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了一种新的德育观。生态德育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生态教育的核心是生态价值观,要求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  相似文献   

2.
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了一种新的德育观.生态德育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态教育活动。确切地说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生态德育有别于传统的“人际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矛盾尚不突出的时候,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会的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的核心是正确地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而当人与自然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德育因此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所谓的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而自上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5.
所谓生态德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教育者(教师)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为了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形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并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王智 《贵州教育》2008,(12):10-10
<正>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存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态教育活动.确切地说,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反思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启动人类心灵深处的道德资源. 一、生态德育的含义及模式 所谓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伴随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伦理学""环境生态学"的兴起,相继产生了伦理学、生态学的革命。自此,关注生态及生存问题就越来越多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并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关注生存环境,倡行生态道德的呼声日见其高,继而一种区别于学校传统德育的生态德育观也适时被正式鲜明提出。所谓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以至于自觉调节自我行为,从而更好地亲近自然,增强环保意  相似文献   

10.
徐吉志 《教书育人》2006,(11):51-51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破坏行为。生态德育的核心要素是:  相似文献   

11.
生态德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德育是一种体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新型价值观的培育,即通过自然、社会、个体、审美和实践等具体价值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目标。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价值支点和实然价值支点,因此,必须以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和提高生态道德素质等为抓手,并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推动生态德育,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支撑和依托。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中,反思与构建一种互生共存的生态和谐道德观,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纵观传统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德育模式,剥夺了学生自然生态的生长机会与条件。要根本改变说教的模式,就必须尊重学生自然生态的道德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享有进行道德抉择、思考道德行为与后果之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破坏行为。生态德育的核心要素是:1.绿色:生态德育的主色调。“绿色”是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主色调,它直观上给人清新的感受,它也寓意着生命与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它不仅代表…  相似文献   

14.
刘苗  肖联龙 《中学生物教学》2003,(5):47-48,F00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部立项的“中学生态德育理论与实践”专设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立足学生的终生发展 ,注重培训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生态道德素质 ,帮助学生形成大德育观等诸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充分体现了生态德育的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1 生态德育的时代性———与时俱进生态德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生态伦理、环境道德观点出发 ,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世…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意识为己任,是使个体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将生态道德纳入学校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面对人类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应发挥其独特功能,把道德教育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中去,树立受教育者的自然道德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意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树立改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理念,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一种新的德育模式——生态德育模式正在逐渐被人们认可。生态德育是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进行生态领域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不仅关注人际关系,而且探寻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践行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指创设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追求和谐无痕的育人技巧,指导学生从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学生享用自然,自觉养成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文明交往、相互关爱的德育观。所以绿色德育是和谐德育的范畴。绿色生态德育的基本内涵"绿色生态德育是现在中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和改革的主流和新理念,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而提炼出来的一种现代德育观."绿色生态德育"是融合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大力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琳 《天津教育》2007,(9):33-34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以道德理念去维护生态平衡,做好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