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蕃在 8世纪对河西陇右特别是泾原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德宗朝朱氵此之乱 ,唐引吐蕃入援 ,结果引狼入室。朱氵此之乱后 ,吐蕃趁唐疲弊欲夺取泾原地区 ,又恨李晟、马燧、浑王咸三人为唐拒吐蕃甚力 ,后马燧、张延常误国 ,所以有平凉劫盟。平凉劫盟以后 ,唐朝联合回纥、云南、大食 ,唐蕃关系进入低谷。  相似文献   

2.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3.
从继位至贞元三年五月平凉劫盟发生后,德宗在民族政策上实行了有别于其先辈、也有别于其自身中后期的民族政策,主动向吐蕃伸出了友好之手,如主动归还吐蕃俘虏,应吐蕃之请,为之改敕书、境土,与吐蕃会盟立界,多次遣使出使吐蕃,表达和好姿态。唐朝综合国力的削弱、处理国内东方跋扈藩镇的需要以及所谓的陕州之辱是德宗不遗余力地推行和蕃政策的原因,德宗的和蕃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吐蕃也向唐伸出了友好之手,但由于德宗君臣并没有从根本上诚信对待吐蕃,和蕃政策最终破产,平凉劫盟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唐大中五年归义军的设置,沙州成为河西的政治中心。由于受到凉州吐蕃的隔阻,归义军与唐朝的联系一度只能通过绕道天德军来完成。而在咸通四年之后,河西出现了归义军与凉州节度两个藩镇并存的局面。在设置之初,凉州节度对归义军采取了敌视态度。从乾符年间开始,双方的关系得以改善。直至五代时期,凉州仍希望从归义军获取军事及物资援助。由于归义军已不具备控制凉州的能力,所以,五代时期凉州对于归义军的意义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保障道路交通层面。  相似文献   

5.
赞普赤祖德赞热巴巾即汉文史料中的可黎可足是藏文史料中所说的"三大法王"之一,他所统治的时期是藏传佛教前弘期的高度发展时期。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赞普,为了维护政权,他对外和唐进行了两次大的会盟,对内大力发展佛教。随着文化发展的需要他进行了文字规范化运动,翻译佛教经典经文等。他的一生是为民族振兴奋斗的一生,他的奋斗促进了吐蕃和唐民族关系的友好往来,有力推动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建丽女士的新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最近出版,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族学原理为指导,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展现宋代西北吐蕃的历史,并揭示出汉藏关系的本质是自有史以来的“相互依存关系”。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宋代西北吐蕃的学术性专著,它不仅填补了宋代西北民族史研究中的一页空白,也是近年来多维研究、立体透视藏族历史的一部典范之作。仔细咀嚼之余,品味出该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以专题研究为基础的纵横相济相融的体例《宋代西北吐蕃研究》一书着眼于宏观上、深层次地把握汉藏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九曲地区为唐代与吐蕃必争之地,因为它是秦汉长城的外延,安西四镇的后冲,首都长安的屏障,这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良好、地理条件优越。论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诗歌为本位,深入探究《九曲词》中的意象特征在高适诗歌中所起的作用。高适河西诗歌的特点是将诗歌内容置于地域特色之中,从而突显其诗歌地域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元代宗教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为统一全国和维持其统治,大力推行扶植宗教的政策。但这个政策是有发展变化的,太祖、太宗时期,为利用道教稳定中原,就特别尊崇道教。到宪宗、世祖以后,为征服吐蕃、统一全国,巩固在全国的长久统治,又竭力抬高佛教的地位。元代宗教政策与其他朝代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宗教从事商业、手工业、高利贷厚敛财富,设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宗教首领地位崇高,一般教徒享受超过任何朝代的特权。  相似文献   

