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新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影响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桎梏,提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个性的差异,从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出发,带动学生走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知识本位的狭小空间,顺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要求,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运才  黄宇辉 《文教资料》2014,(17):128-129
课程改革推动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学分制课程的构建已成为我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本文通过对学分制课程建构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岗位素质本位等主要课程建构理念的分析、反思、吸取,提出了岗位素质本位与终身发展相结合的学分制课程建构理念,这种理念既能满足学生的当下需要,又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着"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的使命,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展开,这不仅给当前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而且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之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改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它涉及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方方面面,立足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新课改令人耳目一新,促使教师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启了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幕。本次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目的是“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夏英 《江西教育》2007,(7):24-25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新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新方法、新理念--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课程的功能,重点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的编写背景与概况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教学的重点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即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从课程的结构来说,要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课程的内容来说,强调贴近生活和时代;从课程的目的来说,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之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改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给学校带来了机遇,但更是一种挑战。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全国顺利实施,努力推动着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  相似文献   

12.
夏英 《江西教育》2007,(4):24-25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新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种重大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让部分教师面对新教材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课改“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采用,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那么,全面和谐发展的含义如何?在课程的理念、目标中又应如何体现呢?新课程提出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应获得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它是实现课程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的根本性的举措,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其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应该说是此次课程目标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枚 《云南教育》2004,(11):33-33
本次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践《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经验和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到了我们的眼前。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高,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在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在全国顺利实施。这是一次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针对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课程研究者和实践者深情呼唤具有真正操作意义的后现代课程理论。而协商课程是一种过程性的课程模式,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格本位教育是目前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阐述高职课程建设的人格本位及基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格本位课程所关注的四种品质以及它的发展历程.同时,提出了人格本位思想对我国高职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除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给学生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外,其教学大纲更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它改变了过去高中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本位”与“学生本位”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又兼备科学与人、实践与交流、人和自然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