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晚唐社会,藩镇割据,边防虚弱。杜牧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经世致用的家学传统,又结合唐代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兵建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诗文中也有所体现。杜牧的论兵建议以及在其诗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和情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公正而进步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的形成,其客观原因是中唐后期反映女性的作品渐趋繁荣,其主观原因是作者仕途不达而产生士与女命运相似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扬州期问杜牧并未一味地沉迷在胭脂柳巷,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有关藩镇问题的文章恰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这一时期的一些诗作也反映出杜牧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并且扬州时期,杜牧开始研究兵法,这些都表明了杜牧感时忧国的本来面貌.忧国忧君、关注国家命运、为统治者出言献策是他扬州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杜牧(公元803年——853年)是晚唐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明代胡应麟(《诗歌》中有“俊爽若牧之”之语,清代刘熙载谓“杜樊川诗雄姿英发。”(《艺概》56页)这些对杜牧诗歌的形象概括揭示了其风格特征,也代表了以往传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杜牧诗歌风格的成果。象对任何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一样,对杜牧诗歌风格的研究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现代文学心理学认为:“作家的个性外观于作品的风格;从作品的风格又可以窥见作家的个性心理。”“风格即人”是布封的名言。毫无疑问,作为区别诗人风格的特征应当从诗人个性心理方面探究其生成机制;而过去以传统文学批评模式对杜牧诗歌风格以至所有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杜牧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其思想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他自幼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他关心时事、积极进取、刚直不阿、不趋流俗。儒家思想是其思想的主脉。他对兵家颇有研究,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尤深,并能联系晚唐社会现实阐述知兵、重兵的必要。杜牧对佞佛进行了深刻的揭批,又不乏牵释慕僧的情缘。为给自己失落的精神寻找一个寄托,杜牧染指于道教.玩世不恭、贪杯恋艳的情愫也是明显的。兵家、佛教、道教思想是其思想的分支。因此,杜牧的思想框架可以总括为:—个主脉,三个分支。  相似文献   

6.
杜牧绝句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唐的诗坛上,杜牧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他的五古,师法杜甫,多写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骨气遒劲,豪健挺拔;而他的近体律绝,则言情写景,别有风味。如果说杜牧的古体诗尚有学习和摹仿的痕迹,那么杜牧的七言绝句则更多地体现了他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有着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关于杜枚绝句的艺术风格,前人未有专门论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过:“杜樊川诗雄姿英发”。这虽是就杜牧总的诗风而论,但其基本精神对他的绝句同样是适用的。如果更进一步,我们觉得,杜牧绝句的艺术风格可用“俊爽清丽”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7.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地,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当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岐亭镇。一、杜牧确曾到岐亭。杜牧任黄州刺史时(公元842——844年),黄州治所在今新洲县。这里与麻城岐亭相去不远,两地交通也很顺畅。除取诸陆道,尤可假舟楫之利,沿举水往还两地之间。岐亭地处黄州域内,杜牧造访此地,符合情理。再者唐时黄州为一偏僻小郡,不难治理,公事谅可松动。更兼杜牧因受权相排挤,内心抑郁难平,同时他素有寄情山水的癖好,因而,谪居黄州期间,经常外出,游历察访,有甚于扬州时期。黄州各县他都曾涉足,传世的作品可以为证。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他也曾到过麻城岐亭  相似文献   

8.
杜牧出身于世宦家庭,生性豪爽俊逸、风流倜傥,不论是对歌姬妓女还是对后宫佳丽,都饱含着真挚深切的感情,对那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更会自觉地予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杜牧读史业儒的教育经历,使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对晚唐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甚为担忧。对那些被历史指责为亡国祸水的女人,杜牧的态度一向是冷峻而凌厉的,并借批评这些女子的骄奢淫逸,讽谏当权者的昏庸无能。爱憎分明的感情,使杜牧的女性题材诗歌体现了强烈的诗情美。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戏剧虽然没有他的小说出名,但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在他为数不多的几部戏剧中,经常能够找到煤、矿工、寡妇这些与他故乡伊斯特伍德息息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无疑凝聚了劳伦斯对故土的特殊情怀,体现了其戏剧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0.
晚唐著名文人杜牧四十岁贬谪黄州,在黄州生活了三年多时间。这一期间杜牧创作了大量诗文,他的心态复杂、多变,他有济世救民的理想,也有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同时还夹杂着妄自菲薄、自我贬损之感。从杜牧黄州诗文的整体思想和他在黄州为官不错的政绩来看,妄自菲薄、自我贬损不过是他政治失意后一时的心理补偿,其主导心态是无罪贬谪后理想无法实现的抑郁不平和忧愤不安。  相似文献   

