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深入探讨远运动最佳腾起角的运动生物力学公式,分析了身体垂直速度、水平助跑速度利用率与最佳腾起角和跳远成绩的关系。以理论和大量技术数据为依据,指出起跳时身体垂直速度利用率对跳远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方式对高三学生进行10周的体育干预实验,探讨体育锻炼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有规律的、具有一定运动强度的各种运动方式的课余体育锻炼都能够降低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集体对抗类运动方式对于考试焦虑的降低优于个人非对抗类运动方式.具有集体对抗类运动方式特点的运动项目对于降低高考男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最为有效,具有个人对抗类运动方式特点的运动项目对于降低高考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最为有效.揭示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方式对高考学生考试焦虑干预的不同效果,帮助高考学生科学选择最佳的体育锻炼项目,采用最佳的运动方式,有效地降低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跳远运动中,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而摆动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水平速度的正常发挥和垂直速度的大小,以及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衔接。因此,摆动速度成为跳远项目关键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两名优秀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摆动速度训练进行对比分析,谈谈摆动速度对跳远运动成绩所起的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水平速度不能转化成重直速度在对跳高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文章中,常可见到这种提法:通过快速助跑获得水平速度(或水平动量),在踏跳时,使它转化成垂直速度(或垂直动量)。这种提法在力学概念上是有错误的。垂直速度是踏跳时受到地面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作用而获得的,不是水平速度转化来的。速度(或动量)是矢量,水平速度(或水平动量)与垂直速度(垂直动量)方向不同,是不能互相转化的。  相似文献   

5.
100m短跑运动具有连续周期的抛射体运动特征。每一个运动周期分为蹬踏腾起、腾空飞越和着地缓冲3个阶段;每一个运动周期的运动、动力和能量消耗过程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主要方向进行分析。总能量消耗包括维持垂直方向周期运动的能耗、维持水平方向动能增加的能耗和克服水平方向的空气和地面阻力做功的能耗。给出了3方面能耗的计算模型以及总能耗和功率的计算模型。分析表明:用该模型计算世界优秀运动员100m短跑总功率等指标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不同蹬地动作下肢诸肌群拉伤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征集218例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诸肌群运动性拉伤的临床资料,按水平速度类、垂直高度类、水平与垂直结合类三类运动项目,进行综合及分类比较分析,发现三类运动蹬地动作所造成的下肢诸肌群拉伤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规律,或可为下肢肌群运动性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短跑教学中,一些教师强调跑动中的伸膝、伸髋及下肢的蹬伸能力,旨在增大步幅,提高短跑速度,却往往忽视了摆动效果和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易造成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水平运动的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现代短跑技术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这是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跑步时,人体的动力是靠两腿的后蹬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中力的分解来分析后蹬动作时,就可以把支撑反作用力分解为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两个力,其中的水平分力是动力,是推动人前进的。只有当水平分力的方向与跑动方向一致时,水平分力才能够全面用于推进人体向前运动。如果水平分力与前进方向不一致,水平分力在水平面上又要分解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力。其中只有一个力的方向与人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这就是前进的动力,而另外一个力却与前进的方向垂直,使人体向两侧移动。由于水平分力有一部分用于两侧的移动,从而减小了向前运动的推力,必将…  相似文献   

