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口号多、模式多、效果差。我很明确地说——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而是"学生学阅读"。"在阅读"与"学阅读"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在关于教学规律的认识上却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以来,语文教学一直遭遇"高耗低效"的责难。这种责难并没有随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与实施而减少。在最近几年对语文教学的质疑者当中,徐江教授是影响较大者。一、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针对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的论调,徐教授这样认为: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而是"学生学阅读"。……阅读,本身是人作为人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  相似文献   

3.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使学生这一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真正内涵,如:"个性化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角"。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教学教学,有"教"才有"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者都很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完全可以从一些角度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关键词,让学生学得"有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上。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感受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是学生。而目前的阅读教学,许多教师都是带着文本走向学生,把教参上的解读以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即使是"启发式"教学,往往也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几个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钻入答案的框架。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语文老师的手里,就像庖丁手下的牛,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毫无美感可言。这样的阅读教学,必将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而学生正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锻炼,培养基本的文本欣赏、理解及写作能力。但由于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缺失、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开展不合理等原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发展困境。实现语文阅读"教"与"学"的有效整合,是摆脱这一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将具体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文阅读"教"与"学"的有效整合对策展开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新时期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现"个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充分的发展。一、自主性阅读——个性化的前进动力读者只有经历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才能建构起价值意义,这就决定着阅读材料的领悟因人而异。"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内在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学好阅读对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推出后,我国教育主张"以学生为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悦读"理念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变"阅读"为"悦读"的语文心理教学策略探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不仅仅是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更是带着强烈探究意识的投入,所以教师不是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沈友俊 《中国教师》2010,(Z1):261-261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假若一味死守"参考答案",而忽略个体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结果必然是误人子弟。阅读教学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阅读教学充满乐趣,充满智慧,也才能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学生语文水平以及素养都和高中语文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让学生阅读能力在实际学习中得到提升,而本文就是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心灵的学科",是"培育文心的学科",它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主要是因"文"而及"心"。人文精神的熏陶也必然落实到"文"。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合适地阅读——理解、解释、感受、欣赏。要引导学生进行合适的阅读,教师必须立足文本,深入研读,才能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人们获得知识。对学生而言,阅读是获取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手段;对教师而言,阅读教学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所说的语文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字词文法的学习,而是通过学习语文达到"准确的理解,良好的表达",也就是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突出的"工具性的特点"。阅读既是方法,也是目的。一、明确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由于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这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浓缩,同时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提倡阅读教学要读出"语文味",而这里的语文味其实就是指言语与精神融化的滋味。可以说,语文味是语文特有的学科特点的集中体现,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阅读教学的学法,使"语文味"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滋味,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品味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的阅读教学主体是学生,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需要做到:一、搭建"民主平等对话"平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奏中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学习习惯,特别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课堂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部分的阅读教学,如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呢?一、注重涵泳,引导自主性阅读"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断可以滋养人生、提升精神的方式。""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