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初,安徽日报启动新一轮改版.作为该报转作风、改文风的“试验田”,该报焦点新闻版发扬党报求真务实的风格,开设“记者求真”栏目,以记者的深度调查和亲身体验,探求事件真相,回应百姓关切,消弭认识误区,凝聚社会正能量. 两年多来,“记者求真”栏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聚焦热点难点,提升引导力  相似文献   

2.
宁夏日报在报纸的一到三版开设了一批反映民意、舆论监督的栏目,以多样的形式和较高的报道质量赢得读者好评。该报在一版开设的固定栏目有《新闻观察》、《百姓事》、《银湖明镜》等。《新闻观察》以千字左右篇幅,剖析社会不同层次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解决问题的新鲜经验。《百姓事》栏目以几百字的篇幅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读者来信》栏目反映了各方面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该报《市场特刊》的“曝光台”,《社会生活》的“热点追踪”,《道德与法制》的“群众呼声”等,均属以积极态度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宁夏日报在报纸的一到三版开设了一批反映民意、舆论监督的栏目,以多样的形式,较高的报道质量赢得读者好评.该报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批评报道有时还放在一版显著位置,甚至头条.由于政策把握较准,力度、密度和分寸掌握适当,使党报的原则性、战斗性得以较好体现,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称赞.  相似文献   

4.
从2002年11月起,北京青年报A叠第二版出现一个加框的小栏目“本报更正”,对该报报道中出现的差错做出更正,并为此向读者致歉。同时,该栏目还告诉读者与之联系的E—mail地址。这个栏目反映了该报的编者新添了一分新闻工作的职业意识,令人感到欣慰。这个小栏目在观念上涉及的是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正与答辩权。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报道内容不是表象的,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何谓策划?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人们知道,对一家亏损企业来说,如果策划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这家企业,对报纸来说,要强化深度报道,提高办报质量,同样需要策划好点子。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由此可见,精心策划深度报道是多么重要,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应。 从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情况来看,江苏《新华日报》连续赢得5块“金牌”,他们最深的体会就是精心策划。《经济日报》报道为什么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也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篇”和二版开设的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益。 《经济日报》报道之所以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就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  相似文献   

7.
辽宁日报在1996年的新闻改革中,加大二版的改革力度,将二版办为“辽宁新闻”等栏目,迅速报道发生在全省各地3日之内的新闻。二版办为“辽宁新闻”版后,出现了两大明显变化:一是新闻短了,每期发稿近30篇,最长不超过800字;二是时效性强了,带“最近”“不久前”字样的稿子不见了。该报改革后,受到普遍好评,也进一步带动了记者作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颇具创意的“实验室”孙旭培1995年8月3日,中华工商时报推出了一份对开八版的报道日常消费的周刊,起名为《商城周刊》。就在这期周刊的一版,一个取名为《商城实验室》的栏目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这期《商城实验室》报道的内容是这样的:该报编采人员在公证人员...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的“热点追踪”栏目我很喜欢看,相信这个栏目可以锻炼出一批好记者,因为它抓的题材都比较大,也比较吸引人,而且又须记者去追踪、去挖掘,所以无形中对记者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下大力于采访写作上。伊拉克战争显然是报道的热点,该报已有“特别报道”版,有足够的内容可提供读者去  相似文献   

10.
梁艳 《新闻窗》2011,(4):107-108
新闻中不可缺少人的存在,人物报道是《新疆经济报》报道的一大特色,该报常年开设有专栏"生活深处"、"道德生活"、"西部人生"等专门描写普通人情感、生活的栏目,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好评。  相似文献   

11.
国内新闻界     
新闻出版报》介绍“钱江晚报现象” 《新闻出版报》于1994年10月28日在第一、第二版以近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长篇通讯《钱塘涌起大江潮——“钱江晚报现象”大写意》,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钱江晚报的几个“非常规性动作”。同时,该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钱江晚报在新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近几年新闻改革的新成果,新的生长点”。 近两万字的长篇通讯详细记叙了钱江晚报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活动。该报编者按语中写道:“刚刚创刊8年的钱江晚报,近几年来,以其敢触社会难点热点,敢于扶正祛邪,敢于深入生活深层,不断拓展报纸服务功能,在党和群众,政府和群众,企业和群众间架起一座座桥梁。钱江晚报以其全部活力,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有创意有质量的报道,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反响。一如滚滚钱塘江水,潮起潮涌,令人目不暇接。” 这篇通讯以“《国庆一日》摄影大赛”、“组织‘著名歌唱家名曲演唱会’”、“沸沸扬扬‘十点利’”、“组织‘打假协作网’”、“开设‘盛夏直通线’”、“倡立‘居委会主任联谊会’”、“开设‘挂牌值班’栏目”、“请市长市民‘当一  相似文献   

