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丛径  李莉 《现代传播》2004,(3):49-5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度"在舆论监督中具有重要地位.舆论监督的"度"应该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民主政治和公民的知情权相适应,要考虑国情民意.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舆论监督的"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舆论监督应该从"平衡度"、"透明度"、"自律度"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真正发挥其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为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以往学者评判是否形成"媒体审判"主要从效果来分析,而本文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以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运用是否有正当性作为判断"媒体审判"的标准.舆论监督权利一旦异化为进攻性权力则可能形成"媒体审判",这一全新的视角可望为评判"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6.
记者采写湖南郴州的舆论监督报道,不但有可能得到"舆论监督奖",还有可能被授予郴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记者1月12日从湖南省郴州市委了解到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7.
"三鹿奶粉事件"的风波如今渐渐平息,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有很多.从媒体方面来看,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哪些责任?媒体在舆论监督时遭遇到哪些阻力?媒体采用何种方式排除这些阻力?给我们哪些启示?值得我们讨论一番.  相似文献   

8.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9.
李辉 《青年记者》2008,(5):21-22
以前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舆论监督"一是个闹心的词儿,或视为洪水,或看作添乱,但从近期报道来看,情况颇有改观:江西、广西的领导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广东省的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省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各地不约而同,高调力挺,表明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推动"善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李录宾 《中国广播》2012,(10):68-69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很强的震慑力,好的报道往往在社会上会形成极大的反响。一篇成功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应该同时兼具解决问题与凝聚人心两大功效。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做出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7—28日,第九和第十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在杭州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和媒体法制"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总语境,以新闻舆论监督为主轴,从舆论监督与社会和谐发展、媒体公共性、公民权利等十七种互动关系为面向,从个案解析到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在现实生活中求助未果,网络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求助信息,这实际彰显出网络往往成了弱势群体寻求救助的有效途径.但是从网络的传播特点来看,一方面网络有效降低了使用媒体的门槛,但是另一方面又带来了负面影响,即要从成千上万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求助者有时会选择传播低俗化内容以吸引眼球,这不可避免加剧了网络低俗化现象.本文试以"酒鬼妹妹"事件为切入点,以网络低俗化为研究重点,探讨网络环境下媒体应该如何承担责任,积极进行议程设置,有效杜绝网络低俗之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权利觉醒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进入了民间舆论发力、新兴媒体强化、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舆论监督新时代.但在可喜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本身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媒体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实效性"是"舆论引导"的关节点和落脚点.因此,如何能够扬长避短、专业地、创新地有效行使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传统媒体在繁杂信息环境中,保证其权威、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面向广大市民的都市类媒体而言,舆论监督是赢得读者和社会效益、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利器.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开展得好,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公开性、广泛性、特效性等特点,就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显示出其正面效应.如果把握不当,也会出现各种负面效应,甚至会出现危及社会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今,公民法律意识日渐增强,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导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可以说,这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邱倩 《东南传播》2016,(6):135-136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不再是受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这也催生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能通过新媒体获取海量信息,这对传统媒体尤其电视媒体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站稳脚跟,二次传播成为电视新闻媒体拓展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更应注重在二次传播中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公信力,填补有效信息缺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升电视新闻的二次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志宣 《新闻大学》2006,270(3):91-93
"批评性报道"这一提法,不仅与新闻报道本质意义难以吻合,而且极易导致操作上的负效应,以至媒体批评权无限扩大,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丧失.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批评性报道"提法是否科学提出质疑,以划清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与主观性批评文体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新闻报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王珏  王芙蓉 《新闻传播》2009,(10):116-116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加强,有利于优化舆论监督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对引导新兴媒体舆论监督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原因、途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今年4月正式实施.其中在接受监督方面,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属于问责范畴.作为-名媒体从业者,笔者看到这一消息,自然很高兴.与此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此办法实施后,新闻媒体的认真履责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给你一个"支点",能否"撬动"舆论监督,能否发挥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呢?  相似文献   

20.
正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之一,也是其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应继续增强,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将"注重用镜头揭示存在问题、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追求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作为落脚点,力争通过报道来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注重用镜头反映存在问题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