以宣传法制为主题,以法制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为切人点的各种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4.
电视法制节目是运用纪实的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纠纷、案件,进行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应该说,法制节目既有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又有专题节目的深度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地方电视台开办了法制节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电视台也通过开办"巴州警界"栏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巴州警界"栏目是巴州公安局、巴州电视台联办的一档电视法制专题栏目。为了增强节  相似文献   

15.
评价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轨迹过程,电视法制节目的形态和模式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指标。在新的法制进程和媒介环境下,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孕育着新的节目形态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观众对法制类节目的需求,大量法制节目出现在影视载体中,满足国家法律体系普法要求,满足了观众求知、探索和娱乐的需求,但从近几年法制节目形态来看,同质同类现象,娱乐性过强、缺乏道德底线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电视法制节目形态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去年,笔者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第四届城市电视台法制节目交流研讨会",与会的有来自全国30多家地方电视台法制栏目的负责人.大家来此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节目交流的网络.为什么?因为大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地方电视台法制栏目的日子不好过.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具体问题,没能在会上达成共识.但笔者意识到,早在几年前,相同的问题就困扰着地方电视台了.而几年过去了,"问题"成为了"困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目前也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电视台法制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首先是栏目定位相同,其次是节目内容相同或相近,特别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专题类法制节目,例如:反腐大片、大案要案等较有影响的节目,大多属于外购编辑,这些节目有时会在不同的电视台同时播出,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在这种状况下,法制节目重新定位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9.
广播法制节目是大众喜爱的一类节目,成为人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进一步为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根据形势的要求,熟知群众维权、弱势群体、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在播音主持各环节,结合节目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法制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发挥广播法制节目在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服务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法制节目的编导充分调动了种种电视手段,将一个个案例做成悬念迭出、紧张刺激的故事。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弱化了,作为电视法制节目的个性不再那么凸显,与其他节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普及法律知识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弘扬法律精神是其根本宗旨,建立法治社会是其始终如一的追求。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