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装不进水的空瓶在盐水瓶橡皮塞中心位置开一小孔,紧紧地插入漏斗或一段塑料管,管子上端安装盛水容器.瓶子内看起来是空空的,但是你往漏斗里注水,水不会流进瓶里.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在用吸管吸饮料时,我们可能没有想到过为什么饮料会进入口中,不知道这一过程中是大气压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吸的时候使吸管中的气压降低,这时外界的大气压把气体压了上去。如果用吸管在一个密封的瓶子中吸饮料,你就吸不出来,因为里面没有大气。当生病挂水时,为什么瓶子的下端有两根管子,一根通往人体,而另一根却通往空气?实际上又是因为大气压的缘故。在水不断地往下滴的过程中,水在不断地减少,里面气体体积在不断增大,压强就会减小,这时外界的大气压就会把外面的气体压入瓶内,使气压增大,水才会不断流下来。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3.
一、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第7课《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中,为了认识空气不出来,水进不去,课本列出了用漏斗、胶塞、集气瓶的实验,由于漏斗孔大,不论怎样塞紧胶塞,仍有水向里渗或流入,为此,我用透明胶带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剪一段胶带,把胶面向外,再用卷笔刀削过的铅笔上缠一个圆锥形,剪去多余部分,最后用铅笔把这个小漏斗塞入漏斗颈,这样经过改制的漏斗无论怎样装水,它都不会再流,图例:  相似文献   

4.
封锁空气     
正把一只大小合适的漏斗插入瓶口,周围用橡皮泥密封。向漏斗里倒入水,但水却进不了瓶中。这是因为瓶中保留的空气阻挡了水的进入。另一方面,漏斗开口处里的水分子表面有张力,也阻止了瓶中空气的流出。而如果这时候你用手指按住一根吸管的一端,把另一端插入漏斗,那么你只要一抬起手指,水立即就会进入瓶中。因为空气已经通过吸管外溢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一.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的作业1是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用这个实验揭示空气有一定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做过这个实验。但每次都有一部分水流入瓶中,实验总是失败.我分析了出现这种现  相似文献   

6.
关键词1:无意注意一次"无意注意"引起的思考不少教师因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心理学原理及规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得教学富有成果."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教师新课起始时的情景创设,在如皋市公开课比赛中,一位年轻教师讲授"液体的压强",他引入课题的情景是这样设计的:盛水的玻璃漏斗下端与乳胶软管相连,乳胶软管的另一端和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相连,请一名高个子的学生利用晾衣叉慢慢将漏斗举高,当漏斗举到一定高度,水从开裂的塑料  相似文献   

7.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上也不例外,如果老师能时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一定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根管子,一个落体,当落体下落时,通常,没什么新奇。可是,当落体从这根神奇的管子里面下落时,奇迹便出现了。虽然落体质量没有改变,但是,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落体还是迟迟不肯从这根管子里落下,它抗拒着地心引力对它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从管子的透明窗口处,看到落体的下落情况(图1)。为什么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有个词语叫“流光溢彩”,那么,光真的会流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看看吧。实验材料:带塑料盖的大口玻璃瓶1个,长10厘米橡胶软管1根,长5厘米塑料硬管1截,手电筒1只,粘合剂。如图(1)实验步骤:1.在瓶盖中央间隔2厘米打两个孔,一个孔上插橡胶软管,做进水口;另一个孔上插塑料硬管,做出水口,并用粘合剂把硬管与孔接触的地方密封好。如图(2)实验原理:光照在不同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介质,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果水流的弯曲度不大,光线就可以在水流的内表面来回反射,进到空气中的很少,因此,使水流发亮,就像光也随着水流出来了。2.晚上,将玻璃…  相似文献   

9.
一、制作材料: 方座支架一个、三合板一块、U形玻璃管1根,漏斗1个、带玻璃管的胶塞一个、灯钩2个、细铁丝、螺钉、螺母若干。 二、制作方法: (1)用铁架台作为简易风向风速指示器的底座,在底座上标出“东南西北”字,在立杆下端三分之一处套上塑料圈。(见图一)  相似文献   

