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后,港股走势持续强于A股,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国内宏观数据走弱,港股低估值具有更高安全边际,资金持续南下进行“估值套利”所致.展望下半年,随着国内库存周期见顶,低估值的港股将更受青睐,南下资金进行“估值套利”的行为将加速.由于港股相对A股仍然折价较高,中港“估值—体化“仅拉开序幕,未来将驱动港股长期走牛.  相似文献   

2.
安全边际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投资者眼中,会有不止一百个安全边际的定义。按我的理解说说吧。估值的安全边际估值是这个市场中通行的标尺,围绕着这一概念,我已经讨论了无数回。估值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同类公司估值比较、历史估值比较、不同区域估值比较等,其实这  相似文献   

3.
恒生指数今年累计上涨30%,供给侧改革推进,“旧经济”盈利复苏超预期,“互联互通”的机制变化,使香港市场摆脱估值洼地.盈利和估值的共振,推动指数创新高,1年前我们提出的逻辑,在这1年慢慢得到市场的验证.分行业盈利看,周期业绩领跑,金融反弹显著,对比3月前的市场预测(彭博),高达52%的公司被上调,调高比率60%以上的13个子行业,以周期、银行、地产等为主.  相似文献   

4.
投资要点: 1.白马行情仍未结束. 2.家电板块短期基本面仍处于环比上升阶段. 短期市场对白马的分歧更多在于估值,然而此非核心问题.我们认为,中长期的合理估值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现阶段纠结估值多少是顶是没有意义且无法判断的.估值水平的变化依旧要放在大环境下去理解:首先,本轮估值提升是有市场资金结构、监管环境等不可逆的逻辑支撑,估值水平最终会上一个台阶;其次,对比海外成熟白电公司的估值,结合当前龙头公司的高ROE水平、未来三年稳定增长的业绩确定性预期,目前的估值水平也难言泡沫.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几年,中资银行股被持续下调估值,主要基于两个原因:(i)“旧经济”行业(如制造业和采矿业)疲弱,导致市场质疑银行的资产质量;(ii)降息和放松利率管制导致净息差受压.我们认为,中资银行股股价自2016年中以来的反弹势头将持续,主要由于我们前面提的两个因素都出现转向正面的发展:(i)供给侧改革及商品价格回升将缓解不良贷款的压力;(ii)中国的货币政策趋向中性,这有助净息差回升.现时,中资银行股的股价较每股净资产折让18%-31%,这反映投资者假设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而分析师预期大型银行201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3%-15%.  相似文献   

6.
人民银行周五提供一年期MLF共4980亿,年利率3.2%.而财政部发行150亿91日贴现国债,年利率3.24%,边际利率近3.4%;100亿182日贴现国债,年利率3.41%,边际利率3.54%.向央行借利率3.2%的MLF买利率3.41%的国债,净赚0.21%,这样的好事哪里找!而财政部又有数百亿现金要存银行,估计利率与上次差不多,4.2%.存银行利率4.2%,用3.2%的利率发国债,更是利差更大.当前市场预期中国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但降准央行要给予商业银行1.6%的利息,而MLF则是商业银行给央行3.2%的利息,你是央行会怎么做?所以人行这回定向降准已经是“尽了人事”,各位勿再多想矣.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仍处于熊市中后期,因此,目前一定要坚持安全边际作为原则.尽管市场静态估值便宜的股票越来越少,但相对价值低估型的股票仍可以适当挖掘. 笔者从熊市中后期的策略出发,选择以下几种思路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8.
2月以来,恒生指数超跌反弹态势得以进一步确立, 25000点关口或存在反复争夺,但大的结构上,市场中期底部已逐渐成型. 估值修复逻辑将继续演绎 应当关注的是,港股低估优势是"开门红"内因,估值修复逻辑将继续演绎.过去几年,特别是2021 年恒指的逆势大幅下跌带来了优势显著的低估值环境,在外围流动性收缩的大背景下,低估值...  相似文献   

