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利玛窦首创中西结合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文献的历史,首次将“四书”外译,开创中国典籍外译的先河,同时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以他为首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形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相似文献   

2.
滕雅芸  王欣欣 《海外英语》2015,(1):164-165,194
文章以鲁迅对译者形象的譬喻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中耶稣会传教士这一群特殊译者如何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史实分析、数据研究,笔者得出了在这次翻译高潮中二项悖论的产生及贡献:传教士因受到来自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主观上积极传播一种异质宗教、寻找儒家来源于基督教的根据,客观上却沟通了先前并没有实质性互动的中西文明。  相似文献   

3.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中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译介成果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社会思想、语言、文学以及中西交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从西学汉译、《圣经》汉译、西方文学汉译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揭示了传教士翻译活动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西交流的贡献及翻译学科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翻译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始于东汉,结束于北宋的佛经翻译时期,而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翻译活动掀起了另一个科技翻译高潮。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有相似点,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略谈了这两个时期翻译活动的相同点,然而从延续时间、翻译方法、翻译形式、译著数量、译论以及意义影响等方面对这两次翻译活动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从后殖民译论看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在华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40~60年代,部分西方传教士在华的翻译活动在西方列强殖民化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达到掠夺中国的目的,他们在译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既有完整性的翻译,也有增添删减的翻译以及高度归化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逻辑性交际活动,体现人们认知世界和表述事理的逻辑律在翻译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译例分析和探讨了因果律、先后律、大小律、轻重律、虚实律等主要逻辑律在翻译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逻辑性交际活动,体现人们认知世界和表述事理的逻辑律在翻译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译例分析和探讨了因果律、先后律、大小律、轻重律、虚实律等主要逻辑律在翻译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教士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传播了儒家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的翻译选题动机是为了调和中西文化,将基督教根植于中国社会的肌体。代表译者主要有利玛窦、理雅各和卫礼贤等,主要译介成就是对"四书五经"的外译。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与研究引起很大的反响,参与并影响了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深深影响了许多艺术家与学者。在译介儒家经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歪曲儒家经典原意的现象,对此学术界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傅兰雅,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译书最多的传教士。作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外籍译员,在晚清西学东渐中,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关傅兰雅的论著多以其译书史学贡献为研究对象,鲜有以专门译本探究其翻译策略。以傅兰雅、应祖锡合译的《佐治刍言》为例,探究傅兰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祝捷 《海外英语》2012,(18):178-180
广告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也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更好地介绍企业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国际广告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广告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口产品的对外宣传和销售的效果。由于不同的民族各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因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告所作用的对象。从文化角度讲,首先应该注重的各国间的跨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广告翻译的影响。从语言角度讲,更应注重国际商务广告英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派对翻译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对等理论。文化学派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研究翻译理论,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从对等理论到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文章考察了翻译研究中这一过程如何发生,讨论了三种主要的文化因素——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是如何对文学翻译产生操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主体对受体的反应,而习语翻译过程应注重文化因素在人的头脑中所映射的文化意象的转换。异质同构和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说明文化意象的可转换性,而概念空缺使其存在局限性。在些理论基础上,本文分析习语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而对民俗的翻译研究将会对当地的文化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和交流作用。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的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和生态翻译方法 -"三维"转化(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入手,在分析广州饮食民俗中"饮茶"的翻译基础上,探索生态翻译学对广州民俗翻译的启示。旨在对广州民俗文化的传播起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翻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将医院公示语放到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运用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层面对公示语文本进行研究,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方向指引下,我们应把中国话语与中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中国外交翻译话语权。在建构中,理论层面要突出中国的文化价值选择;实践层面要体现自己的"说话方式";创新层面要吸收西方外交翻译话语体系中的积极性成果,并为我所用,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如此,建构起用中国自己的"说话方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并体现出"中国话语"本质特征的外交翻译表达语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18.
曾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31-133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是西方翻译学的两大分支,国内不少学者对它们都有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对二者做比较研究。试分别梳理两大流派的理论主张,详尽探讨二者的共同之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的介入、操控。  相似文献   

19.
In 2006, Professor Hu Gengsheng ha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Eco-translatology, which is a new arena for scholars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ccording to Professor Hu, translation is described as a translator's adaptive and selective activities in a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wo parts. Part One: It analyses translator's selective adaptation, which will pre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more convincing. Part Two: It analyses translator's adaptive selection, which will wipe out some expressions and customs inconsistent with the targeted culture to render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more intelligible. The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ree dimensions——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海外英语》2012,(1):142-143
电影作为最富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则决定了其在市场推广中的成败。此文以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理论核心——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从英汉电影片名的特点及其翻译的预期目的与功能出发,分析目的论对电影片名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