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思     
打开电视机台湾——雨台湾——雨几乎天天如此雨多得出奇说奇倒也不奇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倾洒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ders     
打开电视机习惯动作,并无奇特.…。.雨 承上句而来,写出了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多雨的自然特征。如拉家常,略有平淡无味之象。烤湾台台儿乎天天如此雨多每出奇说奇,倒也不奇似有平地惊雷之势人类曰介之一的相忍泪神来之笔,点睛之语倾泻在这里,.……甘」 【总评】 名为《相思》,却  相似文献   

3.
我的读书生活是根据毛主席的“四多”读书法来读的。毛泽东同志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四多”方法的实行者。所谓多读就是除“博览群书”外,还要对重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多写就是在课堂听讲后及时写听堂录,课后自修时写读书录。多想,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都要心里明白。多问就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及时地向老师请教。在这四多读书法中,我觉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一位老师讲习作例文《雨》,颇受启发。她突出了句群训练,不仅让学生理解句群的意思,还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初步懂得句群是怎样组合的,并且注意到和全篇文章紧扣,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把句、段、篇的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她的课堂教学,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分三步直指中心句群,是这种设计的: 第一步初读全篇。教师设问:“《雨》这一课,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雨的,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全课的四个自然段各是写雨的哪个阶段的?”(第一段写雨前,第二、三段写雨中,第四段写雨后。)接着进一步引导同学读课文:“再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雨前、雨中和雨后各抓住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笔者主要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1.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台湾诗人高雨秀的诗歌《相思》,以其精练的语言,平缓的语调,含蓄的语境,选取了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事物——雨和泪,通过它们的巧妙联系,表达了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乡愁,使故园之思、宝岛之恋这一主题更加突出,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是一篇写离情、相思的词。全篇采用白描手法,婉转缠绵,感叹人生中那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听了来自台湾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瑞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穿越〈大鼠〉细思辨——听说读写的美好遇合》。在这个专题讲座中,张老师以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课《大鼠》为案例,向与会者谈到了台湾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过程。张老师教学《大鼠》一课,共用四个课时,前三课时张老师主要解决读、译、文言现象归纳、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关键句等问题。第四课时,是在前三个  相似文献   

9.
句号?问号!     
项如心 《新读写》2009,(12):44-44
从小就喜欢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存—嚆文章说,这首诗的第二句后面的句号最得不当,因为远在北国的诗人并不知道红豆的生长睛况,所以这一句不应是肯定语气,而是一种想象,读的时候应是一种疑问语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和体现出诗人的相思乏隋。看完此文,我把诗又读了几遍,也觉得“春来发几枝”后面应该是问号——  相似文献   

10.
魏时描摹女性生活颇为全面,一是多有对盛女不嫁的怨恨,但此类描摹或有寄托;二是写离别相思;三是写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四是同情弃妇;五是对男女欢宴的欣悦。晋时描摹女性生活之作,一是多强调社会伦理;二是多关注诗人自身的爱情生活,或直述夫妻相思,叙写夫妻感情,并多有“悼亡”之作。魏晋诗歌对女性及女性生活,从全面关注走向对自身的审视,此中既有对前代的继承,更多是该时代的独创。  相似文献   

11.
许荐 《语文知识》2000,(12):34-35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12.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课堂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即要: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课堂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即要: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相似文献   

15.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于宋神宗四年(1070年)至神宗七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玩赏。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赞美她。宋代的苏轼曾经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西湖的独特美景——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风姿绰约、美妙无比。  相似文献   

17.
雨儿     
【路子对你说】读作家古剑先生的博客,有一篇介绍龙应台女士新书《目送》的短文,说这本书"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与母亲的亲近与疏离、朋友的牵挂……每一篇散文都很感人。作者的文章都取片段的组合,简明干净而有跳跃感"。辗转一个多月,终于买到这本在台湾出版的散文集,急切捧读,发现第二篇《雨儿》是我曾从报纸上看到并存储于电脑的,这次推荐给大家。作者的母亲因患病而失忆,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得,叫"女儿"只能模糊发音为"雨儿"。按照传统的写法,许多人会写母亲患病的前因后果,回忆  相似文献   

18.
读和写是学习语文过程中辩证统一的两个阶段,是积累和运用的关系。读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写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因而读和写之间必然存在着种种对应关系:①读中解释课题——写中练习审题;②读中理解词语——作中练造句;③读中理解句群——作中练句序;④读中学构段方式——作中练谋篇布局;⑤读中学分清文章主次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学大纲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做法,已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今的新课标英语教材也趋向这四项技能的培养,听、说、读、写的内容各占适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读和写是学习语文过程中辩证统一的两个阶段,是积累和运用的关系。读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写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因而读和写之间必然存在着种种对应关系:①读中解释课题——写中练习审题;②读中理解词语——作中练造句;③读中理解句群——作中练句序;④读中学构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