1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法制类报刊除了向公民普及法律常识,帮助公民增强法制意识外,理所当然地应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宣传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栏目的设置和调整,其中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栏目占相当的比重。1995年元月,新疆法制报汉文版由四开四版扩为四开八版,根据扩版的需要共设置栏目70多个,其中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栏目就有24个。例如,我们在要闻版开设了“灿灿星河”专栏,专门刊登我区政法战线立功受奖干警的简要事迹,虽是千字左右的短通讯,但规格较高。我们在“芳草地”专版中,开设了“长唢呐”专栏,歌颂政法战线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报道对象不一定是英模,文章的篇幅也宽松些,是对  相似文献   

13.
三、《东方日报》各专版分析 《东方日报》从一份4版报纸,发展到现在每天平均64个版的规模。通过分析该报各个版面,我们可以窥见它是如何适应读者,从而赢得读者的。 一、“港闻”版(四个版)。这是该报能够吸引一般市民的基本版面,通常安排在最前面(由于第一版每天都是广告,所以最前面是指第二版,相当于头版)的几版。这个版从港府要员言行、涉及市民利益的政策变化到各种社会新闻,应有尽有,图文并茂,每天刊登本埠新闻共80条。该报常年的撰稿人凌锋先生认为:“港闻版是其特色,常有独家新闻。”(1992年1月30日该报“龙门阵”版)弹丸大的香港,港府要员的言行还好采记,那些每天发生在各个角落的大量的社会新闻,直至不起眼的小事,报道及时、准确,还要挖掘出其他报纸没有注意到的事实,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完善的报道网络和精干的编采人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30日,《北京青年报》A叠第二版出现一个加框的小栏目“本报更正”,对该报6月28日和29日消息中出现的差错提出更正,并为此向读者致歉。同时,该栏目还告诉读者与之联系的E-mail地址。这个栏目反映了该报的编者新添了一份新闻工作的职业意识,令人感到欣慰。这个小栏目在观念上涉及的是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正与答辩权。  相似文献   

15.
还是去年3月10日,台湾《联合报》在第三版左下角,“新闻切片”栏目刊登出一篇大约700字、由该报经济记者徐瑞希小姐执笔的特稿。岂料这不过短短三段、共35行的稿件,竟引发一场轰动台湾新闻界的“徐瑞希事件”。这篇题为“翁大铭以后戏怎么唱?”的特稿,主要报道台湾华隆集团公司案(详见本刊另篇专稿)中的主角——翁大铭在台湾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宁广播电视台根据省委宣传部和省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工作的意见》,通过增量、扩版、提质,办好、办活、办强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目前,广播开设了对农栏目《阿林哥话小康》,每周三档,分别为“新农村版”、“新海宁版”、“新故事版”,其中新农村版以传递农业技术、市场信息为主,报道的内容多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动态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促使机关作风转变,为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作贡献,《鹤壁日报》近日在第一版开设了“优化环境大家谈”栏目。每期公布热线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群众意见,整理后见报。栏目开设后,群众反映强烈,纷纷打来电话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的办事拖拉、设卡刁难、“四乱”行为等现象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有些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稿件言简意赅、尖锐活泼、针对性强,深受群众欢迎。《鹤壁日报》开设“优化环境大家谈”栏目@姬海法  相似文献   

18.
从外地到新疆。新闻界同行都向我介绍新疆经济报。在仔细阅读了它的合订本后,不能不令人惊讶:在边疆地区,会有这样一份特色显著的报纸。一版的“今日热点”反映的常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读者们从这个栏目中寻求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新闻评论”几百字、千把字呈现出多元风格。有的重理,有的重事,有的有散文味,有的有哲理气。一版最常见的一个记者的名字是;苏继常。他写深度报道,也写动态新闻,还写各种形式的言论,在自治区召开重要会议时,他写的政论色彩很强的大通讯,更受人注目、称赞。后来在采访中才知道,原来苏继常是该报的总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4日和5日,虎年新春的北京日报在第一版上接连推出了两个新栏目“京城新事”和“现代知识”。截至5月4日,三个月内“京城新事”报道本市工、农、商、科、教等各领域发生的新鲜事73篇;“现代知识”刊登有关新科技、新产业、新知识等文章29篇。这两个新栏目的创办,引起了新闻界及社会的很大反响和广泛好评。人们赞扬“现代知识”“开设了一扇科技知识的窗口”,“是延伸报纸功  相似文献   

20.
国内新闻界     
光明日报近两年来几乎每一段时间要集中对一两个热点问题进行“聚焦”,使舆论在一个时期内形成正确的导向和强有力的声势。 今年,该报为了把热点问题的报道提高到新水平,决定将一些事关大局、事关群众利益、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热门话题,予以“聚焦”。在一版重要位置开辟《每月聚焦》栏目,每月“聚焦”一个话题。元月份,集中抓了中央各部部长办公室挂国旗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国旗意识。二月份,该报又集中把“重点”聚焦在陕西黑米专家吕鸿宾研究黑米取得很大经济效益而他个人陷入困境的问题引起广泛重视。其着眼点即焦点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如何重视农业科技人员的问题。不仅使吕鸿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重要的是引发了一场关于重视农业的讨论。三月份,该报又从追访一场虚报事件开篇,以《虚报浮夸现象探源》为题“聚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