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哈佛读书     
1996~1997学年度,我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一年的时间不长,感到新鲜的事情不少,其中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是在哈佛读书的滋味。先说说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哈佛大学有大大小小共100多个图书馆,馆中的藏书非常丰富,再活三辈子都读不完。每个馆都有自己的收藏特色,这从它们各自所属的机构或者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前者如资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资料库,哈佛燕京图书馆,法学院图书馆,商学院图书馆等;后者如档案馆,音乐馆,微缩胶卷部,地图中心等等。我最常去的首推哈佛燕京图书馆。该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哈佛燕京图书馆档案,从方志采购的背景、经费、时间、方式、来源与成效等方面对民国时期该馆方志收集历史开展研究与分析,揭示其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早期馆藏建设以及哈佛大学乃至北美中国研究的影响,为方志流播海外的历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收录并考释原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先生收藏的聂崇岐致顾廷龙35通信函。信札的时间集中于1939年7月至1958年间,内容涉及燕京大学状况、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引得编纂进展、燕京大学图书馆与上海合众图书馆购书事宜、平沪两地旧书业情形,以及聂崇岐个人教学、研究工作等。从这批信札可以窥见1939年之后聂崇岐工作、生活、学术研究及与友朋交谊之情形。  相似文献   

4.
2022年8月,哈佛燕京图书馆迎来第四任馆长杨继东先生,笔者在哈佛大学量化社会科学研究所(IQSS)做访问学者期间对他进行了访谈。首先,杨馆长回顾自己学科交融的研究经历,分享管理多所美国顶尖高校图书馆东亚分馆的经验,阐明接任哈佛燕京图书馆的3个机缘,揭示当前面临的空间与人手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其次,杨馆长介绍哈佛燕京图书馆珍善本等特藏资源的建设现状与数字化进程,阐明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展望后疫情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最后,杨馆长提出元宇宙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见解,指出现今图书馆业的两大热门趋势即特藏与数字人文,巡礼哈佛与斯坦福的数字人文项目,并给出针对国内数字人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汤罡辉 《图书馆》2011,(6):44-47
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发展中文馆藏的历程了解,我们可得到重要启示,如馆长职位要稳定且专业,要主动寻找发展特色馆藏的契机,小馆也有机会成名,要善于从书目中挖掘信息。此外,燕京馆对中文地方志的收藏政策,对我国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也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1月初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林国强博士应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邀请来馆讲学。  林国强先生是位美籍华人 ,已获得一个哲学博士学位和图书馆学、管理学、文学三个硕士学位。林国强博士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LibraryofCongress)工作了 2 0多年 ,现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部主任 ,曾先后从事过中文、日文和西文的主题标引工作 ,在这个领域有着较高的造诣。 1989年在台湾出版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题编目》 ,是第一部关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题编目的中文图书 ,已被台湾大学、淡江大学等台湾高校的图书馆学专…  相似文献   

7.
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我接受纽约州立大学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委员会(CEEC)的资助,在纽约石溪的世界宗教研究院图书馆做图书馆学的研究。其间我曾去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普林斯敦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纽约市立图书馆、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犹他州族谱图书馆等处访书。承这些图书馆负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林昌彝稿本》,线装一册,书外有蓝色函套,署"林昌彝稿本"五字。封面左侧题《侯官林记精校本》,右侧题"林侯官",又钤有"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按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建立于1928年,原名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1965年改今名,则此书为该馆收藏在1965年之前。内有硬纸板护封,钤有"悦古斋记"朱文方印一枚。按悦古斋为何人之室名别号,检《清人室名别号索引》,未得其解,疑是书店名  相似文献   

9.
去年早春二月,我因工作在美国住了九个多月,参观了不少博物馆和图书馆。曾经访问了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以及附属于各博物馆内的一些带有专业性的图书馆等。在我的印象中,美国图书馆不论规模大小都很注意把图书馆办得具有特色。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中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史料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在对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成立与发展历史,对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购书方针、购书经费、购书方式、历年购书概况,及其与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勾勒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历史概貌,分析和评价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历史作用,对探究东学西渐历史有重要的启示。表7。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1.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荣休之际,哈佛燕京学社李若虹博士对他进行了访谈.郑炯文馆长回顾了自己管理美国顶尖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历程,分享了自己从事图书馆事业数十载遵守的两条准则:保证藏书质量和全心全意为学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并介绍了燕京图书馆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在过去的20多年所经历的变革和创新,以及最终如何发展成为一家能在21世纪为哈佛大学以及世界各地的师生、学者提供一流服务的研究型图书馆.除了改进馆藏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以外,郑馆长还在任期内着手启动了两个大的项目:访问图书馆员项目和善本书数字化项目,此举不仅推动了图书馆的国际合作进程,而且弥补了哈佛燕京图书馆业务上的不足,使得馆内珍藏本以电子版的形式能为世界各地学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学者刘泽先生写了一篇文字,介绍哈佛大学的华文图书馆,刊登在《广州日报》(1995年6月14日)上。 哈佛大学的这个图书馆叫燕京图书馆。该馆收藏的中文书之多为美国第二,燕京图书馆为哈佛大学东亚系及东亚研究中心所在地,在图书馆的旁边,还建筑有以汉学家、东方研究著名学者费正清命名的研究中心。因此,这个图书馆成为华人学者经常集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9日*在美国哈佛大学维德纳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古籍,实现数字化。根据协议,我馆将负责向该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承担数据质量控制工作。项目为期6年,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在美国哈佛大学维德纳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古籍,实现数字化。根据协议,我馆将负责向该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承担数据质量控制工作。项目为期6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图书馆的中国家谱公藏.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解海外明清档案存藏情况,开展明清档案征集工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等一行五人于2016年9月赴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实地考察。此次交流访问,深入了解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历史、馆藏及藏品价值,并征集到一定数量的明清档案。一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基本馆藏汉学图书馆起源并不在美国,而在欧洲。早在16、17世纪的明代,从欧洲来到中国的传教士  相似文献   

17.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是美国东方书籍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该馆中文善本书的收藏在美国首屈一指。这个成就首先要归功于任该馆馆长达26年之久的童世纲先生。葛斯德东方图书馆的前身是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东方图书部,成立于1950年。第一任主任是胡适。一年以后胡适邀请当时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8-121
根据实地文献调查,参考相关资料,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为胡适学术研究所提供的文献支持,以及胡适对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捐赠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典籍被誉为“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近百年来,流落于海外者不知凡几。许多热心于中华典籍的志士仁人,如黎庶昌、罗振玉、傅增湘、王重民诸先贤,都曾为介绍、传播沦于异域的中华文献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如今有幸拜读沈津先生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以下简称《书志》),不能不令人产生历史的感慨和现实的快慰。美国哈佛大学是一所创建于1636年的世界著名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自1928年始创哈佛燕京学社,正式有系统地收藏中文典籍,七十余年来经过数代华裔学者的努…  相似文献   

20.
根据俄亥俄都柏林市1996年11月15日的消息报道,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已选择了OCLC的回溯服务,这将使该馆的大约三十二万五千的中、日、韩文记录转换成机读形式。这将是OCLC迄今为止所受理的最大的中日韩文记录的转换项目。该项目属于从1994年开始进行回溯工程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