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伦是"毗陵七子"之一,他笺注的《杜诗镜铨》是最有代表性的杜诗注本之一,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杜诗镜铨》为依据,从经学角度阐述《杜诗镜铨》蕴含的经学意识,以此探寻杜甫成为诗圣的内在思想根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该书采用"以经治诗"的方法阐释杜诗蕴含的儒家经学思想,二是注重杜诗包含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三是阐述杜甫诗学源于经学的诗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2.
申涵光不仅在理论上推尊杜甫,而且其诗歌直接效法杜甫的“诗史”精神,关心民瘼,以诗存史。另外其诗歌从字句和艺术手法上对杜诗的学习痕迹也相当明显,其诗风虽与杜诗存在差异,但因入杜既深,有些诗歌颇得杜诗神韵。  相似文献   

3.
"少陵诗卷作图经".杜甫身历战乱,饥寒交迫,辗转飘泊,老病孤舟,毕陈于诗.文章以杜甫后期遭遇、行踪与当时社会历史为背景,重点探究杜诗的诗题自传与杜诗中自传多方面的内容.应该说就杜诗本身研究其生平、思想与作品,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朱次琦以诗经世之作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然仅在内容上体现杜诗沉郁之境,并未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景物诗与赠答诗则在形式上实现杜诗的顿挫之境,但在内容上则远离杜诗之沉郁。因此,将朱次琦纳入近代岭南诗派之列,体现了汪辟疆的独到识见。  相似文献   

5.
宋人黄彻曾说过:“杜集及马与鹰者甚多,亦屡用属对”(《恐溪诗话》卷二)。杜甫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写过许多专咏马和鹰,或题画马和画鹰的诗。在现存的杜诗中,写马的有《房兵曹胡马》、《画鹰》等共计二十余首。至于在其他诗歌的句子中写到骏马、苍鹰的就更多了。并且,杜甫还常将马和鹰相提并论,结构极其巧妙,对仗撅为工整,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大济》)“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杜甫为什么对马和鹰这样感兴趣?为什么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反复多次地写到马和鹰呢?这确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学批评普通推重杜甫。其论评极富特色,表现为:从对杜甫及其诗作总体上的大力推崇到把杜甫偶像化、神化,由对杜甫思想及其诗内涵的肯定到一定程度上出现穿凿、曲解杜诗的批评取向,从用“诗史”称扬杜诗到“诗史”意义的多样化,宋代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走过了其繁复的过程,呈现出多维的视野。这为后世更辩证深入地研究杜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宋人黄彻曾说过:“杜集及马与鹰者甚多,亦屡用属对”(《恐溪诗话》卷二)。杜甫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写过许多专咏马和鹰,或题画马和画鹰的诗。在现存的杜诗中,写马的有《房兵曹胡马》、《画鹰》等共计二十余首。至于在其他诗歌的句子中写到骏马、苍鹰的就更多了。并且,杜甫还常将马和鹰相提并论,结构极其巧妙,对仗极为工整,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大济》)“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杜甫为什么对马和鹰这样感兴趣?为什么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反复多次地写到马和鹰呢?这确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它…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集杜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具特征。北宋中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王安石在他的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诗,黄庭坚的集句诗也多使用杜诗。这个时期集杜诗的特征是在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甫诗句。南宋前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杨万里写出了完整的集杜诗。南宋后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宋代集杜诗的高潮期,文天祥取得了集杜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开创了集杜诗入乐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表现出强烈的、深沉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把忠君、忧民、反对非正义战争与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杜诗爱国思想的特色,并使杜诗的爱国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中,战马、猎马、骏马、牧马等形象都出现了,马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已很丰富了。盛唐时期,画马、咏马成为一时风气。骏马在唐代诗文中频繁出现。从题画诗中可以见出诗人不仅爱马的形态美更爱其神态美、气势美以及非凡独立、驰骋千里的内在精神美,更有以骏马比喻人才,寄托感慨,抒发怀抱的。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背景看杜甫《病马》诗之真义@史天胜$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1]史天胜.身生盛衰转变时,思想见于马诗中田.渭南师专学报1992,(3). [2]礼记·乐记[A].刘九洲,张声怡.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甲编)[M]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1982. [3]仇兆鳌.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4][5]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3. [6]炳南.如何理解杜甫《病马》一诗[J].渭南师专学报.1993,(1).  相似文献   

