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简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是四年制初中《几何》第三册第13课的内容 ,这一课是继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之后的又一部分内容 ,是初中几何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 ,主要是由于这节课的概念多、性质多 ,且比较抽象。这节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 ,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观点 ,以便提高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掌握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A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节课我将基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对圆的方程应用的延续与拓展,又是后续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基础。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的建立过程中蕴含着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进一步探索研究后续内容有很大的启发与示范作用。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媒体设计特点曾祥翊,梁清源初中几何《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两圆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了解质量互交的辨证思想。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质量互变的辨证...  相似文献   

4.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圆”这一章的第三大节,是知识综合性很强的一节。1 知识要点和学习要求 1)掌握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概念,能根据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写出两个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式。反过来,会由两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的大小关系,判定两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丽霞 《成才之路》2014,(21):86-86
一、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在学生已获得一些相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一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性还是从数学思想性,在圆的几何教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学重点:讨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圆与圆在不同位置关系时对应的不同数量关系。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①了解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或判定并运用它们解题。能力目标:①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②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思想: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我们西藏学生来说,有关圆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学习中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较差,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鼓励,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付建军 《成才之路》2010,(24):88-88,I0010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第23章中第§23.2节,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平面解析几何中必不可少的一节。本文在教材处理,难点的突破方面作了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本节课是在研究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而前者通过两种方式去描述其位置关系:一是数学直观;二是借助点与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大小关系.在这里,可以借助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也有三种位置关系,两种方式去描述其位置关系:一是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二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半径r的大小关系.这两者本身也相互对应、相互联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设计本溪市第十三中学王志涛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乃至整个数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1)圆的知识应用广泛,是今后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2)圆这一章,在内容上不仅...  相似文献   

9.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杨寿龄一、设计思想1.教学目的、重难点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图形,研究问题,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能力。教学重点是直线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四章第二节"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型新知教学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种类;(2)掌握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会用直线与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课的导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类比思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及其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用方程思想解决平面几何问  相似文献   

1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主要是讲述点与圆的三种位置以及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节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让学生通过生活自主进行探究形成知识,并通过画图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内化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本文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粗略地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雷晓玲  王守翰 《西宁教研》2000,(3):44-46,14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熟悉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让学生在动与静的辩证统一中熟练掌握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3、培养动手能力、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性质。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思想表述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对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具体要求是: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简析 圆的面积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面灵活计算圆的面积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为以  相似文献   

15.
量圆的直径     
这是一节九年级的数学课,使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80页A组第7、8N题的原型。为了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我是这么教学的——师:现有任意的一个圆,你能否用你手上的工具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如图1)?请画出图形,并说出自己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校骨干教师毛元枝为全校数学教师讲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圆的周长》(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全课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认识圆的周长:二是通过正方形周长与圆周长之间的关系来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直径之间的关系:三是教学圆周率:四是圆周长公式及其应用。整节课以问题串联始终,教学效果很好。现录下第二个片断,并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笔者参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八次课题会的反思文章。在第八次课题会上,来自浙江的李柏青、何豪明、黄显忠和朱成万四位老师分别上了“数学归纳法”(第一、第二节课)和“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第四节课)四节研究课,引发了参与者的讨论与思考.基于对课堂小结的反思及其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对四节研究课的课堂小结做如下反思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潘洁 《陕西教育》2008,(7):61-61
一.教材 (一)说课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页“圆的认识”。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材“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的观察思考一和观察思考二,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学习了圆的特性和画法后再回归生活,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选自高中人教B版必修2第二章,是学生在学习直线与圆的方程之后,在已获得一定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性分析,既是对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的延续和拓展,又是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为后续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做的设计.一、复习巩固为探究新知识做铺垫复习以下几个问题.1.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