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影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影视剧《甄嬛传》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影视剧语言特点及翻译,针对影视剧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解构《甄嬛传》的翻译目的和策略,解析异化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在影视剧翻译中的应用,以求充分利用西方语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东方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篇是奚如谷教授论戏曲翻译的代表之作。奚如谷教授主张戏曲翻译不应一味贴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遮蔽戏曲文本产生的知识与文化语境。他提出了文化与文学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前者因考量原作在知识与文化语境中的位置,译文深化,更为可取。在他看来,支配任何严肃文学研究形式的规律也同样支配着翻译,而翻译首先遇到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是底本的选择,他以《西厢记》与《窦娥冤》为例,分析了不同版本所关涉的叙事与主题表现间的关系,论证了翻译不同版本的译文实际传达给西方读者的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另一个与版本因素紧密相关的是戏曲语言的层次和语域问题,奚如谷教授指出,台词的风格,所含的俗语方言、市语、詈词与禁忌语等有很强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对于翻译构成了语境与语言结构上的挑战。总体借由此文,我们可以洞视海外汉学家研究戏曲的视野与翻译戏曲的思考轨迹,对未来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戏曲故事亦有所借鉴与裨益。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是民族文化在信息时代传播的主要渠道,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国际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商务英语是普通英语和商务知识的完美结合,其具有特殊性与实用性,在当今社会备受重视。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对商务英语翻译与传播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热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安莉  候大为 《今传媒》2011,19(1):111-112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在语境(方言和语域)的制约下词汇等值问题。结合许多当前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在翻译的过程中,选词和语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许多例证,不难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选词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特征,而其他的一些诸如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翻译活动不仅仅是跨语言的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5.
Transcultualism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全球化下日益复杂的跨文化现象,在当前中国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常被使用,并且已被学界普遍接受。但是,研究者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中文翻译,比如“跨文化”“超越文化”“转文化”等。究竟应该如何深刻理解“transculturalism”一词的本质特征,辨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与意义?本文旨在分析transcultualism一词在西方学术语境中的来龙去脉,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该词的内涵与意义。本文辨识出这个概念的三个理论脉络,并详细阐述各自的时代背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核心主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transculturalism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到其所勾连的学术语境。文章进一步指出,尽管侧重点不同,transculturalism所对应的三个理论脉络都体现了学者们认识到了文化的共性和关联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强调文化的互通互鉴,并看到文化融合带来的新的未来。Transculturalism对我们思考、理解和分析跨文化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其背后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旨趣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中,翻译是跨越语言隔阂实现信息有效沟通的必要保证.影视剧语言文本的特殊性决定了影视剧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彤态的特殊性.影视剧语言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品质?这些品质对译者思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译者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美学价值?本文以具体案例分析为依据来探讨影视剧翻译的基本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秉彝 《今传媒》2016,(6):62-63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多语言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东风,字幕组这一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海外影视剧翻译组织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观看的便捷途径。字幕组对影视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促进了跨语言和跨阶层的文化传播,对官方文化话语权形成了巨大挑战,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视。本文通过对字幕组的翻译生产流程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强大的视觉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影视和文学之间的互动交融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文化现象。影视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冲击和改写了文学传统的生存状态。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形成热潮,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型景观。因此,有必要探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和文学的互动关系,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志铭 《新闻传播》2010,(4):103-103
语境不仅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息息相关,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东西方的语境不同是导致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语境的概念从语言学的范畴向外延伸,阐述了语境对文化的影响,不同语境造成文化差异的过程和原因,对高语境下的汉文化作了简单分析,认为汉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境的作用,以避免不同语境下的其他民族对汉文化产生理解困难和误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语言文化的概念和电影字幕翻译的实际作用进行解释和阐述,提出以《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为例探讨语言文化传播的意义,接着从语言功能的传播、语言符号的传播、语言性质的传播三方面分析在《功夫熊猫》的两部电影的字幕翻译里,是如何体现英语文化传播的,通过对电影字幕翻译与英语文化传播的分析,作者总结了中英文双语杂志编辑在工作中应注意的与文化传播有关的问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读者理解英语文化传播的过程和现象提供帮助,也能够为双语杂志编辑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生产的潮流与趋势呈现出新颖、新鲜的味道与感觉,在这样的语言环境和电视语境下,电视符号也发生着显著的改变。这就需要在对电视符号的固有形态和既定概念有明确认知的同时,对电视符号的创新有符合时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13.
何艳  张景云 《青年记者》2016,(24):97-98
品牌跨文化传播,是指品牌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进入不同文化区域的传播和管理活动.品牌的传播不仅有内在的科学规律,而且需要根据输入国的外在社会文化特点和对品牌的既有认知和态度调整策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沟通. “隐含语境”概念的提出 “语境”一词是“语言环境”的简称,由波兰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于1923年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最早强调要从语言产生的环境本身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后来将语境细分为内部的“语言语境”和外部的“非语言语境”,再不断丰富“非语言语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档案学热点关键词的准确英文对应词是文章意图的有效传递媒介。通过对档案学热点关键词的文本分析,发现存在着同一中文关键词翻译对应多个英文词的现象。这一现象源于档案学术语翻译标准和规范的滞后、中英文语言习惯和语境的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新专业工具书、接轨国际档案学术语概念及加强跨语言合作翻译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珍  崔赟 《新闻界》2013,(13):12-15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文化与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归纳,从宏观社会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民族主义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研究、政治经济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所蕴含的社会权力关系研究、全球化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跨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对外传播的一种载体越来越受到每个国家的重视,如何将本国文化更精确的传达给不同文化下的受众?语言的翻译首先要认清影视语言转换的特性,其次具体语境具体分析,既要考虑电影制作方的文化特色,又要结合目标受众的文化特色,要使"文"符"义",更要使"文"达"义"。  相似文献   

17.
周天媛在《影视剧走出去莫被翻译“卡住脚”》一文中指出,影视剧翻译的障碍不仅涉及翻译者的外语水平,更涉及对异域文化背景下受众审美需求、审美心理的把握等多方面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译制方式,进行“本土化译制”或许是一条影视剧走出去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借助符号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在信息全球化的语境中,翻译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职业.翻译的本质见于符号转化,即信号编码和解码,它反映了人的符号存在.语言翻译的本体特征在于跨文化传播,这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内容,经历着欣赏和再创作两次审美体验,其过程包含着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情感化、人物性格再造、形式美重建等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韩旭 《今传媒》2022,30(2):82-84
影视剧翻译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是电影电视剧在全球流通传播的必要条件。但近年来由于网络字幕组的兴起,影视剧翻译被片面地认为仅具有"帮助理解剧情"的功能。若翻译的好,可以帮助作品在译入语国家获得价值传播和文化认同;若翻译的不好,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甚至毁掉作品的口碑,使其在译入语国家产生无效传播,违背了影视剧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作用。本文将从媒介学的视角入手,探讨作为传播媒介,影视剧翻译的功能和目标究竟是什么,为未来我国更多的影视剧译配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汝杰  袁晓寒 《今传媒》2016,(5):121-122
随着当代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影视剧制作流程、各个部门的研究也更加系统和完善.但是对于影视剧制作后期当中角色配音的训练方法、创作过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梳理.本文主要探索配音演员如何在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征,潜入角色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与演员的心理节奏一致,带动外部语言节奏的一致.本文试图寻找出一条影视剧角色配音的音声形象化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影视剧角色配音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