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安史之乱”以后的生活和创作天宝年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终于在十四载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整个唐王朝从昌盛走向衰微,起了划时代的变化。那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范阳(今北京)。那时,唐朝军备废弛。“禄山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藏匿,或为所擒,无敢拒之者。”(《通鉴》)十二月,陷洛阳。至德元载(756)六  相似文献   

2.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史之乱”,它是唐朝皮外蕴蓄已久的各种矛盾的一个总的爆发点,同时又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大搏斗。叛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和史思明,久握重兵,实力雄厚,一旦叛乱,为祸甚烈。唐王朝长期以来,政治腐化,军备废弛,所以战争开始,完全无力抵抗,安史叛军连续攻下洛阳、长安,唐玄宗逃避四川。中原统治集团陷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为了跟安史集团进行抗争,唐肃宗李亨(玄宗太子)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起用李光弼、郭子仪为统帅,并求得回纥的援军,合力对抗安史集团。但因“军用匮竭,常赋莫充”,于是乃于江淮、蜀汉地区诏权率贷及卖官爵,“以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石壕吏》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69)的春天。这时,唐王朝虽乘安禄山叛军内讧之机,相继收复长安和洛阳,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乃占据相州,唐将郭子仪久攻不下,最后被叛军击溃。唐肃宗为了补充兵力,平复叛乱,便派人到处抓兵,人民深受其苦。杜甫正在这时候由洛阳返回华州,将沿途所见所闻,写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这组组诗中一首小型叙事诗。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石壕吏》,产生在唐代大战乱的年代里,那正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五个年头——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这前一年的九月,郭子仪等九节度使曾以步骑数十万围攻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当时,安庆绪初立,据邺城,“虽枝党离析,犹据七郡六十馀城,甲兵资粮丰备。”(《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由于官军没有统  相似文献   

5.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安史乱军渡过黄河,攻陷东京洛阳,建立大燕政权;次年六月,又攻下西京长安。唐中央虽广募军队,又有回纥、西域等少数民族军队出兵相助,但安史之乱仍持续8年之久。安史乱军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攻陷两京以及安史之乱之所以持续如此之久,一般史书只谈到“由于唐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或认为,唐玄宗“新募的兵士缺乏训练,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又矛盾重重,指挥失宜,唐军抵挡不住安禄山的进攻”。这些观点若仅从唐朝单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从乱军方面考察,我认为,还有如下三个因素是安史乱军迅速攻陷两京及安史之乱持续之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与奚、契丹的对抗中,安禄山领导的东北三镇的军队发展为唐朝最强大的军队。安史之乱爆发时,由于唐羁縻内、外蕃的方式不同,导致奚、契丹的分化,属于内蕃的奚、契丹被安禄山扫地为兵,属于外蕃的奚、契丹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与勤王的唐军时而合作、时而对立。安史之乱后,回鹘雄倨于北亚,奚、契丹长期附之。  相似文献   

7.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安庆绪弑其父安禄山。同年十月,郭子仪率唐军会同回纥兵收复西京长安,唐军乘胜追击,随后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逃奔河北,以重兵占据邺郡。乾元元年(758)九月,肃宗令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兵数十万围攻邺城,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统帅军队。由于肃宗的猜忌无能,唐军上下解体,士气低落,在次年三月,全军溃败,“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资治通鉴·唐纪》)。为了重新组织对叛军的进攻,服兵役的灾难又一次落到百姓头上。乾元元年元月,肃宗大举贬斥以房…  相似文献   

8.
郭子仪(687—781)唐代大将,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天德军(今内蒙乌拉特旗西)使,九原(乌拉特旗北)太守,朔方节度使等。晚年被封为汾阳郡王,进位太尉。他一生历仕玄、肃、代、德四朝。这个时期,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已开始走向下坡路,政治日趋黑暗,吏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尖锐化。唐玄宗天宝之季爆发的“安史之乱”加剧了唐朝内部统一与分裂,集权与割据的斗争,继之而来的是吐蕃和回纥上层统治集团的侵扰,不断威胁着唐王朝的边境安全。郭子仪正是在这种激剧而复杂的社会矛盾斗争中,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一生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从755年到763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积极参与和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军事行动,他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2,(5):13
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他高大威猛,勇武不凡。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功居平乱之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将领,小时候也有过偷懒的"光荣事迹"呢。郭子仪从小习武,特别喜欢武术  相似文献   

