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何为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呢?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审美而进行的教育。詹氏所说的欣赏教学是通过音乐欣赏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究,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发人的参与欲望和参与行动。在这里欣赏与唱、奏等其它音乐参与活动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的。它涵盖了歌曲、奏乐、律动、游戏、读写乐谱音乐理论知识等一切音乐训练和学习。詹氏的这一理论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王志娴 《海南教育》2014,(16):75-75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感受与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一些现状表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秋英 《天津教育》2021,(8):142-14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欣赏能力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养成欣赏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列举了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详细论述了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要点和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芸 《成才之路》2010,(19):58-58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协调能力、丰富想象力。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刘昱 《辽宁教育》2011,(9):57-58
小学音乐课是我国小学开设的一门陶冶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课。它是对学生系统进行音乐素养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92):154-156
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感知、欣赏与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文章基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现状,提出具体教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课中的口琴教学牡丹江市火炬小学校刘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就是说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器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音准和读谱能力,能促进学...  相似文献   

8.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审美品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美妙的组合     
设计意图早在本世纪初,《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就强调指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因而重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能力。设计该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接触音乐的初期就知道音乐是叠式的、立体的,打破传统欣赏方法(习惯单旋律音乐),努力使孩子的耳朵从“生理上的耳朵”逐渐转化为“音乐的耳朵”,以提高听觉能力。并在活动中,尝试让同一个问题,用多种角度、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去解决,揭示音乐的内涵,以达到让孩子在保持持续兴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形式让幼…  相似文献   

11.
花蕾 《学周刊C版》2014,(2):215-215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很难使欣赏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尤其面对一些较长的欣赏曲目时.学生通常不能做到有效聆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几个小策略以应对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声乐欣赏能力、锻炼其音乐感知美感的重要手段,在名目繁多的音乐培训模式中,多声部合唱教育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音乐技能相比,合格的合唱教学在提升学生个人音乐能力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音域协调能力。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出发,论述在多声部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进行欣赏教学,培养小学生欣赏能力,必须把握“五性”。一是认识重要性。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通过音乐艺术手段潜移默化地对  相似文献   

15.
颜焱 《教育》2013,(10):54-55
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体现学习内涵,通过辅助教学,共同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为深刻理解音乐教学提供支撑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新课程把"欣赏"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主要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仍然侧重于“双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学生学唱歌、学乐器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模式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常常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学会领悟音乐的内在美。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标准》(201l版)中明确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英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但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不够,因此,他们在聆听音乐时,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往往会“做小动作”“讲话”“走神”。针对这些现象,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借用通感,丰富体验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实施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可以让人产生情感效应。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学苑教育》2020,(2):77-77,7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关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小学音乐的教育创新。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是有限,很难从音乐中触及灵魂,从而陶冶心灵。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而小学音乐欣赏则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引导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从而得到精神满足。音乐欣赏教学本质上属于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能力,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我的问题】杭州市京都小学董颖:音乐欣赏在音乐学习中有怎样的作用?欣赏教学中,如何避免“过于注重活动而脱离音乐听赏本身”的问题?【名师解答】“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作品的美感、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