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衔接理论视角下探究了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衔接手段差异。研究表明,机器翻译使用的衔接手段较为单一,人工翻译相较于机器翻译使用了更多的衔接手段。通过对人工翻译在衔接手段方面的总结归纳,有利于对机器译文进行译后编辑以及计算机学习并提升在衔接层面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校对汽车技术文献翻译语料库中的3530句机器译文,从句法学角度对含"when"的句式的机器翻译进行了分析,提出机器翻译方案,以期应用到译后编辑环节提高机器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苗  刘正喜 《英语广场》2024,(11):15-18
机器翻译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译者的工作效率,在科技翻译领域表现尤为亮眼。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机器翻译输出的译文依然存在各种错误,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还不现实。译后编辑成为改进机器翻译译文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翻译转换理论,并借助机器翻译平台,通过示例和验证,从阶层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对科技文本的机器翻译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译文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比较,发现机器翻译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如译文生硬、机器味过浓、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等。旨在对此问题和弊端进行探讨和分析后,进一步了解机器翻译,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及弊端,以便促进机器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晓  刘艳梅 《英语广场》2023,(29):37-40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机器翻译成为语言行业的重要辅助工具。随着研究工具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译后编辑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较多关注人工翻译与译后编辑的质量对比,鲜有学者研究译后编辑次数与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使用键盘记录软件Translog和EV录屏软件,记录被试的总击键次数,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译后编辑次数与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译后编辑次数与译文质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靖楠  崔燕 《英语广场》2023,(13):25-2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机器翻译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处理文化类文本的翻译时,机器翻译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二十四节气”相关文本的翻译为例,将有道、谷歌、百度、必应四个机器翻译工具的译文与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的人工译文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机器翻译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机器翻译技术,近年来,虽然机器翻译技术不断完善、基本得到了翻译行业认可,但是,由于机器翻译在现阶段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推动了新的人机结合翻译技术——译后编辑的发展。译后编辑,作为机器翻译的必要补充,在语言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译后编辑并不是随意的,它需要一定的策略指导。本文解释了机器翻译以及译后编辑的含义,通过对案例的谷歌机器翻译译文的分析,针对机器翻译疏漏错译的类型,探讨译后编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器翻译和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专利文本翻译,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翻译错误。本文选取60篇近两年国内申请机械领域专利摘要进行英译测试,将机器翻译中错误类型归纳为词汇、句法、语篇及其他四个层面,通过分析机器译文错误类型,指出人工在提高机器译文质量中的作用,以期为从事专利摘要翻译的译者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9.
机器缺乏人类所独有的处理社会知识的能力,因此其所输出的译文质量远远不如人译。鉴于此,人们可以通过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介入机器翻译来提高机译译文的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译前和译后编辑,需要编辑遵循并总结一定的经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机器翻译研究涉及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统计学、数学等多个领域,具有跨学科性。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译前对源文本的处理是减少译后编辑处理时间的关键。译前编辑策略的选取应当基于对词汇、句子、语言外因素的考量,提高机器翻译的识别度,进而提高译文质量。当前,“译前编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是较为理想的人机互动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英汉机器翻译有三个环节:译前编辑-转换-译后编辑,而译后编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机译译文质量的高低.如果缺乏类似机制,系统会输出与原语结构雷同的译文.显然,这种逐词对应的译文与译语句法结构不符,意义支离破碎,读者难以理解.因此,本文提出将名词短语结构规则和语法移位规则形式化,与计算机数据结构中相关编码标记①结合,对输入的英语名词短语进行句法剖析并加以标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心词后置成分的移位,依据对应的汉语句法结构,输出经过译后编辑的结果,提高目前机译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丽 《海外英语》2020,(8):10-11
随着全球语言服务行业的兴起,机器翻译在翻译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机合译的方式让翻译效率大幅提升,译前编辑和译后编辑有助于减少机器翻译的错误,提高译文质量.该文从译前编辑在文学文本中应用的角度,总结了机器翻译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在翻译前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相应的策略.中文文学文本题材丰富,语言形式多种多样,译前编辑模式能提高机器产出的质量,减少译后编辑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译者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文本翻译质量的角度看,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仍有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译文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欣赏性等方面。本文以文学类文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研究对象,对比DeepL机器翻译、百度翻译与人工翻译的译本,分析机器翻译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谷歌翻译为工具,以语义分析为依据,翻译一些新闻媒体中的语句,从中发现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机器翻译得到的译文往往是词的堆砌,不太符合语法规范。在翻译语句的时候,只有经过人工的干预才能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韦子淳  李琢凤 《现代英语》2023,(20):119-122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翻译工作得以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优的质量呈现。但是,目前的计算机翻译仍旧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人工的译后编辑校对显得尤为重要,确保了译文最后的质量。文章以广西工业发展内容为例,通过汉英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英译译本进行对比,运用实例分析人工智能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区别,阐述对人工智能翻译的思考,指出译后编辑需要关注的问题,总结城市工业发展类信息文本的英译策略与方法,为信息类文本的汉英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机器翻译系统(MT)获取外文商务资讯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机器翻译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仍有待商榷。本文将以国内最常用的机器翻译工具"有道翻译"为例,对商务英语翻译中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在翻译准确性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五十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发出多个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研究日臻成熟。在翻译领域,自动评分研究主要局限于机器翻译评价,人工译文自动评分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年国内建立起针对中国学生的汉译英自动评分模型,针对英译汉的自动评分研究也开始起步。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译汉具有自身的特点,其评分系统在变量挖掘、模型验证等方面与已有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机器翻译因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到关注。但是目前机器翻译的质量较低,只能满足大意翻译的要求。若对文本作适当的译前处理对于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将结合外宣材料文本的特征,以实例作为切入点,探讨机器翻译的预处理策略。笔者经过相应的实践验证,采用改写、删除赘述信息、增加专有名词的阐释、增加虚词和定语后置等策略,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可以让读者容忍的译文,预期可以在大批量外宣和新闻翻译时替代完全人工翻译。因此,该研究对提高大篇幅翻译的速度,降低翻译成本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非遗译介迫在眉睫。为了解机器翻译非遗外宣文本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推送的“二十四节气”双语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Google翻译得到机器译文,对比人工译本,发现机译在词法与句法层面存在文化负载词误译、漏译与赘译、词性不当、用词欠妥、单复数错误、习俗语误译、时态错译、语序不当、照应不足和逻辑错译等问题,旨在为非遗译介提供借鉴,推动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沈雪  潘正芹 《现代英语》2023,(17):114-118
随着机器翻译的普及应用,机器翻译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且效果良好,机器对普通文本的翻译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准确度和匹配程度。但是当将机器翻译应用到复杂文本时,可以发现,对英语长难句的翻译,机器翻译的效果还不尽人意,甚至出现严重错误。为了研究机器翻译对英文长句的处理情况,文章将探究机器翻译对不同类型长句的处理效果,从句法层面分析机器译文的7种错误类型,并从错误比较严重的现象中探究其可能的原因,为提升机器翻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