10.
罗水荣 《文教资料》2010,(33):88-89
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对唐朝的影响可谓很大,而安禄山对“安史之乱”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安禄山的崛起可以说和唐玄宗的信任有极大的关系.安禄山又是怎么走上不归路的呢?本文探究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有“诗圣”杜甫的《石壕吏》一诗。教材对“三男邺城戍”一句中的“戍”解释为“防守”,笔者认为这一注释不正确。下面作一粗浅的探讨。“戍”作“防守”解,的确不鲜见,初中教材中如“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司马迁《陈涉世家》)中的“戍”都可解释为“防守”。但“三男邺城戍”注为“防守”就成问题了。让我们了解一下时代背景: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  相似文献   

12.
史思明杀害安庆绪时,连带屠杀与安庆绪同种族的胡人,史朝义弑父后,同样有杀害胡人的经历,这归根于史思明与安禄山不同种族之故.安禄山是落居东北的西域胡人,故能曲意迁就和拉拢当地各民族,反唐声势最为浩大.史氏父子则不同,更强调其突厥及土著的身份,导致种族联合的破裂,进而促使史朝义彻底覆灭.此巩固的种族团结的破坏,除一定程度上由政治形势变化所迫,史氏父子失策当属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安禄山事迹》一书除具有明显的史料价值而外,同时又具有重要的史体价值 《安禄山事迹》三卷,唐姚汝能撰。是书以安禄山生平事迹为主线,并汇聚有关材料,对唐王朝由盛而衰之转折点的安史谋乱事等,作了专题始末记述,被学界公认为研究安史之乱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14.
杜甫作《石壕吏》一诗,叙述他在一个普通村镇农舍一夜的经历,通过一个社会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中国人民灾难的惨重。公元七五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一年)和公元七六四年(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一年)中国人口的统计,说明十年之间,由于安史之乱,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公元七五九年,“邺城戍”、“河阳役”正紧张的时候,唐王朝军队和史思明叛乱军队在黄河北岸邺城、河阳一带反复进行拉锯战,战况十分激烈,需要直接或间接投入战斗的人员,比往常增加了许多倍。人口锐减,还要供应  相似文献   

15.
在唐朝建立及发展过程中,蕃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唐朝的册封或得以授官,安禄山就是典型代表。从"捉生将"到"员外左骑卫将军",安禄山完成了士兵到将军的转变;开元末至天宝初,更是一路急升,历任都督、刺史、经略使、节度使,对平卢、范阳地区的掌控壮大了他的军事实力。此外,安禄山还曾被授为大将军、御史大夫等,也是唐史上首位由节度使封王的人。以上封授事件是唐朝蕃将制度官爵制度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整个国家陷入战乱之中,唐王朝面临倾覆的危机,当时的一些才智之士目睹社会混乱,国家危亡,激发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积极用世情操,他们积极努力,奋起救世,为平定安史之乱,改革唐王朝中期的政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李泌(722年一789年)是其中杰出  相似文献   

17.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  相似文献   

18.
新安吏《集注》引师曰:“从《新安吏》以下至《无家别》,乃乾元元年所作。肃宗于至德二载改元乾元时,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大败而还。”《草堂诗笺》引师古云:“乾元元年时,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大败而还,朝廷调诸郡兵益急,虽次丁尽行。秦之谪戍,无以加此。”按:子美于乾元元年六月,贬掾华州,冬还洛阳。乾元二年三月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课文本诗选自《杜工部集》。《石壕吏》是杜甫的杰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中的一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事从洛阳回华州(现在的陕西省华阴县)。那时,正是“安史之乱”(由唐朝统治者的腐败而引起的武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这次叛乱从公元755年爆发,一直延续到公元763年)的第五年。社会动乱不安,人民痛苦不堪。杜甫经过石壕村(即现在河南省陕县东南)的时候,亲眼看到官吏借征兵的名义骚乱人民,男女老幼邪被抓去服役的情况,就写了此诗。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人民在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下所遭受的家破人亡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怨愤及对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爱说唐涛,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唐诗以其博大精深、包容万物、璀璨夺目的姿态出现在文学史上,史称其为"盛唐气象".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士人们都失去了盛唐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痛定思痛,平心静气的孤寂与散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