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质量工程"是继"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在普通本科办学时间较短的背景下,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存在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平台与精品课程的资源整合方案,并探讨有效的实施保障措施,为新建本科院校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示范性,江西省民办本科院校通过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六项工程"的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使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其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特征是: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强化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4.
谈高职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素。教育部2003年开始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两年的省级和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的评选,创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精品课程,有力地推进了各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如何在学校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根据高职特色,加强管理,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是最值得探索实践并升华提高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有别于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它不强调本科所特有的学科性及“重基础,宽口…  相似文献   

5.
本科教育的质量是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使本科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直面问题。文章沿着"什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建设教学团队-如何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而建设实践方面则存在诸如缺乏总体规划、缺乏高端人才、缺乏经费支持、缺乏资源共享平台、缺乏资源整合力度等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准确定位发展空间。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做好课程建设规划,重视课程负责人作用,培养青年教师,注重教师梯队建设。要立足地方,培育特色,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要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生物化学是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生命科学类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现已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该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红河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就该门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为早日将该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加强条件与保障建设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文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在深入推进实施“质量工程”新形势下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要求,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党建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精品课程的内涵、特征、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把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引入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并依据管理学中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管理原理,将质量管理体系下分为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体系、精品课程过程管理体系、精品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三大管理子系统。在客观现实中,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较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应在各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学科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高等教育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教育公平和就业”等方面。“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规划课题将会在持续关注“十五”问题基础上,除重点研究“高校分类与学校办学定位、高校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多元质量评价体系与学校文化建设、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等问题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的创新,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与质量以及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也是“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建设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提出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办法,探索新组建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治理“水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水课”的治理直接影响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文章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学生为核心观察和梳理“水课”现象;基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六个方面深度探讨“水课”的成因;从人才培养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水课”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国家及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文件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和应用情况成为高校、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采用网络检索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教务处是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引入的课程规模主要由院校实力决定,课程平台选择注重资源丰富、使用广泛;高职院校普遍会将网络通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形式和考核方式多样化,但教学评价环节普遍缺失。最后,对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应用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质量的课程是落实和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理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凸显的课程设计理念稍显落后、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课程模块组合有待优化、课程实施方法相对单一、课程评价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制约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不利于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从理念、目标、模块、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建设现状进行完善与调整,促进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9.
图书资料室建设是新升本体育院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体育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以及提高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资料室建设的管理水平、加强与学校图书馆及其各院系资料室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体育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安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环节是公安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大多数公安高等院校对实验教学环节开始重视,但仍有部分公安高等院校并未构建相应的实验教学体系。本文立足公安高等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阐述公安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完善公安高等院校实验验学体系的构建,确保公安教育的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