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音乐是时间的、听觉的艺术,绘画则是空间的、视觉的艺术。本文尝试从分析音乐与美术的个性与共性,进而探讨音乐与美术互补教学法的方式、方法、效果等同题。  相似文献   

2.
朱小莉 《文教资料》2011,(17):100-102
由于"视觉"的优越性、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转向产生了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形态,它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艺术观念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和印刷文化相比,视觉文化具有大众性、可感性、虚拟性的特征,这必将深刻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视觉文化在给幼儿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的美术教育带来诸多挑战。作者作为幼教基础工作者在了解视觉文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把视觉文化引入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来,在内容的选择上扩大和增加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视觉产品,在活动组织上体现综合与多样适宜。  相似文献   

3.
<正>美术是人的心灵通过视觉等感受外界事物,并将这种感受付诸感觉形态的艺术。心灵的感受和绘画的技巧是美术的最基本要素。建构多元视角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一、追溯美术起源,领略美术线条美东方美术起源,一般来说是与书写同步产生,所谓"书画同源"就是这个意思。最初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这便是书画同源的最直接证明,中国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开启了美术的先河。在儿童美术教育启蒙过程中,是否应该引入甲骨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11  相似文献   

4.
电脑美术是科技与艺术的新的结盟,是视觉传达艺术又一次巨大的信息革命.电脑美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在这个时代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电脑美术与视觉传达艺术的结盟、互动关系以及电脑美术的商业实用功能是21世纪信息传播数字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蒋晶晶 《考试周刊》2013,(91):169-169
<正>美术是一门审美的艺术,是人类璀璨文化的瑰宝。进行美术欣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的身心与视觉以享受。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审美定位是一个前提,也是美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审美视觉的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定位,对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联系现实生活,穿插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间美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其艺术形态的内涵与本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爱与重视,许多教育研究者也在不断地探索研究这个领域.为了能更广泛、更深远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文章就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着重分析了课程设置意义、教学方法等问题,力求探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民间美术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邱琼 《现代教学》2014,(12):55-56
视觉文化主要包含纯艺术、部落艺术、广告、流行电影、民俗艺术、电视节目和演出、家居与服饰设计、电脑游戏、玩具设计,以及其他视觉生产与沟通的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新的视觉文化不断兴起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美术教育同样受到视觉文化的冲击。本文将从两个层面来剖析当前视觉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一、视觉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1.认知方式的变化受视觉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途径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语境中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呢?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并梳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学术谱系,将有利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构和发展,也标志着当代社会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楠 《考试周刊》2011,(48):22-23
传统印刷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阅读文化,已被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性质都不同于传统特征的现代视觉图像文化所代替。因此阅读文化已不再是人类文化艺术单一的形态.另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态——视觉文化已经占据了现代文化的主导地位。在现代视觉文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载体、阅读动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内容与阅读主体的沟通方式及想象空间,都较传统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美术是人的心灵通过视觉等感受外界事物,并将这种感受付诸感觉形态的艺术.心灵的感受和绘画的技巧是美术的最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幼儿美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课程,呈现开放性和发展性特点,本着"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探索一条将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因整体课程相结合途径,统整幼儿因、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与民间艺术、经典艺术、视觉文化对话,通过与多元艺术的对话,引导幼儿关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帮助他们了解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及其独特性,使他们学会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谈视觉文化影响下的高职美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时代的到来,扩大了美术教育的领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职美术教育要采用如下教育策略:一是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提高,二是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视觉素质,三是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只有这样,高职美术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Recognising that many art educators are increasingly using the term visual culture, rather than art, to describe their central concern, the author examines why this development is taking place, what visual culture might mean in the context of art education, and how pedagogy might be developed for visual culture. The paper draws on attempts by both art educators to redefine their field and others outside art education who are attempting to define visual culture as an emerging trans‐disciplinary field in its own right.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户外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以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影响着城市户外空间的视觉审美、信息传播与多元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语言规范、思想内蕴、语言修辞等方面发挥影响;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现代弘扬及对城市居民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技术人员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俊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3-115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图像成为当代的日常生活资源,信息、知识、艺术乃至生活愈来愈多的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了给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视觉形象,教育技术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视觉文化素养。该文介绍了视觉传播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视觉传播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提出从视觉思维和视觉语言创作两个方面来提高教育技术人员的视觉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苟晓琛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3):110-111,117
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视觉传达这一学科迅速升温。而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却面临很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设计类基础理论课程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和实践,针对设计类基础理论教学问题,在学生中树立健康的学习风气和指导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深刻认识到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从而在专业技术和实践当中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rose amongst the making and showing of a film and questions whether there are possibilities for interrupting powerful discursive frames that work at producing ‘the normal child’. Traditionally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interest in the use and critique of visual cultur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Perhaps this lack of interest provides fertile opportunities to know something of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as a discipline, the rules that structure it and its deep grammar; it may also open up opportunities for disciplinary boundary-crossings where fields that embrace visual culture, such as photography and filmmaking, can bring their playfulness across binaries, including notions of certainty/ambivalence,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By turning to art theory, our aims are to interfere with our utopian longings that steadfastly cling to educational notions of the child.  相似文献   

18.
Modern art curricula derive from the assumption that visual arts education can be of a high quality only if productive and receptive artistic activities are implemented. In art education practice, we are able to follow incentives for artistic expression 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art appreciation that is based on developing as subtle perceptions of artwork as possible. Students have few opportunities to observe, enjoy and understand artwork. This discussion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that monitore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ppreciation abilities of 11–14 year‐old students in Slovenia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level of art appreciation abilities is rather average and more developed with older students and girl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regard to school stratum.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创意课程应当以图形创意为核心,深入研究格式塔理论及视觉思维的形式特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训练和提高综合图形表现力和创作力,随时代发展而赋予图形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