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边际"与"弹性"是导数在经济分析应用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边际"与"弹性",一个从绝对量变化的角度,一个从相对量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其经济意义,但它们又都是考虑在某一点时的瞬间变化情况,均是局部性的概念,而不是对整个变化过程作研究,因此,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导数是求解经济问题的最常用的工具。利用导数求解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与掌握经济领域中的变化率问题。而其中最典型的是“边际”与“弹性”的概念。涉及“边际”与“弹性”的概念非常多,如边际成本函数、边际收益函数、边际需求函数、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等。要掌握它们在经济中的应用,必须深刻理解这些重要概念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从以下四点来介绍。一、几个重要概念1、“边际”与“平均”“边际”这个概念是经济学中涉及到变化率的重要概念。它是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化身。它表示自变量x的某一个值的“边缘上”时…  相似文献   

3.
"边际"与"弹性"是导数在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应用。本文主要是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针对"边际"与"弹性"的概念,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从绝对量变化和相对量变化的角度,探讨"边际"和"弹性"概念的经济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昆 《考试周刊》2009,(18):38-39
导数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非常之泛,其中“边际”和“弹性”是导数在经济分析应用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把经济活动中一些现象归纳到数学领域中,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对很多经营决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学理论及经济活动分析中,经常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边际”。如边际生产、边际销售、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边际概念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就其定义而言,并非如此。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的边际问题就是函数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率问题,即导数问题。因此,讲授好这一课的关键并不在于定义本身,而在于定义的引入过程。笔者认为,开门见山给出定义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应从需要出发,以实例引入为好,下面不妨从经济中常用的“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论起。  相似文献   

6.
“意象”与“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歌研究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术语。由于都有一个“意”字,人们在理解或使用它们时往往通用、混用,分辨不出它们之间的含义和指向的差别,尤其是近代西方又发生了Imagism(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欧美文论中也大量出现“image”这一术语,“image”又被中译为“意象”,人们对这些术语范畴的界定更是莫衷一是,难以准确地把握,认识上出现许多混乱,很有将其梳理辨析的必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早已存在的一个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学术理论中其它一些概念一样,在它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总结前人对“风骨”研究的现状和看法,对较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同时,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结合微观的分析,从文艺批评和美学方面提出了三点看法:一,“风骨”是一个分离的集合概念;二、“风”是一个象片美学概念;三、“风骨”是一个历史与时代结合的艺术概念,从耐得出质朴,刚健,骏爽的艺术风格是“风骨”的根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1前言边际与弹性是微分学在经济问题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析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边际和弹性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2边际函数边际函数包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边际问题实质是变化率的问题。边际成本就是成本对产量的变化率,边际收益就是收益对销量的变化率等,下面以边际成本为例,理解成本函数必须明确以下几点:(l)平均变化率与某一点的变化率以q表示产量,C表示成本,成本是产量的函数C一C(q),产量为q到q十凸q时,成本的平均变化率为:而成本在产量为q。时的变化率为O(q)称为q—q。时的边际成…  相似文献   

9.
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贾艳云全国高等教育自学教材“高等数学(一)”(经济管理类专业用)第146页给出了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如下:其中:RM为边际收益,P为价格,Q为销售量εQP为需求价格弹性。教材中经济解释边际收益RM与需求价格弹性民,...  相似文献   

10.
“速度”与“速率”是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有的地方却把这两个概念搅在一起,混淆不清;也有人硬是把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说成“风马牛互不相关”的绝对没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要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间的联系,就必须从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来着手研究。如  相似文献   

11.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12.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与“校本行动研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教学研究属于工作性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5.
总结前人对“风骨”研究的现状和看法 ,对较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同时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宏观的角度 ,结合微观的分析 ,从文艺批评和美学方面提出了三点看法 :一、“风骨”是一个分离的集合概念 ;二、“风骨”是一个象征美学概念 ;三、“风骨”是一个历史与时代结合的艺术概念。从而得出质朴、刚健、骏爽的艺术风格是“风骨”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金盛爱 《考试周刊》2009,(20):113-114
本文从与动词共起制约作用的角度,与现代汉语比较的角度,对“~てくる”和“~ていく”的用法及意义进行总结归纳,并作进一步的探讨。“~てくる”“~ていく”与动词结合起来既可表示空间性概念,又可表示时间性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教学中,已经成功地建立了重力势能的概念,也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应该从什么途径出发进行研究呢?显然,既可以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逻辑推导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引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 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剐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20.
“边际效用”是一个与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都相联系的概念,它贯穿着现代经济的每一个交易,更贯穿我们的生活成为思考问题的方法。越早体会与掌握“边际思维”,我们的学生就越早拥有通往未来的“金子般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