10.
方形漏斗     
漏斗的下端一般都是圆形的。用这种漏斗往瓶子里灌水或其他液体,常常要提起漏斗,使漏斗与瓶口之间有一个空隙。否则,就会“噗噗”地直冒气泡,液体流得很慢,甚至流不下去。 如果把漏斗下端改成方形,往瓶里灌液体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中的实验3,往漏斗中灌水,水不进去的实验。在实际操作时,常因漏气而失败,在反复选择材料中,我采取了以下实验,终于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一、材料:洗干净的废弃盐水瓶(带塞)、20ml注射器、输液用针尖。二.制作方法:1.把注射器的活塞取下后,插入盐水瓶的皮塞作漏斗。2.把输液用针尖也插入皮塞(两个孔隔开—些)。三、演示过程:1.先用手把针尖底端堵住,然后往注射器管子即漏斗里倒水,可以看到水不会流到盐水瓶里去。2.如果把手松开,可以看到,水从管子即漏斗流了下来。上述实验绝对不会…  相似文献   

12.
你家里能找到一个类似试管的透明容器吗?没有的话.请你找一个盛过洗发精的塑料瓶(直径越小越好),把它上端的封盖去掉.做成直筒形(如图1-Ⅰ、Ⅱ)。先检查一下漏气不漏气。方法是:瓶子盛满水.用手掌封住口,倒立在有水的盆里.松开手,瓶里的水流不出来;或把空瓶倒立水里,瓶外的水面与瓶里的水面能保持一定水位不变.即视为不漏气(如图1-Ⅲ、Ⅳ).就可以做这个小实验了。操作步骤和方法用直尺量出水面以上直简塑料瓶内壁的高度.将其五等分,距瓶口的第一刻度特别要作出醒目标记,用红线绕一圈系紧。然后.将一段铁丝用纱布擦…  相似文献   

13.
在四年级的科技活动课上,我们做过用橡胶软管(虹吸软管)抽水,使水往高处流的实验。其操作方法是:先把软管的一端浸入水缸里,然后把管子出水的一端放在水缸外面低于缸底的地方,再从用嘴将水从管子里吸出来一点,这样就能把水从缸子里面抽出来,把缸子里的水全部抽干。我还看见过司机叔叔在公路边修车的时候,也用这种方法,通过软管将汽油从油箱里抽出来清洗机器零件上的油污。我们都知道,汽油是有毒性的,长期这样把汽油吸进嘴里,对人体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14.
《自然》第一册第三课作业“1”,学生常常不易做成功。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漏气。带漏斗的瓶塞与瓶口之间漏斗管与瓶塞之间,如果接触不严密,即使存在很小的间隙就会漏气。过程是这样的:当水进入漏斗,压缩瓶内的空气,瓶内的空气则经过微小的间隙被水挤出瓶外,漏斗里的水就进入瓶内。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经常要在细玻璃中用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填装水银的通用的方法是把漏斗放在管口处,然后把一根细铁丝通过漏斗插入玻璃管里,再用小试管盛水银从漏斗灌入。用这种方法装水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当玻璃管内径较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2课《压缩空气》中第一知识要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有一定的体积 ,而教材中安排的2个实验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 :一个大漏斗 ,橡皮塞 ,平底烧瓶玻璃管 ,气球 ,烧杯 ,水。2 操作 :第一步 :用带有漏斗和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堵住玻璃管的上端 ,用烧杯往漏斗里倒入适量的水。讨论 :为什么漏斗里的水流不到烧瓶里去?实验现象明显而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空气占据烧瓶里的空间所以水流不进去。第二步 :用气球(里面没有空…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三课《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作业1是一个实验。原题节录如下:“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经过本人实验验证,水流进了瓶子里。经过分析和观察,我明白了这是教材编者的疏忽。实验过程中,瓶子里的空  相似文献   

18.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课堂上适当地引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带有一定趣味的小实验,对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很有好处.如在讲“大气压”一课时,我首先利用一段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用手堵住一端,将水灌满,然后提问:如用手堵住两端,慢慢倒过来,再将堵住下端的手松开,管中的水会流出来吗,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开始猜想、议论,都想看看到底实验结果如何.当发现管中的水并没有流出时,学生感到惊奇接着.我提出问题:若不把管子倒过来,而是将上端捂住,下端松开,管子  相似文献   

19.
潘路 《物理教师》2010,31(11):38-38,40
“用水平喷出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是高中新课标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向学生推荐的“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分组实验的方法之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只要在装有水且口朝下的瓶口塞进直立与有直角弯头的两根管子就会有水流水平射出,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自然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实验2,要求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能否流进瓶子里?把瓶塞松一松,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瓶塞一松漏斗里的水很快流到瓶子里去了。这是因为空气让出了它占据的空间,空气从瓶塞处“流”出去了。为了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