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的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奖颁给了法国作家让·埃舍诺的《我走啦》。消息传来,大家并不感到意外。这不仅是因为埃舍诺在候选者当中卓尔超群,而且大家都认为他早就该得此殊荣。埃舍诺在当今活跃在法国文坛上的中青年作家中应该说是老作家了。他已  相似文献   

2.
晓方 《新闻前哨》2010,(6):86-86
新闻的基本原则和媒体的议程设置都强调: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不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说起来也容易,可有时候做起来却比较难。 第一个“难”是:该说的时候没有说.这叫做“失声”。  相似文献   

3.
"湖北作家写作家"这个专栏的策划与开办无疑是成功的。作家写作家过去也写有,那多是叙友情谈创作,有一发无一发的。而现在成规模成系统地介绍一个地方有成就的作家,一年推出一百几十位,且篇篇认真精萃,这不说在湖北,在全国都是首创。这是2012年湖北史学界的一件盛事。湖北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成绩斐然,人才辈出,在全国位列前排。湖北省作家协会与《湖北日报》共同推出的这一专栏,全面介绍湖北当代优秀作家与作品,让湖北人民了解这些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必将促进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思想之书,感情之书。——也许只能用作者评价高尔泰《寻找家园》的话来评价它:“即使是抛开历史的、文化的、思想的、社会的价值不说,仅其文学的魅力、文字的功力,《半生为人》与现世许许多多号称著名的文人、作家的作品相比,都要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5.
娜拉 《出版参考》2007,(34):42-43
席殊书屋倒掉了,路金波的"富豪作家俱乐部"又签了新作家,纸张疯狂涨价,大家都在求稳保命,品牌意识逐渐在民营书业中延伸……洗牌,又是洗牌,2007年的民营书业依然在大浪淘沙中筛金出银.  相似文献   

6.
女性似乎与文学有天生的缘分。老一代的作家如冰心、庐隐、丁玲以及张爱玲等不说,就是在教条主义比较厉害,搞文艺比较困难的那些年,女作家如菡子、刘真、茹志鹃等的作品还是比同时的男作家的作品可读性强一些。她们的感情、触角还是要细一些也敏锐一些。他们的人情  相似文献   

7.
正池莉老师是我非常喜爱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字不矫情,干脆,直截了当;她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把很多生活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坦白地说,从看上去很美的电视行业转战到越来越被大家说"不好做"的出版行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当图书编辑就有可能与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我指的"喜爱的作家"便是池莉老师。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  相似文献   

8.
奖牌风云     
我做了近20年的办公室主任,伺候过7任领导,没一个人提拔我,也没有一个人把我搞掉,在机关里能混到这份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吧!记不清是哪位日本作家说过,对待世俗的最完美态度就是一方面要表现出对它的不屑,一方面又要与它同流合污。前者我就不说了,一个人20年没被提拔,手下一个个变成上级,  相似文献   

9.
这事,我不说没人知道。不说,是因为这事实在“丢人现眼”,“丢人现眼”的事不是那种拿出来同别人一起分享的东西。 我不说没人知道——因为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怀疑6月22日《山西工人报》一版头条位置《朱朝辉一“飞”惊天下》的新闻组照中那幅朱朝辉驾车飞越于水天之间的“主打”照片不是我拍的(虽然是同通讯员联合署名)。我现在告诉大家,这幅最重要的——最大的——在一版最醒目位置的照片……不是  相似文献   

10.
影视作家 文学不景气,“触电”成为作家名利双收的捷径之一。王朔、海岩、刘恒、苏童、刘震云、北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以擅长历史皇帝题材的二月河为例,《雍正皇帝》第一部稿费不过千字25元,畅销以后涨到千字45元,6%的版税。1999年,央视同名电视剧播出后,《雍正皇帝》越卖越火。仅此一部小说,二月河便可拿到150万元的稿酬。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我是一个例外。我开始学习写作,年龄很小,说到处女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发表在报刊上的许许多多不成气候的小文章。倒是也常看到有些作家说起早在50年代就在什么什么报网上发表过什么作品,其实那时候大家都是那个状态。50年代步入文坛,和30年代步入文坛截然未同,30年代,作家们都是以一篇引起社会哄动的文学作品而开始步入文学创作道路的,这和如今的日本相似,一篇获得文学大奖的处女作,推出一颗文学新星。这位作家的处女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文学写作,也是种推动。50年代,一个作家的步入文坛,有几种f同…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规矩不知始于哪年哪月,报道组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谁收到稿费,都要意思意思。新来的小张似乎还不懂规矩,稿费收得最多,却从没表示过。尽管大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别别扭扭的。星期三上午,小张收到两张汇款单,共35元。这次大家不再沉默了,叫着嚷着让小张请客,小张笑笑就出门了。“是心疼他的钱吧!”大家想。两天后,小张又收到稿费,大家一商量决定主动替他“办”了。当拉开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来自大别山区的信件:张叔叔您好,寄来的钱收到了,我已交上学费,又背起了书包,坐进了教室……大家沉默了,心里像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现在的时尚就是要新媒体拯救报业,基本途径是媒介融合,特宠话题是全媒体。新闻学界、业界聚会,不说两句全媒体,你都不好意思,好像80年代在餐桌不说弗洛伊德、萨特,那顿饭都低了档次……  相似文献   

14.
5月16日,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齐名的著名武侠小说作家萧逸来到广州。借此机会,《广州日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萧逸认为:武侠小说如果消失,是中国文化的悲哀。这个现象不是好现象,大家都不读书,人的素质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里写到贾政升官郎中,全家老少都来贾母屋里道喜,宝玉、黛玉新近害过病,也在此见面,就相互问安,接下去书中写道: 凤姐在地下站着,笑道:“你两个那里象天天在一块儿的,倒象是客,有这么些套话!可是人说的‘相敬如宾’了。”说的大家都一笑。黛玉满脸飞红,又不好说,又不好不说,  相似文献   

16.
读10月6日《今晚报》的文摘版,有一短文题为《一位作家“贪污”一只桃》.说的是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广为人知”的典故“二桃杀二士”写成“一桃三士”.那位作家说:“中国古代有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说究竟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文章批评得很幽默,说:“这位作家不仅‘贪污’了一个桃子,还把三位大将的‘自杀’定为他杀’”.  相似文献   

17.
翻开现代文学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鲁迅、茅盾、巴金、叶绍钧、林语堂、郑振铎等大家的名字。他们都是著名的作家,同时,也都是著名的编辑家;他们在勤奋写作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又编刊物、办杂志。为培养文学新人不遗余力。他们一人兼具创作与编辑两种技能,同时使用着两种武器。  相似文献   

18.
池莉老师是我非常喜爱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字不矫情,干脆,直截了当;她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把很多生活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坦白地说,从看上去很美的电视行业转战到越来越被大家说“不好做”的出版行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当图书编辑就有可能与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我指的“喜爱的作家”便是池莉老师.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大家都懂得的一个道理。可是一说到下生活,熟悉生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总会被人误解为是作家们的事,至于对编作家书稿的编辑们来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尽管有许多同志不断呼吁:要重视编辑的生活积累,要创造些条件,让编辑有机会分别走出书稿层叠的办公室,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感受,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但,可惜的是响应者寥寥无几,甚至连编辑自己也由于忙于书稿而忽视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说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讲的都是家乡高密的故事。小说家沈从文据说是现代中国作家中最有资格得诺奖的,他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讲的是故乡凤凰古城的人和事。小说家兼小品文家汪曾祺被公认为大家,其实他没有什么鸿篇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