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的挑战     
高考前,有人对我说,高三的一年,将会是你人生中最苦闷、最黑暗的一年,你将不得不面对堆积如山的习题'来自各方的压力,和一次又一次考试带来的打击.这让我一提起"高三"这个词就感到莫名的紧张和彷徨.走过高三,回头看来,高三的一年'是我过得最开心、最充实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从我做校长的实践看,要想当好一名校长,我认为应该着力去念通"'求'、'勤'、'修'、'悟'、'干'、'听'、'说'、'学'、'写'、'算'"十字经. "求",说的是办学思想有所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培训时,组织者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课题是食指的<相信未来>.结束后,专家进行了点评,其中有一处让我记忆尤深:"作者在混乱、疯狂、痛苦、美好事物消失殆尽之际,依然用'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笔体'写下了对未来的相信,可'雪花'虽然能象征内心的纯洁,但容易消融;  相似文献   

4.
张珠飞 《中国教师》2009,(24):32-33
<正>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思想家罗兰·巴尔特说:"写作本身乃是一种悟,悟是一种强烈的地震,使知识或主体产生摇摆:它创造出一种无言之境。"[1]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是一种悟,学习写作也是一种悟。言语意识和言说技能,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三所带给人的收获,远远不只是高考的成功,更重要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能够锤炼一个人的意志;二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学会珍惜.高三是首歌,旋律的抑扬顿挫才能展现它的唯美;高三是段路,坎坎坷坷中都会留下坚强的脚步;高三是座山,翻越它,"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昭示天地;高三是人生幸福的一种选择,勇者无惧,勇者何惧!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教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时,一个学生以《我爱家乡的跳鱼湖》为题写了篇文章.文中写道:"……湖水清亮亮的.有大草鱼、大鲤鱼、鳅叼鱼、亮伢鱼、白鳑皱、傻瓜鱼……"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般的景物描写,或者说是一段"导游解说词".经过细细琢密,我决定诱导学生写好此文.我对他说:"'跳鱼湖'应该有很多鱼作'跳'的表演.你难道不能抓住'跳'的场面,使人如临  相似文献   

7.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它反映了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制约性以及人的主体能动性二者的辩证统一,与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高三是很多人不愿意去触摸的话题,因为"高三"不只是简单的两个字,更意味着辛勤的汗水,无形的压力,亲友的期待;更意味着成长,对成功的自信,对未来的坚定,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进入高三,学生开始进入紧张的备战之中.为了给更多的高三学子们提供点滴帮助,笔者把高三化学复习总结为十六个字:打牢基础--建立模型--创新提高--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9.
肖玲 《华章》2009,(24)
正如汪晖所概括的那样:"现代"概念是在与中世纪、古代的区分中呈现自己的意义的,"它体现了未来已经开始的信念.这是一个为未来而生存的时代,一个向未来的'新'敞开的时代.这种进化的、进步的、不可逆转的时间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历史与现实的方式,而且也把我们自己的生存与奋斗的意义统统纳入这个时间的轨道、时代的位置和未来的目标之中."鲁迅则是中国文坛最具现代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关系'的'关系'"这一元问题的"关系哲学",是一种试图会通本体论与社会批判、哲学史与当下现实及中国与西方的全新哲学建构:在现实层面上,它力图对当下全球范围内不见趋缓的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生态冲突作出自己的理论应对,并力图探究这双重冲突与资本增殖这种社会运作方式之间的深层关联;与此相关,在理论层面上,它力图对西方学界当下盛行的极具批判力量的文化批评、生态批评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它一方面试图使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哲学本体论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社会批判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使当下社会批判的主导运作方式即所谓文化批评超越自身的封闭性,在与生态批评的对话中,使社会批判获得更为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后,它还力图充分调动中国的思想资源,为当今全球性问题作出独特的中国式阐释.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教师形象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师是'神'"到"教师是'理想化的人'"再到"教师是'真实的人'"的转向;关于教学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再到"教学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研—思'之间的相生相长"的转向;关于学生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学生是自己,学生是'小大人'"到"学生是朋友,学生是'人'"再到"学生是孩子,学生是'老师'"的转向;关于自我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我喜欢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到"我向往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再到"我是谁因而我想成为谁"的转向.基于此,教师教育需要有效利用重要他人、实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促动因素,制造认知冲突和心理落差,促使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先入之见的显性化,并对之进行干预与转化,进而使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成为影响教师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社工:既是专业也是职业 "社会工作"(简称"社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呢?相信很多人和记者一样并不是很了解."'社工'它既是一个专业也是一个职业,它在西方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有着很高的认知度."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主任史柏年教授介绍说,"'社工'作为一个专业,就是在一定的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手法、技巧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境地的人们.对它的理解,通俗地说法就是'助人自助',它不是单纯的扶贫,而是通过科学的考量、评估,帮助弱势群体系统地解决问题,使类似的问题不再次发生.社工专业在教学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读·品·悟'感动系列"丛书(小学第二辑)是一套引领小学生阅读的好书.这套丛书分为儿童诗、散文、小说、故事、童谣、童话等9册,入选的作品,既有曾为我们喜爱的、今天读来饶有趣味的作品,也有近年来涌现的让小读者广为痴迷的优秀新作品.  相似文献   

14.
"'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5年多.5年前,它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引起了教育界同行的关注;5年后,它通过了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鉴定.为便于人们了解课题研究的全面情况,笔者作为课题组组长,在此对课题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要突出一个"读"字 "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不断学会阅读本领.如:预读,扫清阅读障碍;初读,感知大意;细读,理解感悟:精读,品词赏句,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要求,"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在高三对"论述性"信息类阅读实行三层备考策略:第一层,教,为了不教:教出"这一段"的必备知识;第二层,梳理与探究:学得"这一类"的关键能力;第三层,课标与评价:引领"这一群"的学科素养。依之有效备考。  相似文献   

17.
物理,悟理也。"悟理"就是使大脑按"物"的世界的"理"进行思索、判断的过程,是大脑被外界事物"物化"的过程,是使人的思维自然而然地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认识、思索、判断的过程。悟性是一个人素养、智慧、领悟能力的综合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认识能力,是对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是对大脑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和重新构建,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看了五年级数学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内容是教学九册58面上的例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将工程总量假设为"1",再列式、解答后,便顺利地结束了新课.教师针对例题,将工程问题的解法作完小结后,询问:"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这时,一个学生举手问道:"二程总量可以不设为'1',而设为其他的数吗?"听此提问,教师面露难色,思绪也显得慌乱.他一会儿说"能",一会儿又说"不能",说来说去,总难自圆其说.最后,对此问题作结论时说:"不设工程总量为'1',还是不行,只能设工程总量为'1'.你们看,书上都  相似文献   

19.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20.
一、翻译主体及其特征 "翻译中的‘主体'与‘客体'之说源于哲学,是两个哲学范畴.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将人的理性和感性视为主体".他们认为主体具有以下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人的自身属性;三是人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人不能脱离他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的依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