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闻记者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而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走进基层,一线采编人员方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彩的故事在基层,在田间地头,在产业第一线,在街头巷尾,在市民百姓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喜怒哀乐里。新年伊始,厦门的广播电视记者深入探访行业企业,走进村庄社区,融入春运大潮,把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记录普通人的欢乐忧愁,倾听老百姓的获得感,触摸城市乡村的变迁脉动,也深刻体会到了"走基层"更要"在基层"。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人民前线报始终把宣传的重点聚焦基层一线,聚焦基层官兵,真心实意为基层官兵服务。在成功推出“记者夜访连队”、“开训进行曲”、“记者走进训练场”等专栏后,近期又推出了“到基层碰新闻”专栏,每篇稿件写法新颖,现场感强,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很快成为报纸宣传的一个亮点,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通读这个专栏的稿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努力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是人民前线报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也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着力点,落实到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身上,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官兵”。这三个具体化的“贴近”,不仅要人心人脑,更要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基层、主题紧扣生活、镜头对准官兵。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迅速形成较大声势和规模.“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等有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栏目和挂牌板块出现在电视屏幕和报纸页端.事实证明,新闻媒体只有走向基层、和群众零距离,才能向社会奉献电视精品和报纸力作,新闻媒体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结合青海省西宁电视台《夏都零距离》栏目多年的实践,对“走、转、改”如何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出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闻战线正在火热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既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三项教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切实抓手,也是北京晚报自身发展和晚报记者编辑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我们认为,“走基层”是行动,是前提,是基础;“转作风”是要求,是责任,是关键;“改文风”是体现、是载体,是结果.  相似文献   

6.
参加“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军事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审视自己、校正方向的契机。在实践中,大家应从端正对基层官兵的根本态度出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许崴 《新闻传播》2009,(8):44-44
如何能够在新闻宣传中更贴近百姓,一直是基层媒体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大量事例,阐述了县级电视媒体如何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好民生新闻,更好地发挥基层媒体在促进和谐社会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07,(5):21-21
为进一步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体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舟山日报社决定从今年起建立采编人员基层联  相似文献   

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既是上级对媒体记者的要求,也是媒体本身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始终坚持让记者行走在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实践“三贴近”中锻造采编人员过硬的工作作风,创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近十年来,本集团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经营管理十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出版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介绍了本集团改革发展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组织开展百名新闻工作、百名艺工作“走进基层看安徽”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今年内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省委对开展这次活动十分重视。省委书记王太华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生活,是艺的源泉。新闻记、艺工作只有到生活中去.到实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青岛城阳广电中心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新闻工作者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基层、深人群众,真正将笔触放在基层,把镜头瞄准群众,推动了“走转改”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地开展. 周密部署,走得深入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  相似文献   

12.
媒体圈里,“三贴近”、“下基层”、“与人民大众在一起”等话语,好像是司空见惯的口号、空话,其实不然。基层有鲜货、基层有猛料、基层出真知,关键是要看怎么策划、怎么操作、怎么总结。齐鲁晚报近期推出的“虎年第一报”《暖春》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6,(6):I0004-I0004
近年来常熟广电宣传努力实践“三贴近”,大力倡导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把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百姓生活。今年常熟广播电视已先后组织开展了20多次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宣传活动,较好地丰富了宣传形式,拓展了宣传内容,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常熟电台今年先后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采制了《直播中国·特别现场——走进尚湖》、《中国之声·新闻直播间——品味沙家浜》两档特别节目,向常熟人民和全国人民介绍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尚湖的山水文化以及常熟发达的经济和社会事业。今年9月电台还组织开展了“走进新农村”大型系列…  相似文献   

14.
王尤起 《军事记者》2004,(11):58-5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喉舌”使命,是党的新闻从业毕生躬身践行的历史课题。作为军队的新闻工作,当然要在实践“三贴近”中牢固确立前列意识,勇当急先锋,做出好表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军队新闻工作积极实践“三贴近”,不可忽视基层(师以下部队)新闻骨干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坚持"三贴近"、推进改进创新的生动实践,是锤炼队伍、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有益尝试。2010年和2011年春节期间,作为一名地方党报记者,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编辑部组织的“新春走基层”系列采访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记录感人故事,反映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林兆毅 《东南传播》2014,(12):131-133
走基层是基层媒体记者淬火的过程、是基层媒体创新的利器。在基层工作不一定就深入基层,人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本文以漳州电视台在开展“走基层”活动的探索为例,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参考。其中包括:加强策划,新闻报道民生化;改进方式,贴近百姓生活;快速应对,深入一线传民情;强化服务,帮忙传递正能量;制定机制,推进“走基层”常态化等。  相似文献   

17.
哪里是基层回答“哪里是基层”,不妨先看看什么是“基层”.《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解释是:各级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这个解释道出了“基层”的本质,基层是我们社会组织的基石、是单位组织的一线,也就是说,基层就在田间地头、就在工厂车间、就在寻常百姓中.因此,基层具有战线广、群体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既有我们熟悉的街头巷尾,也有陌生的边远乡村,既有各行各业的劳动岗位,也有不曾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8.
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那么,基层在哪里?我的理解是: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基层就在身边,基层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基层不等于走贫访苦前不久,在山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我们说的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固然要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工矿企业,但是我们也要理解,如果有一个平民情怀,身边处处是基层.齐鲁晚报是一份都市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体以市民百姓为主,新闻报道上更关注民生新闻.由于报纸定位和工作特点,记者编辑经常与基层百姓打交道,这些采访活动,应该与市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再次强调“走转改”,我的理解就是要更加深入实际,从过去的贴近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施文标 《军事记者》2004,(11):14-1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把照相机始终对准部队基层,对准生活第一线,聚焦官兵,为部队建设服务。这是部队军事摄影记者的根本态度问题。端正这个根本态度,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