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出来。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如何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中一些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评价方法,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同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新课程倡导"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学习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发展为最高目的的评价活动.我认为小学数学发展性学习评价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然而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长期发展下去这就会导致学生丧失了创造力.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树立新课改下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相协调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从主体看,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要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来看,宜采用活动法;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看,宜采用互动测验法.  相似文献   

5.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  相似文献   

6.
曹文俊 《考试周刊》2012,(50):70-70
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着重从了解学生——"评"之基石、注重激励——"评"之精髓、引导品味——"评"之力量三方面,阐述了教学中,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作出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能细细"品味"的"评价",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主动建构与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方炯球 《中国教师》2012,(13):64-66
<正>"学生网络评教"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具有发展性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2010年,我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教师评价策略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2010年度立项课题,"学生网络评教"就是其中教师过程性评价策略的实践探索。在网络评教的实践中,学校不断排除干扰,科学合理地使用评教结果,多种评价途径互为补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网络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一、"学生网络评教"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月,听评优质课四十余节,颇有收获.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会学生数学的思维"、"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等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高飞的翅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互动进程.  相似文献   

9.
赖春英 《成才之路》2013,(27):71-71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多层次发展。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了学生由衷的欢迎和喜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学习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内部非正式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两星一愿"的课后作业评价反馈,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让每次的评价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拔节时刻。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数学评价都是由数学教师和有关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使教师与教育有关部门处于主体地位,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阻碍了中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应该积极地让中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志明 《考试周刊》2014,(11):74-75
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探究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索与内化。首先,教师的"不为"(开放教学)结合适时点拨、引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有所"不为"胜"有为"的教学效果;其次,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使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最后,协商式的自主评价既评结果更评过程,既评知识水平更评情感与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在完成全部或部分教学任务后,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转变评价理念,确定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一、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数学学习评价现状数学课程评价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正确认识与科学实施数学课程评价体系,对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评价学生学习数学,要把关注学习的结果与过程、学习的水平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提高能力与价值观的变化、学习水平的甄别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定量的认识与定性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统一起来,使评价贯穿于数学的教与学的全过程,把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放在首位,便于…  相似文献   

15.
方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43-144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并改进教师的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怎样的评价方式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怎样的评价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每一名新课标的实践者都应对此进行积极探索。本文拟通过教师注重发展的评价、启迪智慧的评价、提炼思想的评价这三方面突出数学课堂中积极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灌输知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加强高职数学导学研究,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体现了教学过程由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是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相协调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从主体看,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要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来看,宜采用活动法;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看,宜采用互动测验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评价的动态化形式对学生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动态化评价是作业评价的一种形式。我们都知道,数学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仅仅限于批改.只是打打对错,在作业的末尾打一个分数,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数学教学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过程性评价模式,建立了由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7个观测项构成的评价体系,对每位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实践表明,该评价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适宜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展开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98):73-74
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诊断、反馈调节、鉴定总结、科学管理和激励导向的功能,学习评价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传统的小学生学习评价,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分析小学生全面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基于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