9.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潘罗支取代凉州土豪折逋游龙钵成为西凉府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变动并非武力争斗所致,而是政治折冲的结果,北宋王朝是其幕后策划者。此后,北宋积极联络以潘罗支政权为中心的河西吐蕃系诸部族,以达到牵制李继迁势力的扩张,减轻西北边防压力的目的。支持潘罗支政权的核心力量是者龙十三族,此外还包括由左、右两厢副使统率的由十八部族构成的六谷蕃部,其外围则是以抵御李继迁扩张为共同目的的大、小吐蕃系诸部族。潘罗支死后,西凉府政权仍保持着松散的形式,大首领对各蕃部并非拥有绝对的权力。随着夏宋关系的改善,西凉府政权亦逐渐走向衰落。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前后,西凉府政权最终被西夏攻灭。  相似文献   

10.
后凉吕氏家族婚姻及相关问题是研究后凉统治阶层构成、政治体制特点、国运短祚而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吕氏家族婚姻发展演变过程不仅体现后凉政权“氏族本位政治”统治特征,而且包含有笼络西征功臣集团势力的政治意图,同时也是氐族贵族统治集团结好河陇地方大族,实现后凉政权“河西化”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生长的前缘地区。在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推挤过程中,走廊内形成盆山相间的地貌,自东向西为武威-张掖-酒泉-玉门盆地,呈一字形排列,是研究新生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基于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晚新生代构造环境、现今盆地与断裂带的几何构造布展、GPS和历史地震资料,建立区域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地质模型,以期动态刻画近5 Ma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地壳的横向不均匀性对该区域构造变形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如下。1)在近5 Ma的区域压扭构造作用下,河西走廊多个力学性质较强的次级块体依次形成左行排列的系列盆地且被NNW-NW向的断裂带和隆起分割。2)与研究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相比,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和阿拉善地块的交界处及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速度较快,且北祁连山抬升速度大于南祁连山。3)祁连山北缘榆木山断裂段呈现微弱东西引张,抬升速度比两端慢,地表垂直抬升速率呈现“缺口”形态。4)与河西走廊相邻的塔里木和阿拉善地块的上地壳相对于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下沉,且挤压盆地中地壳,使得盆地之间出现隆起。数值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演化过程,解释了现今祁连山地区河流网络分布现象,也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生长过程中潜在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甘肃河西地区散布了数以万计的魏晋古墓,在这些古墓中,相继发现了多幅墓葬博戏彩绘砖画。通过考古研究和辨析,并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认为,墓葬彩绘砖画表现的应该是樗蒲、博塞。这一考证,不仅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樗蒲和博塞图像,而且也为研究甘肃河西地区博戏的演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藏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藏民族文化中,"文"与"武"是紧密相连的,其传统体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勇武与礼制具有一致性,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内涵,而且始终与藏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有其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征,在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面临的来自多方面的威胁,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和制约着周边地区人民的发展环境和生活质量,必须把保护和改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而当务之急是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藏戏是我国各少数民族戏剧中最大的一个民族戏剧系统。藏戏面具作为重要道具,其中所蕴含的狞厉美与藏族神话、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这种联系对于建立“少数民族艺术中的美感与其神话、宗教之间的联系”这一范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藏族传统体育源于藏民族一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藏民族的历史与发展进程,根植于藏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历史渊源、现存困境、具体进路三个层面对新时代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实践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当代藏族传统体育传承实践受西藏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方式变迁、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传承方式式微、现代体育冲击以及自身理论与实践贫乏等因素制约。提出借助新时代发展的契机,依托文化建设,构建藏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旅游、节庆、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等传承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双重三位一体结构,是在基督教三位一体理念的启发下,从旅游本质三重区分和宗教的神圣与世俗之张力的角度提出的,从而建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双重三位一体结构,这对研究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指导藏传佛教文化旅游活动皆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裕兰 《职大学报》2013,(4):40-43,106
藏族服饰不仅承载了藏族的民族习俗、民族信仰和民族心理,还记述了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仪式或活动,伴随着相关的禁忌等因素形成了专门的服饰,使本就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文化内涵更加具体深刻。  相似文献   

19.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它凭借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奇特和信众对高原藏传佛教的敬仰,创造和催生出众多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成果和精神奇迹。其中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体育文化、节日庆典文化和民族风俗体育文化,三种类型的寺院体育文化,并以其独有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丰富了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构成了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视角看拉卜楞寺体育,对于研究人类体育文化发展史和拉卜楞寺厚重的宗教文化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