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父亲、母亲参与孩子游戏的类型不同,父亲、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不同,父亲、母亲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不同,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小不同,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发现,可以提高孩子玩游戏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情感情绪体验,为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亲应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多与孩子接触,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父亲独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立新 《宁夏教育》2003,(10):60-60
父亲能给孩子的东西与母亲不同。父亲从本能上采取与母亲不同的养育方法,传教不同的事物,实行不同的教育。孩子明显地从两者的组合中享受着恩惠。母亲怀抱婴儿,紧靠着身体,从危机中保护孩子的倾向非常强烈。父亲则不同,它往往把孩子高高地举起,或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肩上,使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周围世  相似文献   

3.
在婴儿的成长中,母亲是婴儿的主要抚养者,是对婴儿的生存、发展第一重要的人。父亲与婴儿接触时间相对比母亲少,为此有人认为养育孩子是母亲的职责,这是片面的。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父亲是婴儿游戏的伙伴。婴儿出生后,母亲承担着照料、抚育婴儿的任务,父亲则更多地和婴儿玩耍。不少父亲抱起婴儿,把孩子举得高高,放下,再举过头顶,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接触。父亲常常逗得婴儿“咯咯”大笑,帮助婴儿四肢运动,锻炼身体。父亲与孩子的游戏,动作幅度大,并且带有刺…  相似文献   

4.
<正>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只有父爱与母爱相结合,才能帮助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实际上,诸如《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秀节目之所以能够热播,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让我们开始来反思自己的亲子教育行为:在养育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做到了给予孩子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3000人的死亡。许多失去妻子的丈夫们勇敢地担负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他们既做父亲又做母亲,完成养育子女的重任。要为孩子顽强地活下去理查兹只是那些丧失了妻子的父亲之一。他的妻子叫维尼夏,他们结婚已经3年。她在位于世贸中心第一塔楼100层的马什·麦克莱伦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上班。“9·11”事件之前,理查兹的日子就像其他家庭的日常生活一样。可如今“正常的”日子意味着理查兹要担当起他们18个月大的女儿凯拉的父亲和母亲两项职责,凯拉将只能通过照片认识自己的母亲了。当那些在“9·…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父母是屋檐,为孩子阻挡风雨:父母是阳光,给孩子带来温暖……”的确,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幸福,今天,我想写写养育了我十二年的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7.
鸣先生: 我是个即将做母亲的人,在这喜悦的时刻又有几分担忧,我真不知怎样才能科学地养育好孩子,您能否给我介绍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吗? 等待您的回音。 晓静 晓静同志: 我十分理解你将要做母亲的心情。母亲是伟大的,她不仅生育孩子同时肩负着养育孩子的重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问题。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11,(16):9-11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做事业的,母亲是负责管理家务尤其是养育子女的。这种观念势必也影响到亲子阅读。那么,当前,爸爸在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参与程度究竟如何?爸爸陪孩子阅读有哪些特点和倾向性?孩子是否喜欢让爸爸陪自己阅读?针对  相似文献   

9.
正男孩和母亲,亲密的养育关系使得他们密不可分,但性别的不同又注定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冲突。母亲,永远是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他影响深远。健康的母子关系,也意味着男孩将拥有更好的生活。与父亲相比,母亲更容易觉察到孩子的感受,也更擅长把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语言教给孩子。男孩的身心健康与幸福的未来都深深扎根于良好母子关系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亲们越来越忙碌,在有些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所以,许多孩子完全在“女性环境”中长大。当孩子跨入青春期,母亲难于招架,父亲才不得不被动“出场”,因而,有的父亲就扮演着“打人机器”和“消防队”的…  相似文献   

11.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父亲母亲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父亲比母亲有更强的目的性。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该怎样做,需要些什么条件,是比较明了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2.父亲偏重…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语“养不教、父之过”,可现在,大多数家庭里教育孩子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人常说:“称职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于是,社会对母亲的要求不断在提高,却忘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就是一个天平,孩子处在父母的天平中间,哪头多了,哪头少了,孩子都会坐不稳。而现在的家庭里,孩子们接受到母亲的关爱  相似文献   

14.
从生物角度讲,父母双亲是一个孩子诞生所必须的条件,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父母在养育中的地位却不相同,母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照料者,父亲却常常被描绘成与育儿无关的局外人。父亲缺席现象不仅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观念,男性自己也是这么看。上海最新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很多父亲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应该充当的是养家糊口的角色,而不是带孩子的角色,所以,不了解孩子也是理所当然。据报载,当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34%的美国孩子不和自己的生父住在一起,香港父亲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平均只有6分钟!可能少部分家庭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含辛茹苦,养育孩子长大成人,每一位小学生心中,都对父母怀有敬爱之情。遗憾的是,由于亲子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阻碍了亲情的发展。有关调查表明,在"最尊敬的人"一栏中,日本学生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美国学生列前三位的为父亲、迈克尔·乔丹、母亲;而中国学生却将父亲列于第十位,母亲列于第十一位。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从如何对待自己父母的问题上,我们的学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育儿资讯     
《母婴世界》2013,(10):68-68
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父亲在育儿的种种方面都优于母亲:在教育内容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在教育方式上,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  相似文献   

17.
西林 《家长》2005,(Z1)
父亲的角色有关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和方法,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比较忽视的一个问题倒是: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0世纪初期的父亲,平均每天大约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在孩子身上,与孩子讨论和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而现在,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每天平均只有14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式询问,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使孩子对父亲感到陌生,甚至可怕,产生畏惧心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实,父教对孩子尤为重要。父亲对孩子人格特征的影响比母亲更显著。孩子从婴…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19.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小孩,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  相似文献   

20.
在一项中美日三国的联合调查中,调查组对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结果在美国、日本两国中学生所佩服的人物中,前三位必有一位是父亲或母亲。日本的调查结果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美国的调查结果是:父亲、迈克尔·乔丹、母亲;而中国的上千名学生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自己喜爱的歌星、影星之后,母亲排在第10位,父亲排在第11位。三国联合调查组得出了—个令人心寒的结论——中国的孩子最看不上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我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孩子,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旧时的春风不化雨当时针指向21世纪,中国已经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