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船民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特殊人口,对船民的的研究也持续了很多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船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中,船民研究在学科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应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保斌 《小学生》2010,(11):26-27
我校地处南通市的最西端,与船闸为邻,近年来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船民子女的比例更是达到85%。由于转学前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等和本地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船民孩子的写作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平时见的不多,听的不多,读的也不多,造成船民孩子知识面狭窄,生活内容单一。  相似文献   

3.
平乐船民有两个来源:一为古代越族;二为历史上迁徙至平乐的汉族。平乐船民深受越文化影响,从精神内核、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等方面都有越文化的烙印,并且在船民歌谣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九姓渔船”是指船民的九种姓氏。相传陈友谅兵败,子孙九姓家属(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被贬钱塘江流域舟居,从事撑船、背纤等苦活。徽州境内新安江主、支流上飘泊的船民,为“九姓渔船”的后裔,以陈、叶、钱、汪四姓为多。陈姓来自建德东州(徽港、婺港汇合处),叶姓来自桐庐。这些船民长期过着浮家泛宅的水上生活,  相似文献   

5.
“九姓渔船”是指船民的九种姓氏。相传陈友谅兵败,子孙九姓家属(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被贬钱塘江流域舟居,从事撑船、背纤等苦活。徽州境内新安江主、支流上飘泊的船民,为“九姓渔船”的后裔,以陈、叶、钱、汪四姓为多。陈姓来自建德东州(徽港、婺港汇合处),叶姓来自桐庐。这些船民长期过着浮家泛宅的水上生活,  相似文献   

6.
宜兴县官林公社官林小学积极采取措施,从漁民、船民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出发,办了多种形式的流动学习班,为尚未入学的适龄的漁民、船民的子女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官林公社东靠滆湖,河流港口很多。这里的人們除大多数参加农业生产外,还有少数人以捕魚和水上运输为业。漁民和船民在党的領导下,解放后劳动和生活有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有些孩子已上了学校。但是,漁民船民都是水上人家,船只流动不定,要让孩子們全部上岸入学,仍然有一定困难。官林小学为了便于这些漁民和船民的子女学习文化特增設了漁、船民子女流动学习班。每当月底,漁船齐集在官林鎮的河边,漁民紛紛上岸开例会的时候,船上的孩子們就到官林小学漁、船员子女学习班学习。他們在老师的热情教导下,在这里读书、写字,直到家长在鎮上开完会为止。他們回到船上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信念以及实践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探析,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科学信仰与"科举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只有科学信念而缺乏科学信仰,主要是古代科举制度造成的。考察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科举考试使民众形成对人的信仰而失去对物的信仰。科举制度的长期历史积淀使其本身形成“科举信仰”。“科举信仰”对今天科学与教育有着复杂和广泛的影响。培养当代民众的科学信仰。必须正视“科举信仰”的存在。对其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面对今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支离破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充满质疑,如何救治?文章通过阐述高等教育质量的信仰内核,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信仰现状与高等教育实践本身对于学习信仰的遮蔽,认为学习信仰的缺损是造成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基于信仰,重建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川江号子的形成、内容与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江号子是三峡地区船工们拉纤,摇橹,推桡时唱的劳动歌,它的形成与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三峡人能歌善舞的习俗与直率豪爽的性格有关。川江号子词或描述峡江两岸的风土民情,古迹物产,或反映船工们战滩斗泊风貌及凄苦悲惨的命运,或表达船工夫妻真挚的情爱与调侃异性的诙谐,川江号子中蕴含着三峡人坚毅不拔,团结协作,对外开放的化精神,这些精神被三峡地区的人们代代传承,这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和不朽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佛山民间信奉的鬼神多,而供奉鬼神的庙宇就更多,众多的庙宇自然就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私祀乃至淫祀。民间私祀的存在使得基层社会与国家之间在信仰领域里的正面冲突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缓冲地带;而当民间私祀对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秩序产生威胁或有可能颠覆正统理念时,代表国家的基层组织就会加以干预、纠正,甚至奏请禁毁。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大环境下,佛山地方官绅为了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的祖庙,进行了一系列的借助传说并将之附会于北帝神的造神运动,最后成功地使北帝信仰由佛山地方性的淫祀、私祀上升为正统化的国家官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立独尊上帝的局面,太平天国严禁偶像崇拜,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狂飙式的毁灭偶像运动,在起义立国初期,太平军一直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因而毁灭偶像的声势不大,波及范围有限,建都天京和进军苏杭后,该运动相继形成了两个高潮,洪仁Gan、李秀成对该激进政策稍有意见分歧,主张对庙宇寺观禁而不毁,但无力左右局面。因此,该政策便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相始终,成为太平天国对待偶像崇拜的一个主导政策,然而,此举并不具有破除迷信,排斥一切神灵的意义,其实质依旧在造神,区别仅在于以一神替代了众神,尽管它在初期极大地改变了太平军的精神面貌,但其所孕育的宗教激情最终仅是泡沫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该政策既有悖国情民心,同时又过于简单粗暴,所以民间始终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上帝信仰。相反,却在心理上拉大了与太平天国政权之间的距离,此外,该政策带有很强的盲目破坏性,致使江南为主体的宗教建筑和名胜古迹蒙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14.
郝铁川所著《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中国民间神研究》是一本深入浅出、度人金针的学术著作.作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刻把握,掌握了丰富的材料.而其对中国传统社会鬼神特点的概括,更是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平乐桂江船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桂江特殊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平乐一带的桂江地貌特征多样,水资源优良,适于各种鱼类的生存;沿岸崇山峻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往来穿梭的船家们提供了饮食生活所需的丰富材料,这是船家饮食文化得以吸收、传承以及提升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2,23(5):110-113
天主教在福建的历史是一部外来文化与福建当地固有文化冲突与互渗的历史,它的传播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它与福建社会生活的融合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既有与高层次的儒学为主体的雅文化的结合,也有与低层次的祭祖拜神及至迷信、封建会社、民俗民情的结合.清代天主教与福建社会生活的融合是有局限的,它采取的措施仅仅是外表的本地化,而内容和实质仍然没有与福建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诸多的神明崇拜中,关羽与诸葛亮的崇拜同源于汉末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人物。这两位刘备集团中的得力干将,在千年传说与信仰的相互作用下,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杰出历史功绩,加上被后人赋予的理想人格,终于发展成为全国崇拜的神明;但是在民间信仰和官方推崇的交互影响下,由于关葛二人的自身功绩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导致了崇拜规模、崇拜地域、崇拜形成关键时期等一系列崇拜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以为本的国家,民间祭祀着不少与农事相关的神灵,虫王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民间,一般都只流传着虫王是“鹙”和“刘猛将军”的传说,但在山西省晋南和晋东南地区所供奉的虫王却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以旱蝗责躬”的神化传说,也有人们对他的纪念缅怀,还有这一带历史上是一个多蝗灾地区,所以人民祭祀他,以求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