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由《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和《蹶张心法》合刊而成的《耕余剩技》是一部重要的武术典籍。它的产生与程宗猷富裕的家庭背景、“文武兼修”的徽文化以及徽刻的盛行等密切相关。该书不但对明代流传于世的少林棍法、倭刀法、河南枪法以及弩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而且对现今流传的天启棍、苗刀、八门拳等传统武术流派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致自元明代以来,我国古典武艺体系形成了大枪独尊的传统,枪被尊为长兵之祖,吴殳在《手臂录》第一卷《枪王说》第一句开宗明义即说语云:‘枪为诸艺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程宗猷在《耕余剩技·长枪法选》说:世人尊枪为艺中之王,盖亦以长技无逾于此。枪法是一切武艺的至高点。大凡一位高品位的武艺家,总要在枪法上有些讲究,下场演练要拿大枪,不是花枪,这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个显示学养、资历和身份的标志。对中国武术而言,这个传统的形成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武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大枪的神勇全靠修炼功力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4.
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明末清初是其昌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是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著名武术家吴殳所著的被后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的120年间。  相似文献   

5.
由《少林棍法阐宗》明代武术家程宗猷撰写的一部重要武术典籍。它的产生与程宗猷富裕的家庭背景、"文武兼修"的徽文化以及徽刻的盛行等密切相关。该书不但图文并茂地对明代流传于世的少林棍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而且对现今流传的天启棍、风磨棍以及民间拳谱《枪势五十五图》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丰富多彩,值得我们认真研读与发掘。  相似文献   

6.
于志钧 《武当》2006,(7):26-27
陈家沟现在传习的枪法,仅有一套花枪,显然不是他们原有的枪法。1931年,陈家沟陈氏后裔陈子明携陈家沟拳械谱旧抄本数种出示,其中两册最重要:一名为《器械丛集·陈两仪堂记》;一名题为《文修堂本》。其中记载枪法若干,现录之如下:桓侯张翼德四枪上平枪(面扎)、右肋一枪(背扎)、下部一枪(丹田气海)、锁咽喉枪(面扎)。四枪对扎法一、彼用上平枪扎我门面,我进步从大门回引一枪。二、彼又用上平枪扎我左肋,我从小门背引一枪。三、彼从大门下扎我左腿,我依面避引一枪。四、彼又起枪往我咽喉扎来,我从大门引一枪。八枪对扎法一、彼方用枪从大门来扎…  相似文献   

7.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8.
韩静波 《精武》2006,(1):26-28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影响,因佛教四大名山的峨眉山而得名。拳法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本文将以两个单式为例,阐述其拳法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9.
杭东 《武当》2013,(11):59-60
峨眉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术的三大宗派。峨眉山武术,讲究后发先至,以柔克刚。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广为人知的是“郭襄开创峨眉派”或“道姑开创峨眉派”。而知名武术文化学者于铁成撰文《揭开峨眉武术神秘面纱》则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成型于南宋建炎年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创始人为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三国演义》进行精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武将使用最多的兵器是“枪”,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武将使用兵器“枪”的作战场景进行研究,充分证明罗贯中在他那个时代对于描写兵器反映出的古代武术印记与对现代武术中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上记载:枪法的流传,开始于杨氏,名为“梨花枪”。杨家枪法手抓枪根,出枪很长,有虚有实,有奇有正;其攻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杨家枪法向有“天下无敌手”之誉。 这套《简化杨家枪术》是根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刘志清前辈的龙行刀,演练起来,龙飞凤舞,轻盈优美,是力的功底和美的旋律的巧妙结合,为中华武术中的一绝。除了龙行刀,刘老前辈还精通龙行掌、龙行剑、龙行枪等龙行门拳械,其中以龙行掌为基础。刘老前辈会走(演练),但无文字(谱)留传。笔者遵严命挖掘整理《少林派心意门掌拳械录》  相似文献   

13.
枪为百兵之王,可见枪术在传统武术中的地位。历代军中皆以长枪为主,可见枪法的威力和便利。武谚有云:年刀月棍当时枪,即是说枪法最易学,学即能用,立竿见影。武谚又云:年刀月棍一辈子枪,则是说枪法易学难精,枪法中的堂奥需要人用一生来修证。  相似文献   

14.
林钰轩 《武当》2013,(11):11-14
剑术一道由来久矣。曾有越女、白猿公等居山炼剑,实为剑术之始祖。武林中素有武当剑、少林棍、峨眉枪之说。可见武当道派以剑法著称于武林,秘传千年而不绝。武当剑法,内合清虚之意,外取四灵之象,是故又有“冰符四灵剑”之称。又因是纯阳祖师所传,又有“纯阳剑”之名。由于内家剑法以丹力入剑,又有“丹剑”之说。此剑术在我门内已历十四代传承,吾自五岁随父逍遥子习少林五拳和易筋经,八岁开练武当玄功太极及剑法,十一岁那年始练峨眉技击术。  相似文献   

15.
姬氏枪法源于六合枪众所周知,心意六合拳是以枪法化拳法而形成的拳术,在心意六合拳谱中《六合十大要序》中记载了姬龙峰先生的事迹:先生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呼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可操枪以自卫,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  相似文献   

16.
清代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今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势行功歌》原名《十三势歌》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王曾旅居河南,以教馆为业。据写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的《阴符枪谱·序》说:“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他的武术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等两种,尤以《太极拳谱》一书的流传最为广泛。该书是由《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等两篇论文,以及《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两篇诗歌组成。近两百年来,这四篇文  相似文献   

17.
枪由矛演变而来,成为古战场上的一种重要的格斗兵器.宋代以后枪的形制向专门化发展,形制多样.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论述了武术器械的枪形制演变经历了混沌期、分离期、专门化期和形式化期等几个阶段.古代武术器械枪的形制从兵器枪中的长枪形制蜕变而来,现代竞技武术用枪的形制是兵器枪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18.
张方 《精武》2010,(7):71-72
我从来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心意拳的“心意”二字是源于《俱舍论》的小乘佛学思想。世亲的《俱舍论》全称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世亲被佛学界称之为“第二佛陀”,《俱舍论》被誉为“解脱知识的宝藏”。姬隆凤将少林心意把和六合大枪糅而化之,创立了“心意六合拳”,  相似文献   

19.
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是古代作战的兵器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庖(禾羲)始造干戈,蚩尤继作五兵。周官释五兵为戈、殳、(卓戈)、酋、矛。《昭代从书·甲集·兵杖记》载:“实録曰黄帝与蚩尤战即有枪”。程冲斗在《长枪法选·长枪说》中审道:“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说明枪的前身是矛。在冷兵器时代,枪是一种很有威力的长兵器。它以其灵活善变,伏机制胜,出击神速的  相似文献   

20.
“动静有常”。在我国有关战争、技击、拳术的名著中,无一不深刻地阐明“动”、“静”的内涵及其规律。《孙子》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三国的曹操概括为“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成语“静如处女,动如脱兔”便源出于此。清朝王宗岳在《阴符枪谱》中,借用这句成语阐明枪法的原则。其它诸如南北少林武术中的“守如处女,出似脱兔”,“动如脱兔,瞥如飞鸿”,“静如处女瞥如鸿”之说,都同出此源。《孙子》还论及“击空虚”要“其疾如风”,“守”要“不动如山”。武术长拳十二型中“快如风”,“静如岳”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