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嘻哈文化源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最初是黑人群体对社会不公而表达反抗、独立精神的一种文化。而随着黑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与嘻哈文化的成熟,这种原本属于特定群体的小众文化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向全世界蔓延。《中国有嘻哈》(即《中国新说唱》)是中国首档嘻哈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档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娱乐节目,在与以独立、反抗为本质精神的嘻哈音乐的融合碰撞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研究的议题:小众文化的核心价值消解与流行文化的适当调试。本文以《中国有嘻哈》节目为例,论述当嘻哈这类小众文化一旦被卷入大众化商业的浪潮中,其原有的文化内在属性往往被遮蔽于文化本土化的迷雾之下,遭到侵蚀与削弱。  相似文献   

2.
高瑞 《今传媒》2020,(2):56-58
本文以"天府事变"组合的嘻哈说唱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社区——百度贴吧、网易云音乐、微博等进行网络民族志观察,基于文化研究、亚文化和后亚文化等相关理论,重新审视青年亚文化的嘻哈说唱,对其进行符号再现与解读,探求"天府事变"说唱文本中的话语秩序,并对嘻哈说唱风格背后的意义进行解读。同时,通过嘻哈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互动,探讨嘻哈亚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嘻哈是从属于青年亚文化的一种音乐形式,当今流行文化产业的快速变现与网络媒体的现象级产品营销机制为嘻哈音乐人"被收编"创造了绝佳条件。本文通过对比嘻哈歌手GAI的个人形象、音乐创作与现场演出方式在《中国有嘻哈》节目播出前后的差异,发现其正在以一种迎合收编的姿态面对大众文化,且流行文化产业对于嘻哈音乐的驯化已经改变了其原有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尼尔森·乔治(Nelson George,1957-),美国资深的黑人记者、专栏作家、音乐与文化批评人、电影制片人。他长期居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斯——嘻哈文化的大熔炉,并于1982-1989年担任美国著名的流行音乐杂志——《公告牌》的音乐编辑。《嘻哈美国》写于1998年,  相似文献   

5.
唐文和 《出版广角》2017,(20):74-76
在近年来综艺市场内容同质化、形式缺乏创新的环境下,爱奇艺自制小众文化网综节目《中国有嘻哈》率先以剧情式真人秀形式探索小众嘻哈音乐文化的传播,在为网综行业提供全新创作思路的同时,也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有嘻哈》为例,深入探讨其运营思路和节目亮点,为此类自制小众文化网综如何进行大众化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丹宇 《声屏世界》2017,(10):33-35
在网络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寻求内容陌生化和新鲜感已经成为各类网综发展转型的必须手段.本文以现象级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为例,从娱乐倒逼亚文化标出、节目中标出项翻转形成风格到最终重构亚文化地位这条逻辑链入手,深入分析了该节目将地下嘻哈文化融入中国主流流行文化市场的方法规律,试图为网络综艺的内容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嘻哈"文化表现为一种形式上的模仿、一种个人欲望的诉说,反映出了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即空洞的精神内容与表现方式的形式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有嘻哈》这档网络综艺节目,从歌词内容、歌曲形式、舞台效果、导师评价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嘻哈"亚文化进入市场之后的生存环境、发展形势,由此得出,即使是逐渐露出光芒的青年亚文化,仍是在追逐市场及迎合主流中失去特色,成为商业市场缺乏营养的促销品.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现在去黄土坡或是建设路,你不会看不见原本灰色的墙壁,被街头涂鸦打扮得异常缤纷靓丽,还有那些街头不时窜出的滑板少年;公园和酒吧里看似随心所欲的街舞,以及不断衍生的玩唱片,说话,刺青,极限运动等。Hip-Hop(嘻哈)文化开始从单纯的音乐型态涉及到生活方式和精神,然后就如所有的地下文化一样,被主流娱乐圈发现并介入,加以现代的促销手段形成现当代新的主流文化,再迅速铺展到中国的年轻一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说唱音乐,或称曲艺音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表演艺术之一。说唱音乐自产生以来,就成为民间较为盛行的娱乐活动,本文简要论述了说唱音乐发展历程,同时,着重探索了清代说唱音乐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王鹏  鲁姝谨 《兰台世界》2015,(6):120-121
清代时,大量的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被诸多艺人传承下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清代是中国古代说唱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本文则就清代时期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说唱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宋代得到了速度发展。说唱开始有了固定的演艺场所,并且这种娱乐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影响下,宋代的说唱音乐也参与商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去,具有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简要探讨我国古代说唱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及流变。如唐代之前的《成相篇》和《乐府》以及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等曲种。力求简单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简要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简要探讨我国古代说唱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及流变。如唐代之前的《成相篇》和《乐府》以及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等曲种。力求简单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简要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4.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大陆音乐真人秀节目引进海外版权造就了电视歌唱的巅峰态势。在这个时代,引进后的版本与原版节目的对比成为常有常新的话题,本土化因为音乐的交织,成为了一面旗帜。深入地认识音乐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方向,这是时代对原创能力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节目。浙江卫视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借鉴与本土化的创新,并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播出第一季实现了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2014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播,该节目为怀揣音乐梦想、具有音乐禀赋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步入音乐殿堂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宋朝市民音乐的繁盛成为该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曲子词空前繁荣,具有多样性特征的说唱音乐繁荣发展,民俗性歌舞快速发展,新颖多样的民俗器乐大量产生,新兴的市民戏曲音乐逐步取代了歌舞大曲在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宋代市民音乐称得上是活跃度最高的一项艺术形式,它以通俗易懂的歌声、欢快的舞曲、各种形式说唱艺术还有戏曲和器乐的表演形式,为当时的社会大众带来了各种艺术视觉上的表演。  相似文献   

19.
王狄 《兰台世界》2014,(7):33-34
宋代市民音乐称得上是活跃度最高的一项艺术形式,它以通俗易懂的歌声、欢快的舞曲、各种形式说唱艺术还有戏曲和器乐的表演形式,为当时的社会大众带来了各种艺术视觉上的表演。  相似文献   

20.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