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嘉锡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辨证》等著作在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中国古典目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又建构了中国近代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体系。其思想方法对文献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目录学的先驱人物,姚名达确立了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打破了沿袭了两千年多的传统“七略”“四部”分类法,系统地研究了佛经目录,提出目录实用学说,在目录学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图书分类、编目的重要性并提倡主题法思想。文章以姚氏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核心材料,对其目录学理论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3.
近代(1840—1949)目录学是连接古典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之间的纽带,在目录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对于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学术遗产的整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近代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基本成熟,与校雠学、版本学、学术史等相关学科有了显著的区别。近代目录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叶德辉、刘纪泽、余嘉锡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与以梁启超、王国维、柳诒徵、陈垣、杜定友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姚名达可以说是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则将目录学的社会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代目录学是在吸收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借鉴西方目录学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目录学理论与方法上多有创新,在编纂目录类型上也远超古代。  相似文献   

4.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严重动摇着儒家文化的桎梏。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目录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中国目录学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论梁启超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何小燕在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总体格局中,无疑是以维新派目录学为核心,而维新派目录学又以梁启超为主要代表之一。他主张用目录学手段著书立说,为变法维新提供依据。他对图书分类体系的解释,他所创造的名词术语,以及他所遵循的目录学理论和...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卓越的领袖之一和著名的学者;他不但在史学、文学上颇有建树,而且也为近代资产阶级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书目手段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凡起例的人物,他在目录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我国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和目录学领域新局面的开拓者。但他的贡献主要是前期的目录学的研究和实践,这期间是积极的、进取的;后期则重蹈了传统目录学的老路。这种变化,是和他由改良主义进步思想转为保守思想分不开的。本文着重阐述他前期目录学的积极意义,而《西学书目表》(以下简称《西表》)正是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不再停留在三十年代那种太泛的认识上,而是从书目情报结构和性质及其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规  相似文献   

9.
袁同礼是中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子女在美国不忘乡梓教育,将家藏图书捐赠给保定师专图书馆,所赠图书颇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姚名达对于史学史的探讨,始于章学诚,并以此为中心,延伸到其师朱筠,以及邵念鲁、刘宗周、程颐等浙东史学诸著名学者的探讨,撰著了多部年谱,不仅揭示出谱主思想的精华,而且写出了其社会交往并反映出时代特点。连续两次撰写的系统的目录学著作,尤其是《中国目录学史》一书,资料详备,源流清晰,使目录学成为一把做学问的钥匙。凡此诸作,均体现出鲜明的近代色彩,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具有目录学的系统思想,他认为目录学的作用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指出图书资料,目录与学术是紧密相联的。该书中提出的“互”,“别裁”等体例,是对古典目录学的极大突破,具有近代科学研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垣先生在学习实践中,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立了近代意义的目录学、年代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学科。本文主要对陈垣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作一简要梳理,使人们了解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继承古典目录学考辨学术流变、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著作宣传托古改、制宣传以日本为样板维新变法,为学子荐书导读、指引门径,开启民智培养新国之才;参采中西构建书目分类新体系和著录新体例;预拟一整套弘远的世界性书目的构想。康有为是使古典目录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化、平民化,向近代目录学转型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通俗小说历来被文人士大夫阶级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因此官方并不重视对通俗小说的著录,目录学史上缺乏专门著录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然而到了近代,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经过历代学者不懈努力,直至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正式形成,即孙恺第先生所编辑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文章将首先探讨孙先生之前,对于通俗小说的著录情况;其次,浅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著录通俗小说书目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最后,简略分析孙楷第以及他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目录学学术和目录学史层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著名的皖籍藏书家,刘声木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采用人名与著述相结合的目录体模式来研究桐城派文学,揭示其流派渊源,可谓开创文学流派研究的先河;其二,在目录的内容和体例上进行了创新,首次收录了评点书目,并在目录学专著中将译著及其他具有时代特色的书目一并收录。  相似文献   

16.
目录学在古代一直困于文史之域,近代仍未脱离,现代已从社会科学渗透到自然科学,发展成横断科学.目录学是以目录信息概念、目录检索工具、方法、目录活动这研究对象的转移与综合给各学科相关生长,成为横断科学的.自然科学文献信息交流,隐含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浓缩整库存贮检索控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信息的目录活动划归社会科学,它横断一切科学.目录学以目录信息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构造着目录学体系中的概念、系理、方法范畴体系,从而成为一门横断科学.  相似文献   

17.
所谓早期目录著作,是指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后编撰的《西书提要》、《西学书目表》、《东籍月旦》等。梁氏的这些著作,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目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近代的图书馆及目录学理论,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产生与发展的,其滥觞可追溯到鸦片战争直至十九世纪末叶,即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当时一些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抵御外侵,富国强兵,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时倡导和运用西方之学慰然成风。人们在介绍西方政治、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接触到西方的图书馆和目录学理论,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社会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毋煚是唐中期著名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古今书录·序>中.毋煚不仅开始系统地探讨书目的功用,而且开始从理论上总结图书分类与著录的方法.从而扩大了隋唐时期目录学研究的范围,丰富了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的内容,表明了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步入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9.
福建近代藏书家康爵,毕生治学严谨,著作颇丰,喜爱藏书,专长于志书和目录学,创办涵江图书馆,并化私藏为公藏,为史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录学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目录学课程也基本上是为图书情报专业开设,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但了解古代中国目录学的人都知道,在正史诸《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中,目录书均属乙部。虽然目录学与古四部分类法的局限有关,但古典目录学与史学关系之密切也是勿庸置疑的。古典目录学与今天图书馆常见的目录不仅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