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伟强  石磊  常皛宇  钱易 《资源科学》2009,31(11):1887-1897
基于金属元素物质流分析的"存量与流量"框架,本文定量分析了1991年~2007年我国铝的全生命周期进出口规模及其结构.研究发现:我国是铝的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从进出口结构上看,我国日益成为铝土矿、氧化铝、铝废料等原材料的进口国和未锻轧铝、铝中间产品、铝最终产品的出口国.导致铝进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实行的产业政策.未来几年内,我国铝进出口政策的重点应该是:继续鼓励进口铝土矿、氧化铝、铝废料等国内短缺的原材料;限制出口并鼓励进口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低附加值的原生铝、再生铝和部分中间产品如铝挤压材;暂时不对高附加值的铝中间产品如高端铝板带、铝箔和铝最终产品的进出口实行管制政策;同时国家应支持我国企业到国外购买铝土矿山,建立全球性的铝废料回收与运输网络,开办氧化铝、电解铝和再生铝厂并将产品运回国内.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资源科学》2008,30(9):1320-1326
以2005年为时间截面,以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为空间边界,定量地刻画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静态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消费的原生铝为726.2×104t,再生铝(仅考虑来自旧废铝的量)为166.3×104t,再生铝占国内铝消费总量的18.6%;中国已经成为铝的净进口大国,2005年从各个环节净进口纯铝438.3×104t,铝的总对外依存度为43.7%,在各种舍铝物质中,属于净进口的有铝土矿、氧化铝和废杂铝等原材料,而属于净出口的有未锻轧铝、铝加工材和铝金属制品等初级产品;排除含铝产品的制造环节以及使用阶段,各个环节损耗纯铝348.2×104t,其中来自铝土矿开采环节的占54.0%.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进出口结构、减少铝损耗量、增加铝循环利用量的政策建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从多年演化、空间分布等角度进一步定量地刻画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图景.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4)
文章分析了有色金属材料循环再生的方法;论述了废铜、废铝、废铅、废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有色金属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铜镁铝水滑石(HTLCs)吸附红青莲染料废水的重复利用性。利用煅烧法对HTLCs进行再生,再生后重复利用其吸附红青莲染料废水,试验证明HTLCs是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国家尺度上铝的社会流动过程解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资源科学》2008,30(7):1004-1012
定性解析金属元素的社会流动过程,是定量化开展其物质流分析和资源流研究的前提。铝是世界上生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有色金属,同时也是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金属。在大量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金属元素物质流分析的一般性框架,详细解析了铝在国家尺度上的社会流动过程,将其概括为3个“四”:四阶段、四种库和四种流。四阶段包括:生产阶段、加工与制造阶段、使用阶段、报废与再生阶段。四种库包括:矿产资源库、第一和第二阶段产品的暂时性库存、使用阶段的社会累积库、各种含铝废弃物的堆存库(包括弃矿、尾矿、选冶废渣堆存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四种流即正向流、逆向流、废物流、进出口流。以四阶段为依托,重点刻画了四种流的具体过程,为进行定量化的铝物质流分析及相应的能量流、价值流和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有色金属材料发展水平也在日益进步,过去传统的有色金属材料的利用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材料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开始侧重于科学、节能的利用理念,所以有色金属材料的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应用是毋庸置疑的。有色金属材料的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可以让材料的使用近乎合理。本文主要介绍了有色金属材料再生的方法,着重说明了废旧铜、铝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有色金属材料的再生利用技术,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给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是连续运转、间歇操作的过滤式离心机,控制方式为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控制)。离心机操作过程中的进料、分离、洗涤、脱水、卸料及滤布再生等过程一般均在全速状态下完成,单次循环时间短,处理量大,并可获得较好的过滤(滤饼含水率较低)和洗涤效果。中铝山东分公司化学品氧化铝厂在沸石生产流程中引进GKH1600-NA卧式虹吸刮刀卸料离心机,与立式压滤机相比,具有节能、维护简单、滤饼含水率低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和脱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制备了摩尔投料比Mg/Al为3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水滑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镁铝水滑石对NOx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Mg3Al水滑石对氮氧化物的吸附容量为1398.2mg/g,吸附性能优于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的水滑石采用热分解再生,重复使用3次,吸附容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再生处置处治技术,从再生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再生路面等级及再生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不同再生方法的适用条件.