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的“神思”,我们看到有几种不同解释,有的认为“神思”是指创作的想象活动;有的认为“神思”就是艺术构思;有的则认为“神思”即是形象思维。以上种种说法含意基本相近,都表述了《神思》篇的某一内容。但是能否用“想象”“构思”或“形象思维”等概念来概括“神思”的基本意义呢?恐怕不能。虽然《神思》篇不少地方都讲到创作的想象活动,如“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宝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几句话,就很具体地描绘了想象活动的情状,不过谈想象只是“神思”篇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创作离不开想  相似文献   

2.
想象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人类在不断的想象中去创造社会,想象在使人类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使人自身得到思维上的开阔、精神上的愉悦。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生动地阐明了想象的状态: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段论述说明,作家在创作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意驰骋。作为“再创造”的文学鉴赏活动,同样需要鉴赏者拥有作家创作时的联想能力,来主动地感受、认识、补充、丰富文学形象。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比较自觉地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具体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接近联想。所谓“接近”,指的是有的作品写作的时间相近,有的作品描写的地点相近…  相似文献   

4.
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将直接服务于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两大任务之一。《文心雕龙·神思》这样形容"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  相似文献   

5.
刘丽萍 《作文》2022,(40):19-20
<正>综观中学语文诗词教学阅读材料,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无不充盈着诗人独特的想象。想象是诗人创作时的高智能心理活动,诗人借助想象可以无所不至。故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想象的作用可见一斑。诗人将想象写成诗,学生学诗也要围绕想象而展开,从而在有限的篇幅中体会无限的艺术境界。可见高中诗词教学重点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启发?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就入编新教材中的几首“愁思遗恨”词 ,谈谈联想和想像在虚实相济法中的运用问题。联想和想像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情形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就是说 ,作家在创作时 ,要借助漫无边际的想像。当他静静地构思时 ,他可以想到千年以前的事情 ;他的容颜悄悄变化时 ,他已经看到了万里之外的物象 ;当他吟哦歌咏时 ,他已经听到了悦耳动听珠圆玉润般的声音 ;当…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这样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论述的是文学创作中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其实,读者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联想与想象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感受作品的艺术之美,还是领悟作家的写作意...  相似文献   

8.
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这样描写想象时的状态:“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想象的积极参与,可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本能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解释各种现象,这种方式就是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告诉我们,在写作中,想象的作用是如此神奇,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正>有言在先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双翼,也是考场作文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任何形式的写作,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我们凭借这对翅膀,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超越时空的局限,在艺术天地里尽情展现自己智慧的风采,达到古人说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1.
扬东荣 《山东教育》2001,(29):29-30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可见,文学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想像的思维,一种打破一切界限的思维。“思接千载”是对时间界限的超越;“视通万里”是对空间界限的超越;至于写作时,“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则是对物种的超越。在这一系列超越中,孕育着创新的灵感,时刻都能迸出思维的创新火花。想像是思维飞越的翅膀,在教学过程中,把想像的权力还给学生,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常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思维激活训…  相似文献   

12.
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将直接服务于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两大任务之一。《文心雕龙.神思》这样形容“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人的联想、想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同时,又指出:“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想象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那么选入教材的课文,就是想象的结晶。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所谓“文之思”,就是指奇妙的艺术想象活动。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语文学习“返原之路”——想象。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思索,我认为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捷径,展开想象能直触作者灵魂,直触作品精髓。窃以为:在不同的文体教学中,均可以展开想象,且能事半功倍。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想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联想与想象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为映衬,互为因果。应用美妙时可以收到情同姊妹,纵横捭阖的艺术效果。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论述。在诗歌创作中,郭沫若的新诗《天上的街市》将联想和想象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的意境开阔浩缈,意味深长久远,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思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创作论是《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精华所在。全书五十篇,《神思》是第二十六篇,又是创作论的首篇。按照全书的编排体系,应是创作论的总纲。神,指构思时的精神状态;思,指创作构思。《神思篇》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构思以想象为中心,论述了文思与表达的关系。可见本篇在于论述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这句话的大意是:古人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在宫门之下,说的是想象。想象一般分为反映现实和预料未来两大类,它又有远近之分。文章的构思离不开想象,而写作要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觉经验为基础,但又不是感觉经验的如实记录,它必须凭借想象,由这一事物联想到那一事物,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如果拘泥于一时一事的感觉经验,想象不能飞驰,思路就会闭塞,也就写不出好文章。难怪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  相似文献   

17.
正刘勰《文心雕龙》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活动让我们在"寂然"之中跨越遥远的时空,可以神交古今中外的人物,神游这茫茫宇宙中任何一处地方?这就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布瑞南在他的《枯季思绪》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意味着让脑中的小鸟飞出樊笼,然后看着它翩然入云。”本文运用想象,开启了灵活思维的闸门,令滚滚才思流于笔端,那奇特的想象使文章漾起奇妙的涟漪,层层荡开,绵绵不绝。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丰满活泼、感人至深。你看,本文作者由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滴水”辐射开去,浮想联翩,神思飞扬,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人目不暇接。最后在结尾处点明主旨:“你别小看了它。它,一滴水,本身简直就是宇宙的缩影。”通篇都运用了排比的句式,“也许”是排比的标志。这些排比的内容千奇百怪,…  相似文献   

20.
中外学大家无不重视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写出了许多闪耀着思想光辉和体现创作机敏的华章,《西游记》《堂吉诃德》等就是这方面的经典和高峰。驰骋想象能有效地打通思维上的关隘,拓宽思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亲历的生活之外开辟出一片写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