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就伴随着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音乐从古至今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表达感情、舒缓身心的重要方式,在当今大众音乐文化的背景下,音乐传播媒介和社会音乐活动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音乐从生活中走进课堂也受到了大众的支持.我国目前在各个教学阶段均有开设音乐课程,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音乐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从目前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包括实践课程的训练、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在本次讨论中,首先对大众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发展状况,然后结合我国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情况,分析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当下的音乐特点,探索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的变革进程中,我们要研究当前社会音乐文化,将一切有利于音乐教育的社会音乐文化内容都纳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在社会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实现音乐教育的自身价值。只有将音乐教育置于社会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中,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才能使音乐教育的其他功能在社会音乐文化深厚底蕴的有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拓宽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多元途径,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从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音乐教学发展的多元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及分析;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讨论开发多元的校园艺术文化,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从对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教学多元化、校园艺术活动多层次的理解出发,探讨了现今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思想与情感表达的产物,音乐承载着文化发展的进程,音乐与多种人文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人类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不同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在不断加强,这既为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而音乐教育对于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审美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初中教育中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初中音乐跨学科教育研究能够将音乐教育与其它人文学科有效的关联起来,为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审美能力提升构建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岚岚 《文教资料》2011,(26):70-71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符合社区群众文化要求,即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社区音乐教育应从社区本身出发,利用大学资源、社区内外资源为社区音乐教育寻求突破口。通过音乐的学习,传达本土文化,建立健康的音乐文化活动,达到实现大众身心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苏延菊 《考试周刊》2023,(20):146-149
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得到重视。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科学渗透多元文化,对强化学生的时代适应能力,增强音乐学习技能,培养艺术文化思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科学利用多元文化的渗透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兴趣,尊重学生课程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适宜的年龄与思想发展过程中,提高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音乐教育作为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类型,越来越受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而大众音乐文化的流行,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断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本文对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音乐教育引领并渗透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社会音乐教育与大众文艺等各个层面,是国民音乐教育的先锋,而各个层面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也反作用于大学音乐教育,推动其发展。因此,大学音乐教育改革,围绕音乐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进行的多方位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素质教育课程,同时音乐本身也是一门大众艺术,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开展好小学音乐教育十分必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并且,在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国家在教育中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公民。音乐教学在公民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不足,贯彻全球教育的理念。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理解多元文化的思维和能力、掌握多样化学习方法。通过教材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音乐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走向丰富的立体音乐教育,学生的视野也随着音乐从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因具有新奇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传播性等特点,而深受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高校音乐教育是我国提高在校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在流行音乐背景下,探究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之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对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流行音乐与中学教材音乐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将长期存在。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审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免疫力。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音乐教师应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欣赏音乐所具有的知识,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荡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通过优秀的作品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音乐审美教育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已深入人心,然而,许多人对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并不是很清楚。本文拟采用多重视角,力图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涵义做一定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传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是现代音乐创作的源泉.要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就要确定民族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应有地位,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放置.  相似文献   

15.
当代音乐教育呼唤文化自觉,乡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乡土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西方音乐体系下的乡土音乐欣赏,而应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乡土音乐表演、中西音乐比较以及乡土音乐民族志研究三个手段,培养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和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从而弥补单纯西方音乐体系教学所带来的民族与文化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乐记)从政治统治与道德教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认为教育首在“教民”,而乐教是“教民”的重要手段,认为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主要靠“情”的作用,而“情”的作用,正是音乐教育对社会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德”的音乐与教育,是音乐教育发挥作用的基本教学依据与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必须对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作相应的调整。明确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定位,就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思想,重视音乐本体教育,扩展音乐教学内容,鼓励教学方法的多元发展,形成各级次音乐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乐教传统始于周朝。乐教重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政治教化作用,激发人的情感,能促进人们健全人格的养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情教学将音乐引入课堂,是传统乐教理论的现代运用。乐教理论对思政课激情教学的艺术形式和开展方式等方面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乐教三论     
乐教是教师素质的表现,也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殷切希望,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新形势下,人民教师实现乐教必须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即勤奋是乐教的必由之路、明德是乐教的力量之源、精熟是乐教的看家之宝。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就一定能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音乐大众现象是当今音乐文化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体现和渗透在每一种音乐形式中,从民间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由少数人保存着体裁和形式的传统音乐,都以不同的形式被人们接受并发展着。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文化在音乐生活和文化的社会历史中可能是更重要和更有趣的。考察团就"大众"的音乐特征对吉首峒河公园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对峒河公园音乐大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类,从而得出峒河公园音乐符合"大众"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