9.
跳跃运动包括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四个项目,各项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是不同的,在选材上也各有所侧重。但跳跃运动都以腾越垂直高度或水平距离为目的,同属爆发性用力的灵巧项目,技术结构皆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组成,对运动员的速度、快速力量、灵,了性等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力图通过对我国优秀艺体运动员认知方式和焦虑情绪的实验,探讨场依存性特征与动作稳定性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寻找运动员现场发挥和出成绩的变化规律,从而为选材和运动训练服务。研究对象:1991年杭州比赛获个人、集体前三名的运动员共36人。研究方法:认知方式的典型实验法——棒框测验(RFT)和焦虑状态、焦虑品质的测试以及运动员现场失误及运动成绩的统计分析。其结论如下:1.36名运动员棒框测试成绩(调节垂直的平均误差)均值为1.725(S=0.13),表现出较明显的场独立性倾向,而且这种特征与训练水平相一致,即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投掷运动专项能力训练的功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为了提高投掷运动专项能力,应针对投掷运动中力的有序传递、力的非直线和非垂直方向性、稳固的左侧支撑、一次性爆发式用力、超越器械和超等长用力方式等功能因素进行训练。为了提高专项能力训练效果,还应树立以“强度”为核心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还要注意科学地安排休息时间;关注运动技能的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通过以骨为杠杆,肌肉的收缩为动力来实现的。背越式跳高起跳要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起跳腿所承受的负荷很大,况且起跳时并不是起跳腿的单一运动形式,而是要依靠摆动腿的上摆和上体的协调配合来完成。这样人体运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夏正清 《体育科研》2000,21(3):11-13,26
通过高速摄影和文献资料法,对不同水平女子100m栏运动员分析,发现高水平运动贞起跨时的起跨距离、身体重心的水班平速度明显优于水平相对低的运动员;腾空过栏时低水平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移明显大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值;下栏着地时高水平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明显小于低水平运动员;并且发现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起跨距离、起跨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腾空时身体重心垂直位移、下栏着地时着地点与身体重心垂直投影点的水平距离等指标与其身体重心平均水平速度呈高度正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男子跳远运动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现代男子跳远运动发展的主流趋势,采用献资料研究、灰色交叉关联分析和逻辑对比等方法,对世界和中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上板和起跳阶段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加快上板速度,通过增大水平速度的损失以提高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的比值,来相应降低腾起速度和增大腾起角度是现代男子跳远运动的发展方向,高跳型技术体现了现代男子跳远运动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初学背越式跳高和有一定训练水平的专业跳高运动员来说,如何采用正确的腾起角度,是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成绩,也是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根据力学原理分析,跳高起跳角是在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水平速度一定时,垂直速度越大腾起角越大;在垂  相似文献   

16.
1次力竭性运动前后纵跳某些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名男性受试者1次力竭性功率自行车运动前后纵跳的某些动力学特征测定,发现力竭性运动后纵跳的垂直方向的分力、冲量值下降(P<0.05);而水平方向的分力、冲量值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冰雪运动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强国建设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统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及存在短板。提出: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助力的方式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以科学规划和丰富类型的方式拓展冰雪运动场地供给;以业态均衡和服务大众的方式打造冰雪运动产业链条;以主体建设和注重青少年普及的方式夯实冰雪运动大众基础。应彰显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大事件的引领作用,全面发挥冰雪运动的辐射作用。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发展冰雪运动中的作用:在“放、管、服”改革趋势下,政府应扶持全国性冰雪运动协会发挥其在标准和政策制定、赛事推广、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层次化、社会化、市场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代理、合作治理等方式与社会组织共同创办多元化的冰雪活动;在社会方面,应通过网络化、层级化、基层化的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使有组织的冰雪运动深入基层;在产业方面,应以产业融合方式重点构建冰雪运动服务型产业业态,塑造创新型产业品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少年跳远技术教法与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跳远运动中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均采用走步式腾空技术。跳远的合成速度V_0取决于水平方向速度V_v。腾空飞行曲线是徒峭或平缓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两个分量(V_H和V_V)。跳远运动时,水平分量应比垂直分量约大三倍,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跳远是运动员的身体在水平方向位移的一项运动,其位移远度决定于起跳初速度和垂直初速度的合速度(腾起速度)。是什么因素决定运动员身体获得最大位移的呢?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认为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是决定因素,即跑得越快的人自然就跳得越远。但却忽视了垂直速度在跳远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首先,分析一下垂直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根据人体重心在跳远中的移动,其水平位移公式:  相似文献   

20.
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原,在机体各个不同水平引起反应;长期的运动训练也在机体各个不同水平引起适应。机体各组织细胞在增殖能力和分化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因而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或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与细胞自身的增殖能力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淋巴细胞在运动内环境冲击下可能是以细胞更新的方式产生反应和适应;肌纤维则可以以非凋亡方式在亚细胞水平进行调节。细胞更新方式是细胞凋亡和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