11.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生于战乱时期,师从大文学家元好问。特殊的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创作视野,也使其具备了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作品以"尚真"为出发点,并坚持"以心为本"的创作原则。其词曲创作不仅对儒家音乐思想有所继承,并且能够突破礼乐束缚,做到"法天贵真"。在白朴的作品中,爱情和叹世抒怀是主要题材;同时,由于对道家老庄思想的吸收,其作品中多有超脱之感,这些创作都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他音乐思想的体现。可以说,白朴的音乐创作为元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戏剧虽然没有他的小说出名,但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在他为数不多的几部戏剧中,经常能够找到煤、矿工、寡妇这些与他故乡伊斯特伍德息息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无疑凝聚了劳伦斯对故土的特殊情怀,体现了其戏剧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3.
杜牧出身于世宦家庭,生性豪爽俊逸、风流倜傥,不论是对歌姬妓女还是对后宫佳丽,都饱含着真挚深切的感情,对那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更会自觉地予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杜牧读史业儒的教育经历, 使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对晚唐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甚为担忧.对那些被历史指责为亡国祸水的女人,杜牧的态度一向是冷峻而凌厉的,并借批评这些女子的骄奢淫逸,讽谏当权者的昏庸无能.爱憎分明的感情,使杜牧的女性题材诗歌体现了强烈的诗情美.  相似文献   

14.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以往对他的研究大都是从其作品上切入的。从印度佛教、音乐和名诗人泰戈尔等几个角度论述了印度化对许地山学思想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认真了解这些可以对他的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被人误解的千古绝唱晚唐诗人杜牧的一些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是他诗歌中最出色的作品,他不仅描绘出一幅幅特征鲜明的图画,而且善于通过所描绘的景物,表达自己很深的情思。然而,在他的脍炙人口的绝句中,也有两首被名家误解。其一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适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6.
余华作品中涉及的生死问题,体现了他的生存哲学,即先有死,接着生死并存,最后生战胜超越死的历程。这些作品展现了余华对生死问题的独到认识,也暴露了余华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其个性化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事上,还体现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其矛盾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生活中,他与萧红的一段情是人们久久探讨而时见新鲜的话题;在文坛上,其作品也曾引起过不大不小的争议。这些都可看作是其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性格的反映。人格魅力与艺术个性使端木蕻良拥有了自我的小宇宙,同时这个小宇宙又蕴含了他的自我世界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包括思想家气质与诗人气质的内在矛盾性、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主潮的矛盾性以及个人文化性格与阶级政治形象之间的矛盾性,对这些矛盾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端木蕻良创作艺术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18.
杜牧是与李商隐并称“小李社”的晚唐著名诗人。他平生不得志,秉性刚直,受人排挤,曾有过轻狂放荡的生活。因而他的不少作品中,表露了惆怅与愤忧之情。这类作品,多以历史文物古迹人诗,借以抒发感慨,从而言其志,抒其叹,表其境,藏其意,自成一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杜牧的一生与浙江湖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湖州的山水形胜、风土人情、诗文唱和、动人恋情都深融在其晚年寄情山水、外放出守的经历中,丰富了杜牧的诗歌内涵。笔者把杜牧的湖州作品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分类梳理和学术考辨,力求从新的视角把握杜牧的创作内涵与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为晚唐著名诗人,也是我国诗坛上最有特色的大抒情诗人。李商隐诗才高迈,情感丰富而一生命运多舛.困顿坎坷。他把这些坎壤多艰的生活阅历和心灵体验.用一枝细腻多彩的诗笔饱含着血泪都融进了作品之中。其诗典丽精工、缠绵幽渺,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别有情趣和神韵。李诗感伤哀婉的基调、含蓄朦胧的意境、精美凝炼的意象、绚烂瑰艳的色彩、和谐悦耳的韵律等,都是李诗跨越时代至今传诵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