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启事     
新闻周刊: 你们好。最近才发现《新闻周刊》。掩卷之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中国终于有一本像样的新闻杂志了。 贵刊的视角、笔锋、取题、容量、深度、图片质量、印刷、纸张,均属一流。我认为贵刊有特色的栏目有:一、专题报道,近几期的有关减肥,六十年代青年,比如“憔青”的报道非常精彩。我爱极了“憔青”篇头的  相似文献   

2.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3.
2000年3月上旬,我与记者欧世金赴南疆采访。乘三菱越野车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后,我们到达叶城“女人村”。这里是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留守处。男人们都上了阿里高原,在这里留守的都是随军家属,因此得了个“女人村”的称呼。我们赶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到达,就写了一篇《“女人村”的节日》的稿件发回报社。在将要离开之际,经过一楼走廊时,我透过一间办公室10多厘米宽的门缝看到里面有人在扎白花。怎么回事?谁死了?好奇心驱使我推开屋门打探究竟。里面有军人,有家属,他们告诉我:一个新兵死了。这个新兵是谁?他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4.
反馈     
我也是憔青。我今年27岁,单身,家中独女。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早熟也以此为傲,从懂事时就特喜欢别人夸我成熟、懂事;21岁刚上班便整日全黑色套装,充老练;别人失恋我总是知心大姐、家人吵架每每我去斡旋……按说成熟这是件好事,我也一直乐此不疲,觉得这也是当代青年的一大特色。可是我近年面对现实却越来越觉得腻味、厌烦,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如何共处于一国?又如何和“他们”共处于世界?当今国民认同的共识之底线在哪里?在求富变强?在意识形态?在晚清心态与儒家国教?——其实只在“民主加法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6,(1):47-48
欧洲王室的爱情,总是不经意地像个童话.在现实的城市中上演。不管他们的婚姻最终是否以喜剧结尾,我依旧坚定地相信那个遥远的、关于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编按]  相似文献   

7.
聪明的人类     
男人:“我的天,你身上怎么全是血?我给你包扎一下。” 狮子:“没事儿,过一会儿就干了。”男人:“谁把你打成这个样子?是不是违法狩猎者?”  相似文献   

8.
江泓 《河北广播》2006,(4):56-57
频道内部的年轻同事一直叫我“江老师”,开始不过是新来的实习生刚出校门见谁都叫“老师”的习惯使然,可后来真叫出了一些“好为人师”的坏脾气恐怕也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后悔,多少人不服气?不知道,反正一日为师,就要自觉把“传帮带”的工夫做到位,这却是我所奉行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9.
韩阳 《出版参考》2010,(9):18-18
忙碌的人,对忙碌的感觉总是爱恨交加。一边怨着自己太忙,但真要他们闲下来,他们又会找很多理由让自己不要闲下来。比如:“没办法,我是劳碌命啦!”“哎,习惯了!”……可一旦真的闲了下来,他们反倒浑身不自在,又开始问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初学新闻写作,刚知道“五个W”。为把“五个W”说全,我总是在写稿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详尽。可把稿子拿给编辑看,编辑老说我写得太啰嗦,为什么我的稿子总是啰嗦呢?54648部队付珂炜付珂玮同志:你刚学写作,就能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精心写好“五个W”,这是一个写作的进步。然而,写全“五个W”与语言啰嗦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说写全“五个W”是语言啰嗦的必然结果。因为写全“五个W”在于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清楚是不能与啰嗦画等号的。既如此,啰嗦之弊源于何处呢?按照我的理解,啰嗦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图书市场,已经鲜见小册子了。特别是由国内学者写的透视现实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而又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最近,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的钟朋荣的新作———《中国企业为谁而办》、《勤劳人的经济学》可说是由大手笔写的“小册子”。读过这两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它们至少给我留下六点深刻印象:有用:解析当前企业治理和经济运行中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企业为谁而办》深刻回答了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几十个制度难题,如:企业归谁,为谁而办?如何约束大股东和经营者?企业股权谁所有,怎么有?单干好,还是合伙好?家族式企业如…  相似文献   

12.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3.
“出去玩就是追求活在工作和条条框框之外。自助游最吸引我的,可能就是那种‘在路上’的状态。”我会开始想:“我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最重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同行常常问:“作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我有一个初看起来是“谬论”的说法:记者这一行,是不负责任和负责任相结合的职业。记者难道可以不负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恐怕是如此。我曾在人民日报长期搞经济报...  相似文献   

15.
老百姓的代言人左安龙□王恬在上海,我问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左安龙。”“为什么?”“他替老百姓说话呀!”左安龙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的主持人,也是第二届全国广播“十佳”主持人。左安龙的长相极具...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6,(8):40-40
别问我是谁:我的生活用“一日生活制度”支配,用“四菜一汤”养胃,用“体能训练”洗肺,用熄灯号催睡,用规定的时间晒被。  相似文献   

17.
“他们”知道我们的一切,我们却常常不知道他们了解我们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了解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和谁共享他们所知晓的。这对我们的身份认同、生活机会、人权和隐私有何影响?对于政治权力、社会控制、自由与民主又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时趣忆     
儿时的事,有些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有些还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那个夜晚的一件趣事却使我难以忘怀。 那是在我7岁时的一个夜晚。当时 我常听人说用手指一下月亮, 就会被割掉耳朵,现在想起来当然可笑、但那时就不同了,因为,我还没有跨进知识的宝库,所以,对此总是半信半疑的。我也曾听到一些人在草地上谈着嫦娥奔月的故事,他们边谈边指着月亮那时,我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可是,他们的耳朵为什么没掉呢? 我解不开这个谜,便去问爸爸。爸爸说:“去试试。”我一听“试试”两个字,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耳朵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就去…  相似文献   

19.
游戏男友     
从上周起,我的男朋友猴子就频频追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黄巾之乱的结局是什么?”“文丑许褚孰牛?”“给我一张吕布投靠各大官僚路线图?”后来甚至发展到问我“何进是不是太监?最后被谁所灭?”“赤壁之战双方投入兵力比重多少?”一开始我以为他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历史,立意推荐蔡东藩等一票通俗古文史家的书给他。观察了几天,愕然发现,原来他在玩一款叫《三国志》的游戏。秣马厉兵,喊打喊杀。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