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佳汇 《声屏世界》2016,(10):58-61
在诸多新媒体中,微信凭借与广播的诸多契合性特征,在与广播的融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中国之声特别报道 《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方言篇》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创了广播新闻类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新方式.主要体现在:未播先互动,提前为节目造势;适当改编原报道,加入互动环节;积极回应听众呼声,及时调整节目安排三个方面.但类似的互动并未常态化、固定化,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探索仍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2.
广播媒体随着直播节目的增多,听众参与广播形式和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活跃,已经由早期的传统双向互动转为即时互动,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迅速播报给听众,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和电话直通,成为听众参与广播最快捷的途径。任何媒体,没有受众的参与和支持,都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是广播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应有地位的必由之路。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节目之间的互动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广播新闻为例,微博微信以免费、方便、快捷、即时性等优势,正在改变传统广播节目以热线电话和短信参与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应用到节目互动中。下面就以具体节目为例,浅谈社交媒体、自媒体在广播电台节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洁意 《青年记者》2017,(21):89-90
微广播的特点 微广播即微型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节目时间短.微广播的节目时长以分钟为计量单位,短则一两分钟,长则十分钟左右.传统广播节目至少半小时以上,板块节目更是长达两三个小时. 其次,多渠道播出.微广播节目除在传统电台播出外,还可以通过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手机APP,电台微信公众号,甚至纸媒二维码链接等多种途径播放.  相似文献   

5.
杜佳汇 《今传媒》2016,(8):99-100
文章以中国之声特别报道《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方言篇》为例,分析了其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创广播新闻类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新方式。主要体现在:未播先互动,提前为节目造势;适当改编原报道,加入互动环节;积极回应听众呼声,及时调整节目安排。但类似的互动并未常态化、固定化,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探索仍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台等各种手机微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广播的传播优势也已不再明显。从过去的在收音机旁听广播,发展到坐在电脑前听广播,到如今的拿着手机点广播,随之改变的不仅仅是收听节目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交流半径及关注范围的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在人们行车的过程中,广播直播节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互动话题讨论越来越受到广播直播节目的喜欢,但是在互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加强,避免出现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针对社会群体对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的关注性程度提高,及其在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在节目形式丰富、节目针对性和凝聚度提升、加强和听众互动上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选择的目的性、原则和切入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互动话题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升广播直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包括媒体在内的众多领域无不体现出一个全覆盖的倾向。智能手机的普及令新闻的来源与阅读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传播打破了传统平台优势,微信公众平台是延展广播宣传的便利手段,广播微信应运而生。而区域广播微信从内容构成到互动传播,均需注重地方特色,切合本地受众需求。广播节目讲究"节目对象化,时段专业化",广播微信软文推送也要树立细分受众的理念,尽可能做到精准推送,围绕广播节目布局微信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机短信业务的广泛普及,广播直播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短信在广播互动节目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逐步取代电话参与成为了广播互动节目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具有许多新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播节目想要赢得更多受众,就需要不断地尝试运用新型媒体来对自身的节目进行创新。微博、微信以其便携性、速度快、容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听众,迅速成为电台与听众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广播节目中巧妙地借助微博微信,更加凸显广播媒介传递信息新鲜、方便、快捷的特点和优势,"广播+微博、微信"的结合模式更使得广播突破传统,孕育多种新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1.
沈黎 《新闻世界》2015,(1):40-41
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黄卉 《视听界》2013,(3):119-119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对广播节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从节目编排看,越来越多的类型台推出碎片化节目,“明星报时”(天气),3—5分钟新闻资讯,各类小插件节目分布在各个频率的类型表盘中。从接收方式看,人们用移动智能终端在碎片时间内玩游戏、看新闻、听广播。从互动方式看,受众一边收听广播一边用微博、微信参与互动。节目碎片化的基本特征是将内容做成一个个短小单元,再组合插入大时段节目中去。这种俗称“小插件”的节目短小精悍,品种丰富,可以重复播出,  相似文献   

14.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磊 《中国广播》2011,(9):54-56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网络广播主要有政府、媒体和个人开办,受众以35岁以下青少年居多,节目内容以音乐播放和下载为主、内容来源与开办机构属性直接相关,网络广播虽然比传统广播有传播速度、互动交流等优势特点,但也受互联网带宽、视频网站发展迅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广播主动突破原有传播通路,拥抱新媒体用户的重要路径。但如何准确把握微信平台与用户特质,制定合理运行策略,建立微信与广播的良性互动,仍需边实践边作规律性探究。本文基于对七个广播微信账号的一万多个用户的分析,试图摸清广播微信公众账号用户的特点、使用习惯和内容偏好,并从用户定位、内容构成、互动形式、账号推广、商业拓展等五方面提出运营广播微信公众账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播主持人节目是指在广播工作中,主持人参与采编等节目生产过程,并以个人身份,代表节目向听众传达节目信息,与听众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开放性、综合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交流、协商、互动的优势,密切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联系,深受听众欢迎并广泛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和形式,它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中通过交流手段参与节目内容的互动形式,由此可知,广播的互动性必须有受众参与,节目内容会随受众的参与而改变,与电视媒体在互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广播媒体与电脑网络,语言信箱等电子媒体的节目运作中,互动的牵动中可以看出“互动式”节目同以往的双向交流,多变参与节目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双方不在同一个广播现场,有的在场外,有的在场内。二是场外交流,沟通借助于一定的现代传播工具或者手段,将广播节目的服务质量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一批又一批的受众,重新聚拢在了广播媒体周围,传播者和受众者互相牵引,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任汪澎 《新闻爱好者》2011,(12):116-116
广播主持人节目是指在广播工作中,主持人参与采编等节目生产过程,并以个人身份,代表节目向听众传达节目信息,与听众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开放性、综合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交流、协商、互动的优势,密切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联系,深受听众欢迎并广泛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