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初期,军旅文坛上的“农家军歌”以其新写实手法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农家军歌”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出现初期受到关注的原因。其次,通过对“农家军歌”与传统军旅小说的对比,指出其创作所遇到的障碍及原因。接着,对90年代中期以后同类题材创作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创作手法上出现新变化。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指出这一变化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志敏 《文教资料》2007,(26):17-19
作为军旅文学代表作家,阎连科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独特的军人世界。军人主题、现实主题、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是阎连科军人世界的丰富内涵,也是他苦苦吟咏的"农家军歌"。对农民出身而又兼具军人身份的阎连科而言,直面现实的精神使他在感叹军人价值失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价值重建。  相似文献   

5.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表达,到创作中期的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的成长书写,以及创作巅峰期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等,体现了他军旅小说创作观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军旅题材。沈从文坚持自己的"乡下人"身份,对于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对军人、知识青年也有与学界同侪不同的看法,他期望以自己的笔"将社会重造",以文化改造人性,但又无时不刻透露出对军人的期望。这种复杂的心态都与其早年的军旅生活有关,并在其军旅作品中充分体现。研究沈从文的军旅作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9.
兼具农民、军人、作家三重身份的阎连科在《生死晶黄》中,真实地贴近了农民军人的生存环境、真实人性、生命状态,反思人存于世的尊严和价值,丰富了当代军旅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军旅舞蹈的创作异常繁荣,新的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在创作观念、人物塑造、艺术构思、技术技巧运用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构成了21世纪军旅舞蹈的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以军旅舞蹈《红蓝军》《他们,她们》为例,从创作观念、塑造军人形象、技术运用和编排结构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军旅舞蹈发展的创新性艺术特征。得出其主要特征是开放化的思想观念、人性化的人物塑造、立体化的技术技巧复杂化的结构设计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党益民在西藏军旅小说中塑造了公路守护神、藏族民众守护者、重情重义的兄弟、默默付出的军嫂等一系列形象,打破了以往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高大全"的传统军人形象,更多地关照现代军人的社会属性,赋予其生活化功能,还原了军人作为"社会人"的真实形象,使西藏军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建安时期,天下大乱,世间苍生深受战乱之苦,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军旅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坛所创作的军旅诗既有诗人亲身经历沙场征战的真实感受,也有较多的文人创作,因此,建安时期是军旅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王秋艳 《高中生》2012,(13):14-15
在中国内地歌坛,军旅题材的歌曲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建国之初到今天各种风格的军旅歌曲的不断涌现,从演唱方式、歌曲曲调到歌词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大众对军人、对军旅歌曲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我国内地的军旅歌曲还是普遍以党、人民和军队为主题,曲调上讲究高亢、激扬,以展现军人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伤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袁诠  贾秦 《文教资料》2012,(17):85-86
军旅影视作品通过对军队和战争的视觉化的展现,对当下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优秀军旅影视作品总是以崇高壮美的风格展现不同时代军人焕发出来的忠诚、刚毅、勇于牺牲、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优秀军人身上所具有的强大的战斗力。通过军旅影视作品鉴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军歌是古代戍边军人传唱并流传至今的以军话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它具有宽容博大的审美意识同时兼具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军歌仍然健康朴实,充满浓郁乡土气息,为海南人民所喜闻乐见.本文介绍了海南军歌,并阐述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开发军歌的作用和可行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军歌歌词是一种言语活动。成功运用修辞艺术以提高歌词表达力,是军歌创作和广为传唱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历史角度,描述和分析了清末民初到九一八事变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等近现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军歌歌词修辞运用的特点及其流变:朴素修辞、较丰富的辞格、丰富辞格、修辞狂欢和多彩修辞。中国军歌歌词创作必须坚持真诚可信、文质彬彬和得体自然三大原则,化修辞软实力为国家硬实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是一个新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伟大历史的印迹。军旅小说在历史环境的隐性影响下,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组织结构都有着显著的特点。要将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将个性穿插到解构后的历史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