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电子书协会Taiwan Ebook Association近日举行成立大会。此会是台湾唯一通过云端力量及Cell分工概念所整合的实务型民间团体,约有2676位支持者,这些专业的实务工作者包括IT工程师、App开发者、阅读及购买平台开发者、出版编辑人、知识产权专家、  相似文献   

2.
在8月8日台湾举行的数字出版实务讲座中,台湾联合在线的周伟达在主讲中指出,台湾业者应多关注海外出版业的变动,而不是单单顺着数字出版业的脚步走,缺乏观察外界对内部的隐性威胁。  相似文献   

3.
在8月8日台湾举行的数字出版实务讲座中,台湾联合在线的周伟达在主讲中指出,台湾业者应多关注海外出版业的变动,而不是单单顺着数字出版业的脚步走,缺乏观察外界对内部的隐性威胁。  相似文献   

4.
面对跨国企业及大陆集团化经营的出版事业,台湾图书出版业要以怎样的策略走出另一条中文单一市场的道路呢?台湾城邦集团总经理在金石堂策划的“抢救台湾出版产业大作战”专题中,以“组建最佳实务与制作”为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在文章中提到,台湾出版业不论是选择本地存活,还是面向祖国大陆,关键因素不在外部市场的环境与竞争,而在出版业内部的组织重整、流程改造与制作、生产的供应链建立与管理上。因为台湾的出版业一向是出版人对某种知识的爱好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史 ,分析了取得发展的原因 ,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在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注重学生素质培养、重视新闻实务教育、强化业务技能训练等方面对内地新闻传播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2~29日,笔者在祖国宝岛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实务交流研讨会”.两岸同行围绕阅读情境对大众的影响,针对提升阅读服务、网路E化的发展未来、社区资源的掌握及运用等专题展开了研讨,并就优化公共图书馆阅读环境、善化公共图书馆阅读政策及提升大众阅读力的作法和未来趋势,以及公共图书馆经营参考、公共图书馆服务品质、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再发展等进行了交流.笔者认为,台湾同行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台湾的阅听人研究 ,并就两岸两个较大规模的针对阅听人媒介使用情形进行的问卷调查做了比较 ,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听人研究提出期盼。在回顾台湾阅听人研究的部分 ,本文分别检视学术研究单位和传播实务机构的实施进程。就前者而言 ,中华传播学会搜集的近年来在台湾发表的 1 98篇论文是本文主要的分析对象。总的来说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时候 ,旨在找出影响台湾阅听人研究发展的原因 ,认为在学术圈里 ,学术权力结构厥为关键 ,而在实务单位里 ,则是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本文对于过去长期致力于探讨台湾阅听人的研究人员致以敬意 ,对于两岸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听人研究抱有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8.
陈艳华  金恩辉 《图书馆学刊》2010,32(1):108-110,F0003
卢荷生教授淡泊名利、躬行图书馆学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学风,是值得图书馆界同行们重视、珍惜和发扬的。介绍卢荷生先生的经历与治学道路,以及他秉承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先贤们务实求学之传统,对台湾图书馆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台湾新闻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应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和台湾传播协会的邀请,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杭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理工大学10所院校的新闻院、系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在台湾举行的“两岸及香港新闻实务教育研讨会”及“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学术研讨会”。与会期间,新闻教育界同仁考察了台湾新闻教育的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新闻事业的长足进步,需要有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也需要对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这些都离不开新闻教育。当今世界正向信息时代大步迈进,社会对新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因长期隔绝而了解甚少的台湾新闻教育情况做一介绍,以期能为新闻教育的研究起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有关其教育“理念”’、性质等本文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的台湾广播也如同工业、农业一样,己经走到了转型的“瓶颈”阶段。近一个时期,台湾的一些专家、教授纷纷发表见解,大多认为要突破当前的“瓶颈”需要台湾当局、业者、学术界三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如修改过时的广播电视法,使台湾广播事业能够在迅速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业者则需要走出传统本位观念的阴影,重新给自己定位,发展“以听众为依归”的广播事业;学术界也应该走出校园,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避免“猛唱高调”、“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1.
罗萍  卢星星 《新闻世界》2011,(5):161-162
本文以我国的广告学教育课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但始终伴随着不少争议和问题的现状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比较,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的分配比例、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方面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1.属于同一华文市场,可以提高国际分工、资源共享以降低成本,建立合理的定价策略 两岸属于同一华文市场,如何有效结合创造华文出版的优势。例如大陆的印刷人力成本低,大量印刷就可选择在大陆地区印制,而台湾的版权谈判的经验多,大陆方面也可利用台湾这一优点,双方在出版品的制作上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建立合理的定价策略。双方未来也可寻求在更多项目上的合作,例如版权谈判、编辑实务、美工、印刷等。  相似文献   