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冶炼38CrMoAI钢控制铝成分是炼钢生产的难点,着重分析了铝成分出格的原因及影响铝收得率的因素。阐述了通过改进工艺操作方法来提高铝的收得率,保证铝成分的合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天然再生剂大蒜汁并结合开炼、密炼等再生方法对废溴化丁基橡胶的再生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开炼温度、开炼时间、密炼温度、密炼时间及再生剂用量对再生效果均有影响,且在这些因素中,再生剂为主导因素。在开炼温度为55℃、开炼时间为10min、加入再生剂用量为6%时再生效果最佳;密炼温度为125℃、密炼时间10min、再生剂用为6%时取得最佳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型铝铸件分为套类、板类、环类、箱体类、帽类等,不同形状的大型铝铸件在铸造工艺上要求侧重点也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大型铝铸件的成品质量,工艺上的关键环节都是针对特殊形状铝铸件的薄弱部分设计的,针对不同形状的大型铝铸件进行铸造工艺研究,并探讨大型铝铸件铸造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和应对措施,为完善大型铝铸件铸造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03年至2007年铝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强  王鹤鸣  陆钟武 《资源科学》2010,32(3):472-477
本文给出了铝的物质循环流图,铝循环的整个过程包含4个阶段: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生产阶段,铝制品的加工制造阶段,铝制品的使用阶段和报废铝制品的回收阶段。采用此物质循环流图分析了我国2007年的铝循环状况,得出了以下指标:氧化铝生产阶段、原铝生产阶段和整个铝工业的原料自给率分别为55.50%、79.25%和49.01%;整个铝工业自产废杂铝和进口废杂铝的使用比例分别为5.93%和9.35%。给出了我国2003年—2007年铝工业的物流指标,得出了此阶段原料自给率和废杂铝使用比例的变化。分析了我国2003年—2007年间各种含铝物质的净进口量、铝循环中各种含铝物质损失量和铝社会蓄积量净增量的变化。并给出了我国今后铝工业进出口政策的重点和减少铝损失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铝以多种矿物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地壳中铝占7.73%.铝的密度为27克/cm3(20℃),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轻金属.铝主要用于建筑业,运输业·航天业·航海业·电气业·电子工业;耐火材料;包装业以及家庭用具食品工业等.在冶金工业里,铝是冶炼过程中的造渣元素.由于铝的应用广泛,分析领域中铝是普遍需要分析的元素之一.故常量分析法进几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铝的广泛存在,各种物质特别是高纯物质中,铝以杂质成分需要分析.当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铝成为环保分析的项目之一.故微量分析法近20年来亦有很大的进展.兹将近代铝的常量分析法和微量分析法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建筑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可参考依据,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促进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主流汽车厂商纷纷使用颗粒捕集器来处理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以满足环保要求,颗粒补集器的再生控制显得越发重要,而颗粒补集器本身的被动再生能力对再生控制有很大影响,所以有必要对颗粒补集器的被动再生能力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柴油颗粒捕集器(DPF)频繁再生问题的分析,说明DPF被动再生能力对DPF再生控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要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再生能力的动物,或许要属火蜥蜴了。它们不仅能够自我再生被切除的尾巴、四肢、受损的肺脏以及重伤的脊椎神经,甚至能够再生部分受损的大脑。科学家们在发现火蜥蜴这神奇的再生能力之后,就希望将它的再生机理应用到人类肢体再生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8.
铝电解槽为电解铝的生产提供了条件,铝电解槽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散热不良的情况,容易引起铝电解槽破损,影响了铝电解槽的具体使用寿命和电解铝质量。铝电解槽破损会影响到实际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分析铝电解槽的破损以及维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再生混凝土因性能稳定性低于普通混凝土而一直无法得到广泛运用。为解决再生混凝土性能变异明显等问题,提高其力剖强度,实现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通过添加工业废渣或细纤维的方式,并根据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等指标,对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挂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再生粗骨料替代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和细纤维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以及密实度:同时在再生骨料替换率不超过2%时,采用双掺法可使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20.
傅长明 《大众科技》2010,(12):80-81,73
叙述了铝冶金和铝回收工业中常用多孔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铝用多孔材料的类型、材质、制备以及应用,并指出了目前铝用多孔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