12.
杜诗学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学术发展史上无疑是最吸引学者目光的永恒话题之一.在蔚为大观的杜甫研究领域,对其人其诗的关注和重视,产生了不少厚积薄发的力作,杜诗学领域不断地推陈出新,每年都有数百的研究专著及论文问世,还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及研究刊物,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文学研究转型的新时期中,运用现代思想方法阐释杜诗,其意义就尤为显见了.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者认为,文天祥前期诗多无价值的酬赠之作,在后期,由于生活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诗风受到杜甫影响,所作多慷慨悲壮。其实,文天祥对杜诗的喜爱是一以贯之的,其前期诗亦受到杜诗浸染。本文全面论述了文天祥前后两期诗歌与杜诗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他对杜诗的学习、继承和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苏轼,不仅对于杜涛从艺术批评角度加以推崇,首倡杜诗“集大成”说,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且在其诗词创作实践中,切实对于杜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学习,且大量化用杜诗语典,验证了“子美集开诗世界”的诗学论断,在杜诗学发展史以及杜诗艺术接受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韩愈不同于元稹、白居易的认识以及韩诗对于杜诗的学习都受制于韩愈独特的诗学思想,韩愈关于杜诗自叹身世和“穷苦之言”的认识在杜诗接受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熙时期,是一个对于学问"有宏纳众流气象"的时期,仇兆鳌《杜诗详注》走"集大成"的路子也正在此风会中。"集大成"不仅是《杜诗详注》表现出来的客观效果,而且也是仇氏"瞻天仰圣"注杜的初衷。因而,模仿朱子《诗集传》,把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维护寓于其"辑诗传"的做法,也在仇氏对历代评杜成果的把握中体现出来,而不是对诸家旧说的简单收集。仇氏既从思想层面对过去的旧说进行了一次"净化",也从学理的层面对诸家旧说进行了遴选,因而《杜诗详注》虽然是集解形式的注本,但毫无疑问也融贯着仇氏自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把《集杜诗》放在宋元明清集杜诗历史中观照,把《集杜诗》与其他作品或集句诗来比较审视,把《集杜诗》文本与文天祥的经历结合进行纵深挖掘,从文本接受的纵横两方面对《集杜诗》所作的综合研究,是这些年来文天祥《集杜诗》体现的综合特点。对其梳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文天祥研究的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北宋江西诗派即将杜甫奉为本派之"一祖"。江西诗派的开山者黄庭坚对于杜甫及其诗倍加推崇:一、肯定杜甫诗歌的创新精神;二、肯定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三、肯定杜诗的艺术性。黄庭坚的杜诗观,不仅包含着对前代文化遗产的观照,而且与其学力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昆诗人中,虽然有关于杨亿不喜杜甫诗歌的记载,但实际上他们也在学习杜诗。他们的诗歌不仅在内容题材上受到杜诗的影响,更发展了杜诗的艺术特点。他们大力创作五排和七排,在用典上求深求怪,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咏物诗的写作方法实现了从"体物"到"禁体物"的过渡,对"宋诗"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从总体上探讨杜诗的成就与特色的何止千言万语?但是,笔者以为,仅从宏观上去把握杜诗还远远不够。因为杜甫是一个最严肃的诗人,他一方面自觉地置身于时代与现实之中,力求其诗尽可能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同时每作一诗,每吟一事,又孜孜以求艺术创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独步诗名在”,“欲语羞雷同。”即如他写于安史之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