13.
两岸融合背景下,大陆档案学教育应积极促进两岸档案界的交流合作,为中华档案界的汇流培养出更多懂得两岸档案理论与实务的人才。以福建师范大学档案学系的"台湾档案管理概论"课程为探索起点,研究课程目标,探讨教学内容,并对教学进行反思。以此为试点,推进大陆档案学界开展培养两岸档案人才的愿景。  相似文献   

14.
11月6日至7日,“两岸新闻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汕头大学新闻信息传播系主办,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铭传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大学协办。本次会议围绕网络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理及实务研究和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三个主题安排了主题发言及分组讨论。一、网络传播研究本专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命题:加入世贸组织后给两岸传媒带来的冲击;网际网络与新闻传媒的控制问题;网际网络是一种平台还是第四媒体及文化帝国主义等问题。童兵教授在会上指出,加入世贸…  相似文献   

15.
周腊梅 《大观周刊》2012,(18):172-173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集理论、技巧和实务经验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以实务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规定,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接受相关基础知识教育及专业技巧与实务的训练,而实习是学生接受实务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开展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过程中, 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实习督导环节薄弱、专业实习机构资源不足、经费缺乏及社会对专业缺少认同等等,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使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顺利开展对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的培育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钱薇 《采.写.编》2020,(2):163-164
《审计实务》教材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操作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对教材的编写要求比较高。本文基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助理审计人员知识、技能要求和市面上大量《审计实务》教材在结构、内容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广泛调研、整理、分析,提出了编写高职院校《审计实务》教材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净 《青年记者》2017,(13):62-63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为起点,新闻教育已近百年.由于新闻教育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点,新闻实务教育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早期的新闻实务教育,主要是围绕办报所需实际业务开展实务教学,主要是采写编评摄.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新闻教育大发展,教育部数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随着学科的扩充和专业名称的变化,新闻实务的提法,逐渐过渡到新闻传播实务、广电实务、广告实务、新媒体实务、编辑出版实务等.  相似文献   

18.
林洁 《兰台世界》2019,(12):148-150
1874年,日军在台制造"牡丹社事件",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御敌,逼退日军。在台期间,沈葆桢等船政人兴办义塾,加强对台湾原住民的文化教育,并将船政学堂中西结合的新式教育制度及理念引入台湾,对台湾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台湾原住民教育、新式教育引入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阐析福建船政对台湾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姚卫 《大观周刊》2013,(10):4-4
台湾作为我国的固有国土,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大陆将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但台湾高山族系统内部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等原因分为14个小群族。通过文献资料法分别叙述了台湾高山族各小群族的人口居住情况、地理环境及风俗文化,以期让大陆人民更加了解台湾高山族。  相似文献   

20.
香港有关媒体报道,日本右翼漫画家小林吉则前不久根据与台湾李登辉的对谈,编绘而成的漫画书《台湾论》,竭力鼓吹“台独”,流毒颇广。 报道说,该书依据李登辉发泄地口述,由作者挖空心思地刻画,内容包括台湾“政府”性质、台湾的血统、台湾的认同及民族主义精神等,称台湾现在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