9.
国泰君安本周推荐了广汽集团(601238),理由是看好克莱斯勒Jeep国产化的推进,以及广州国资改革的深化。二级市场上,广汽集团股价累计涨幅不大,估值在汽车整车制造板块中也处于中等偏低的位置,后续估值和业绩上行的空间均较为可观,如有阶段性回落则是较好的买入机会。在目前市场估值普遍高企的背景下,广汽集团的估值仍有相当安全边际——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23.75亿元,同比上升18.9%,归属净利润31.85亿元,同比上升19.4%。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披露的基金2021年年报中,嘉实基金归凯表达了他对当前持股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的看法. 他认为,A股指数自2019年以来已连涨三年,站在2021年底,可以看到市场对部分热门板块已给了相当高的预期,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原本我们对2022年市场持偏谨慎态度,但年初以来的大跌还是相当程度上释放了估值压力,特别是很多优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投资要点: 1、利率周期性拐点驱动行业预期反转,估值向上空间打开. 2、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保险行业长期受益. 利率周期性拐点驱动行业预期反转,估值向上空间打开.10年国债利率在2014年初达到4.5%高位后,央行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驱动利率进入了长度接近3年的下行周期;2016年1 0月利率触底后开始强劲反弹.利率周期性拐点基本确立,保险行业利差持续收窄甚至出现负利差的预期产生根本性反转,2014年以来持续压制估值的最大因素解除,估值向上修复空间打开.在利率上行周期中,以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寿险最受益:1)高杠杆(通常8-10倍)充分放大增量利差;2)寿险负债久期(>20年)大幅高于资产久期(5-8年),利率上行直接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站在2017年6月中旬的时点上,我们判断,A股市场仍处于熊市后期,整体市场估值水平仍然较高,但由于市场维稳的需求较明显,因此,上证综指更可能呈现横盘震荡的格局.所以,在目前这个仅适合高手参与的阶段,我们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3.
近期大盘受前期涨幅较大及多重利空影响,破位下跌。我们认为,前期纯粹题材炒作将告一段落,大盘调整充分后,风格将发生转换,只有安全边际高同时成长性高的品种可能会有阶段性机会,建议投资者及时减持估值过  相似文献   

14.
市场方面,中金比较看好中期A股的表现.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风险已经很大程度上释放,在短期风险过后,市场有望重拾升势,中金对于A股中长期表现不悲观.从风格来看,近期市场分化鲜明,大盘表现好于小盘,价值持续好于成长.预计随着短期中小成长股估值与大盘蓝筹的估值快速收敛,中期市场风格有望由目前的“大胜小”逐步切换至“大小相持”甚至“小略胜大”的格局,更多估值基本调整到位、有潜在发展空间的优质成长股将迎来配置时机.  相似文献   

15.
尽管在过去两年一直强调积极防御,但在2011年,我们开始启动了阶段性进攻策略。换句话说,至少从目前来看,A股正处于一波中期行情的起点。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安全边际都已具备。尽管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形势仍持多种看法,无论是悲观或看空,还是是乐观或做多,其实都不会改变目前市场的运行特征。对于第三季度市场的判断前瞻,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宏观稳健增长、估值均值修复、政策紧缩转向。  相似文献   

16.
投资要点: 1、4季度息差微幅下降,降幅继续缩窄. 2、资产增速放缓,贷款增长平稳. 4季度息差微幅下降,降幅继续缩窄.16年净息差压力主要来源于贷款收益率降幅大;负债付息率降幅小于资产收益率.净息差,取决于宏观经济的状况.目前确定的正面趋势:贷款利率重定价已到尾声,贷款利率企稳趋势明显;确定的负面因素:同业负债利率上升,存款活期化到尾声(理财利率上升).不确定的正面因素:贷款需求能否带到贷款利率上升?这取决于宏观经济的状况.我们目前的假设:2017年净息差呈“L”的趋势,市场主流预期也是这个.  相似文献   

17.
2015年转眼已逝,投资者是否还记得我们在2015年初推荐的十大金股. 2014年底,在大盘蓝筹股暴涨、中小盘个股估值高企的背景下,我们以安全边际为准绳、兼具成长性特色选出了2015年十大金股,力图在对股市正面变化有十分敏锐的同时,能够稳健的跑赢大市,而此后市场的走势和个股的表现也证明,我们选股的正确性:尽管2015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个股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困境,但十大金股组合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截止12月31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9.41%,金股组合平均收益则高达75.52%,大幅跑赢上证指数6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来看,基本面与海外流动性边际变化是影响3月市场的核心因素。3月A股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是稳增长下信用维持上行,盈利即将见底,市场尚未对分子端形成一致预期,同时海外流动性偏紧,美债利率有上行压力。历史上较为类似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2016年2月-3月、2012年8月-10月3段。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将改革进行到底、环保成为新常态、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我们认为传统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盈利改善的持续时间超预期,部分行业护城河建立以后,周期属性下降、公用事业属性上升,这有助于提升估值水平.经过六年多市场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近期在宏观研究员此起彼伏的唱空经济声中,产能持续出清、企业盈利大幅改善、股市走出结构性牛市、人民币汇率走强、长端利率上升.我们最早最坚定最旗帜鲜明提出“新周期”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本统计期内(6月15日至6月21日)A股市场震荡走高,统计区间前期的犹豫不前,随着A股纳入MSCI时间的临近和周三的确认而发生转变,沪深300再次表现亮眼,而MSCI的到来,估值逻辑的国际接轨,A股市场的分化或继续加剧.资金方面,各地银行拆借利率保持稳定,央行未续作MLF,但在16日逆回购净投放2500亿,紧平衡成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